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知機

心相知機

這是一個兒童轉變為成人的過渡時期,也是身心變化劇烈的一個時期,隨著「性」機能的趨於成熟,衍生許多心理──社會的變化。適應問題來得急勐而繁多。

基本介紹

  • 書名:心相知機
  • 作者:淨明
  • 譯者:大千編輯部
  • ISBN:957-8231-38-5
  • 出版社:大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12
  • 裝幀:平裝
  • 語言:繁體中文
  • 裝訂:平裝
心相篇,兒童期,青春期,

心相篇

讀世俗心的不同時期
依佛洛伊德「心──性發展」的觀點,可分為五個階段(這是以人之欲望為我的心理學觀點,做為分段的依據):
口腔期:從出生至一歲的時候,此刻滿足一切欲望及人際關係的重心都在口部。此階段乃是由欲望的滿足去建立對人世間的安全感及對人的信任感。也可說是一個感覺期。
肛門期:二到三歲的時候,整個重心從口腔轉移到排泄問題,由排泄中獲得滿足。最重要的是,此階段乃以學習從如何控制大小便,至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去接受外在的約束力。
性器期:四到五歲的時候,從玩弄自己的性器官獲得滿足,乃是對性的興趣萌芽的時期。這個時期最重要在於認同大人(通常是自己的父母),形成內在的自我管制,開始奠定「超我」的基礎。
潛伏期:六歲到十二歲的時候,從性慾的升華或轉向到社會認可的活動,而不再直接表現出來。此階段男孩子傾向於跟男孩子玩,女孩子傾向於跟女孩子玩,進入「同性期」,此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離開家裡,進入學校學習,開始新的接觸,大部份的精神投向於認知的活動上。
性慾期:十三歲到十八歲以後,性生堙完全成熟,對異性有了「好述」之心,進入「兩性期」,此一時期的主要課題是如何從尷尬的摸索階段進到成熟而滿意的異性戀。
依沙利文的分法為六個階段:
幼兒期:從出生到三歲,透過母子關係建立人格的基礎。愉快的母子經驗產生「好媽媽」和「好我」的影像。
兒童期:三到五歲是語言能力迅速發展,擴大人際交往的量與質。在遊戲中學習角色扮演;透過「升華」,表現社會性合宜的行為,透過「自我本位」保護自尊。
少年期:六到九歲開始接受正式教育。此時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競爭和妥協,但還未能發展出親密感。
青年前期:十到十二歲,此時發展出與同性友伴的親密關係,首度出現「視人如己」的感覺和「愛人如己」的情懷。
青年早期:十三到十七歲,親密的需求從同性轉向異性對象。如何在異性交往中免於焦慮,獲得自信。
青年晚期:十八到二十一歲。這個時候是人際關係趨於成熟,個人具有忍耐、遠見、自尊等特質。
依艾里克森指出「心理──社會發展」有八個階段:
口腔(感覺期):從出生至一歲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信任與不信任。
肌肉(肛門期):二到三歲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自動自發或羞恥、懷疑。
運動(性慾期):四到五歲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創造自發或罪疚感。
潛伏期:六歲到十二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勤勉或自卑。
青春期:十三歲到十八歲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自我統整或角色溷淆。
成年前期:十九歲到二十五歲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親密或孤立。
成年期:二十六歲到四十歲的時候,主要的課題是生產或停滯。
成熟期:四十一歲以後,主要的課題是自我統整或失望厭倦。
綜合以上三家之說,是從性至心理到社會的觀點出發,可分為下列幾個時期:
幼兒期(0~5歲):幼兒期以親子關係影響人格發展最大,尤其父母的情緒、言行等等互動是重要的關鍵。此一時期重要的發展如下:
1.第一反抗期:二到四歲具有強烈的反抗傾向,喜歡用「不要」這個字眼,這種違拗現象,是他追求獨立的自我,所必須經過的狀態。
2.大小便的訓練:從兩歲起既可訓練控制大小便,這是新習慣的養成期,母親的責任非常重要,它是培養幼兒最基本的規律與責任感的重要時刻,需要耐心及時間配合。
3.好奇與好問:學習語言,並以語言作媒介,他學會構築自己的觀念,從事許多有趣的幻想,想了解別人和周遭環境。
4.玩伴與遊戲:遊戲是小孩的第二生命。當孩子三歲時,離開母親與玩伴相處,是一個極大的轉變,他要控制母親不在旁的焦慮不安,學習進入一個陌生環境,獨自去探索,和友伴和好相處。
5.情緒問題:幼兒情緒大都不穩定,很容易發脾氣,不易相處,不易管教,尤其是五歲末期。引起生氣的情況有遊戲爭執,反抗盥洗穿衣,有趣的活動被干擾,喜愛的東西被別人拿走,被人辱罵。害怕黑暗,陌生,恐怖故事或畫面,怕打針或醫生。這時期嫉妒心最重,嫉妒兄弟姐妹分走父母對他的愛,當他嫉妒的時候可能會咬指甲、尿床、頑皮、不吃飯、偽裝生病、假裝害怕、拒絕別人等等,這時候父母應幫助他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6.對自己的興趣: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叫什麽名字,以及鼻子、眼睛、嘴巴與頭髮等部位。透過遊玩與兒童互相比較,粗略了解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以及惹人討厭的地方與討人喜歡的地方,基於好奇,他們有時會提出一些有關性問題或玩弄性器官。

兒童期

1.學校生活:開始接觸嶄新的世界──學校。第一次上學壓力來臨,是培養適應能力的開端。
2.玩伴的世界:這個時期遊戲還是很重要,隨玩伴擴大生活圈,喜歡與同齡玩伴在一起,成群結黨,在小孩的圈子裡,有自己的規則或規矩,大家必須遵守。靠這種團體規範,兒童可學到有義的社會行為,包括學習離開大人而獨立。
3.自我概念行成:依照別人對他的觀感來認識自已,父母、老師、友伴以及其他重要人物對他行為的觀感與評價、是促成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玩伴的圈子裡學習與別人相處的原則和獨立的人格。
4.親子關係的重要:這時期一方面希望認同父母,另一方面又想離開他們而獨立,它想離開家念頭雖然偶爾有之,卻很少付諸行動。他還是需要父母的照顧,鼓勵、讚賞、體諒和忍耐。
5.過失行為的意義:這時期常常會有「同性相聚,異性相斥」的現象。在家裡兄弟姐妹可能分成兩國;在班上,男女生互相對立。他們也可能有一些過失行為,例如打架、破壞別人的東西、冒犯尊長、偷懶、說謊、偷東西、講粗話、破壞公物、恐嚇別人、上課不專心(連環圖畫)、喧鬧、扮鬼臉、惡作劇等等,就兒童而言是相當普遍性,但這些問題也可能是不良適應訊號。

青春期

這是一個兒童轉變為成人的過渡時期,也是身心變化劇烈的一個時期,隨著「性」機能的趨於成熟,衍生許多心理──社會的變化。適應問題來得急勐而繁多,其主要的發展工作如下:
1.由依賴至自立:身體急速發育,生理上漸趨成熟,心理上也就渴望自已能夠獨立自主。然而由於經驗不足,能力與經濟的條件也不夠,因此表面上想自主,內心卻感到不安和恐懼,形成內心不斷的掙扎。
2.「接受」知識到「追尋」真理:進到青春期,抽象思考的能力大增。此時不僅吸收知識,而且加以重組推理,作成自己的結論。而且判斷力增加,不再盲目接受別人的看法,對於既存的觀念或標準,也加以批判。能夠逐漸認識自己的行為,不完全受「權威人士」的控制,也不盲目的唱反調,是青春期所需要完成課題。
3.確定自己的「心理性別」:人的性別,就生理上來說,出生即很分明,但心理上的性別,卻需逐步建立,到青春期時受到最大的考驗。由於各種第二性徵的出現,社會期待他們的行為符合其性別。隨著心理的成熟,對異性的吸引力和興趣,也與日俱增。在這內外雙重壓力之下他們一方面表現自己的「性」,一方面又要控制自己的高度表現。
4.選擇未來努力的方向:很多人生的大事,如教育、職業、事業、婚姻等等重要問題、必須在這個時候作一決定,然而父母常子女看成自己的延續,希望他們能夠完成自己未竟之願,而未能考慮到子女本身的興趣和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