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念奴嬌 宜雨亭詠千葉海棠》是南宋詞人張鎡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出在宜雨亭上望到的海棠的各種姿態,渲染出一種幽靜空靈的意境。下片由花及人,以人帶花,以花襯人。全詞意境清麗秀潔,典雅飛逸,美婉動人,詞中詞人運用比喻、借物喻人來表現花的美麗,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張鎡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念奴嬌1·宜雨亭2詠千葉海棠3
綠雲4影里,把明霞5織就,千重文繡6。紫膩紅嬌7扶不起8,好是9未開時候。半怯春寒,半宜晴色,養得胭脂透10。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11,一枝斜戴,嬌艷雙波12秀。小語13輕憐花總見,爭得14似花長久。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月還相守15。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1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念奴嬌: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得名於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該調雙調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
2.宜雨亭:亭名,在張鎡的南湖別墅里。
3.千葉海棠:海棠的一個品種。千葉:指重迭的花瓣。
4.綠云:喻指海棠枝葉的茂密。
5.明霞:形容海棠花的鮮艷美麗。
6.文繡:繡有花紋圖案的絲織品。形容花葉色彩之美。
7.紫膩紅嬌:指深淺不同的海棠花。
8.扶不起:這裡用擬人手法,寫出海棠嬌嫩之態二據《明皇雜記》載,唐玄宗曾贊楊貴妃的醉態:“豈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二”此處暗用其意。
9.好是:正好在於。
10.胭脂透:指花蕾尖紅透。
11.芳陰:花叢中。
12.雙波:指雙目含情。
13.小語:細語。
14.爭得:怎得。
15.相守:相伴。
16.詩瘦:為吟詩而使人瘦。

白話譯文

巒疊翠的綠葉影里,遍地的千葉海棠宛如燦爛的錦繡明霞。紫膩紅嬌的花兒仿佛永遠也扶不起的嬌弱美人般惹人憐愛。所謂好花看到半開時,此時正是最美好的觀賞時節。嬌巧的花朵因春寒而沒有完全綻放,卻被溫柔的春光滋養白裡透紅,仿佛白淨的美人塗抹了胭脂紅一般。小亭分外寂靜,沒有人聲,可這春日的寧靜又被那幼小的黃鶯一聲婉囀的啼鳴打破。
還記得當初與心愛的人兒攜手遊於花叢中的情景,我不時為她擷取一枝美艷的海棠簪於鬢髮,風韻在她的神采之間流蕩。我們每一個軟語溫存的細節都沒有逃過花兒的眼睛,然而冬去春來,花兒在不斷地輾轉開放,我們那軟語相憐的情景卻再也沒有出現過。淺斟低酌,現在只是微微有些醉意,怎么能夠就此歸去呢?夜深之時我還要與花同眠,即使到了明日我也還要在這裡與花兒相守。要不然等春歸去之後,又到哪裡去尋找詩料呢?恐怕到時即使是愁腸寸斷,也寫不出什麼詩篇來。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張鎡本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張浚的曾孫,生活豪奢。在當時的臨安城裡,他家的“園池、聲妓、服玩之麗甲天下”,“姬侍無慮百數十人,列行送客,燭光香霧,歌吹雜作,客皆恍然如遊仙也”(周密《齊東野語》)。他曾歷任大理司直、直秘閣、婺州通判、司農少卿等職。曾卜築南湖,有園林之勝。這首《念奴嬌》,就是他在南湖別墅宜春亭上賞千葉海棠時,有感而發,援筆寫成。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首起三句“綠雲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總寫海棠花葉之美。從宜雨亭上望去,但見海棠枝葉繁茂,如綠雲鋪地,一片清影。而在這綠雲影里,紅花盛開,明麗如霞,有如綠線紅絲織成的千重文繡。在這三句中,詞人連用三個比喻,濡染出紅花綠葉交相輝映的秀美景色。“綠雲”喻寫其枝葉之密,綠陰之濃,點出乾葉海棠枝葉茂盛的特徵。“明霞”二字,極喻海棠花紅艷之色。“文繡”則形容花葉色彩之美。前面加上“千重”二字,又描繪出綠葉紅花重重疊疊,色彩斑斕的畫面。同時,綠雲與明霞,又是明暗的對比,實寫與虛想結合,立意構思,著實下了一番功夫。接下去的兩句,“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寫海棠花嬌嫩之態。因花開有遲早之分,故色澤有深淺之別。深者紫而含光,淺者紅而嬌艷。後面以“扶不起”三字承接,便生動地描繪出海棠花嬌而無力的情態。“好是未開時候”,是由鄭谷《海棠》詩的“嬌嬈全在欲開時”變化而來。詩人賞花,全在情趣二字,張鎡和鄭谷都愛欲開未開的海棠花,是因為那深紅的蓓蕾,在青枝綠葉的映襯中顯得格外嬌美。它蘊藉含蓄,內孕生機,有一種蓬蓬勃勃的青春活力,最易引發人們美好的情思。宜雨亭上,海棠叢里,面對著那含苞欲放的嬌花新蕾,愈看愈美,於是再就“好是未開時候”的“好”字刻意描繪,寫出了“半怯春寒,半宜晴色,養得胭脂透”,具體而細膩地形容出海棠花欲開未開時的特殊美感。那點點蓓蕾,一半因春寒而不肯芳心輕吐,一半因映晴色而展露秀容,羞怯嬌嫩,直養得蕾尖紅透,艷麗動人。當此際,詞人完全沉浸在美的追索中。為花的幽姿秀色而陶醉。“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兩句,筆波一折,轉得好也收得好,而且一轉即收,恰到好處。一聲早鶯的啼鳴,打破了清晝的寂靜,也喚醒了詞人的沉思,極富搖盪靈動之感。上片亭中觀花的詞情至此辭盡意盡,歇拍自然,從而為下片另闢詞境作好了過渡。
下片由寫花轉而寫人。換頭以“猶記”逆入。連寫五句,記昔日與情人賞花情景。前三句“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艷雙波秀”,回憶芳陰下攜手同游,她鬢邊斜插著一枝紅艷的海棠花,雙眸明秀,秋波含情。後兩句“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寫兩人在花前小語,輕憐密愛,此情當日,花總也得為見證吧。如今花開依舊,而情人不見,深覺情緣之事,“爭(怎)得似花長久”!這是詞人的感傷,一句又轉回現在。詞人獨自賞花。小亭淺酌,觀眼前景,想心頭事,流連徘徊,不願歸去。因此吟唱出“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日還相守”。在酒意微醺的朦朧醉境中,思人戀花,情意綿綿,暗中叮嚀自己休要歸去,今夜與花同睡,明日與花相守,日日夜夜與花作伴。蘇軾海棠》詩:“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夜深”句,字面用蘇詩,而又自立主意。“同睡”,連下句言相伴守而睡。這幾句寫得纏綿悱惻,婉曲細膩,對花無限眷戀的深情盡皆傾吐出來。末兩句,“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緊承上三句寫出。訴說他所以與花相守,形影不離,乃在於深恐韶光倏逝,花與春同去。這樣就在愛花情中又加上惜春之情,感情分量更重,詞意也隨之打進了一層。意謂若教春去,就要為之斷腸,就要作詩遣懷,就要因詩而瘦。“詩瘦”本於李白戲贈杜甫詩:“借問何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見唐孟綮《本事詩·高逸》)這兩句機杼自出,翻出新意,技巧亦高,深刻地揭示了一位詞人不負韶光的心理活動。讀來真摯懇切,直語感人。

名家點評

暨南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鄧喬彬《唐宋詞藝術發展史》:由於海棠是自己愛情的見證,愛花、惜花何以不是因人而致?作者不說明此意,很能耐人尋味,詞也寫得秀逸清麗。

作者簡介

張鎡(1153—?),字功父,號約齋,西秦(今陝西)人,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卜築南湖,張俊諸孫。孝宗、寧宗朝任職,累官至司農少卿。性豪縱,廣交遊,湖山歌舞,極其奢華。工詩善畫。亦以詞名,多寫園林風光,節序感興,交遊酬唱,工致清婉,尤以寫景詠物見長。風格與姜夔接近。有《玉照堂詞》,一作《南湖詩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