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

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

《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是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奎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
  • 作者:楊奎松
  • 出版時間:2013
  • 出版單位: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基本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簡介

書名:忍不住的“關懷”,1949年前後的書生與政治
作者:楊奎松著
ISBN:978-7-5495-3630-6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張東蓀、王芸生、潘光旦三位知識分子在1949年前後的思想轉變具體是如何發生的。內容包括:張東蓀“叛國”案再研究、王芸生與1949年以後的《大公報》、潘光旦的“思想”與“改造”。

目錄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張東蓀“叛國”案再研究
一、
引言
二、
“北平和平解放,張先生第一功”?
三、
中共為何重視張東蓀?
四、
去了西柏坡之後
五、
寄希望於美國人
六、
“勾結”美國案發經過
七、
張東蓀案的暴露與坐實
八、
政治高壓下的示弱與屈服
九、
從“擠牙膏”到“徹底坦白”
十、
“叛國”案的嚴重後果
十一、
對張東蓀涉案原因的簡單討論
第二章
王芸生與1949年以後的《大公報》
一、
引言
二、
天津《大公報》揭旗“革命”
三、
宣布“投降”的意外收穫
四、
報紙新聞性的初步喪失
五、
新制度下的艱難掙扎
六、
衝上階級鬥爭第一線
七、
思想改造再獲“解放”
八、
求助北京的意外收穫
九、
誓以餘力辦大公的決心
十、
北遷合併後的內部危機
十一、
整風運動中坦露心聲
十二、
報社內部的“反右”清洗
十三、
毛澤東保護下沒成右派?
十四、
親手埋葬《大公報》
第三章
潘光旦的“思想”與“改造”
一、
引言
二、
1949年以前的“政治”歷史
(一)
罷考風波與加入“大江會”
(二)
優生救國與精英主義
(三)
人權論戰中的“外行”
(四)
主編《華年》的涉政言論
(五)
身陷“一二·九”風波
(六)
對學潮態度的轉變
(七)
寄希望於中央政府
(八)
自由理想與蘇俄陰影
(九)
“一二·一慘案”時的矛盾心理
(十)
李聞案的刺激與影響
三、
建國後的適應與改變
(一)
新政權區別對待的策略
(二)
“抗拒改造”的典型?
(三)
“願以教讀終老”的無奈
(四)
為了跟上新時代
四、
說不清的“歷史問題”
(一)
“非說不可了”!
(二)
學周恩來做自我檢討
(三)
“承認的就承認,不接受的就堅持”
(四)
不能把進步說太多了
(五)
越抹越黑的檢查
(六)
“連盟員的資格都不夠”?
(七)
落難之際的師生之情
(八)
“從極落後的深淵中爬出來”
五、
“跟黨走”的尷尬
(一)
為土家族爭名而惹禍
(二)
為“羅隆基小集團”陪綁
(三)
費孝通反黨活動“發明人”?
(四)
帽子“戴”也容易“摘”也容易
(五)
“改造標兵”奈何命運已定
六、
結語

餘論

徵引文獻要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