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個體在遇到了突發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當事人自己既不能迴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時所出現的心理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理危機
  • 外文名:psychological crisis
  • 套用學科:心理學
概念,特徵,分類,正常發展的危機,情境性危機,存在性危機,應對方式,反應,發展過程,

概念

一般而言,危機( crisis)有兩個含義,一是指突發事件,出乎人們意料發生的,如地震、水災、空難、疾病爆發、恐怖攻擊、戰爭等;二是指人所處的緊急狀態。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發生使個體感到難以解決、難以把握時,平衡就會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內心的緊張不斷積蓄,繼而出現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進入一種失衡狀態,這就是危機狀態。危機意味著平衡穩定的破壞,引起混亂、不安。危機出現是因為個體意識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過了自己的應付能力,而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

特徵

1、危機是危險的,導致個體的嚴重的病態,包括軀體和精神上的反應。
2、時限性:通常持續數小時到數周不等。
3、症狀的複雜性,包括生理和精神症狀。

分類

正常發展的危機

正常成長過程中,急劇變化或轉變所導致的異常反應。如:小孩出生、大學畢業、中年生活改變、退休等。

情境性危機

出現的罕見或者超常性事件、在無法遇見和控制時出現的危機。例如:交通事故、被綁機以及親人意外死亡等問題。

存在性危機

伴隨重要的人生問題的內部衝突和焦慮,例如:生活孤獨、失去了在發展的機會等。

應對方式

當發生危機事件時,個體的應對方式可能有以下三種
1、有效應對,獲得成長
當發生危機事件時,有些個體能夠迅速做出恰的反應,為保證自己的生活而有效的應對出現的危機,獲得經驗,是自我得到成長。
2、度過危機,壓抑感受
這種人也能度過危機,但處理的方法是試圖通過不聞不問的方式掩蓋危機事件的存在,把危機事件有意無意的壓抑到無意識中。
3、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
在面對危機事件時,無能為力,被危機擊垮,此時需要有效的心理援助,否則會給當事人留下心理陰影。

反應

1、當個體面對危機時會產生一系列身心反應,一般危機反應會維持6―8周。危機反應主要表現在生理上、情緒上、認知上和行為上。
2、生理方面:腸胃不適、腹瀉、食慾下降、頭痛、疲乏、失眠、做惡夢、容易驚嚇、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緊張等。
3、情緒方面:常出現害怕、焦慮、恐懼、懷疑、不信任、沮喪、憂鬱、悲傷、易怒,絕望、無助、麻木、否認、孤獨、緊張、不安,憤怒、煩躁、自責、過分敏感或警覺、無法放鬆、持續擔憂、擔心家人安全,害怕死去等。
4、認知方面: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無法做決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從危機事件上轉移等。行為方面:社交退縮、逃避與疏離,不敢出門、容易自責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發展過程

1、衝擊期,發生在危機事件發生後不久或當時,感到震驚、恐慌、不知所措。
2、防禦期,表現為想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慮和情緒紊亂,恢復受到損害的認識功能。但不知如何做,會出現否認、合理化等。
3、解決期,積極採取各種方法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問題。焦慮減輕,自信增加,社會功能恢復。
4、成長期,經歷了危機變得更成熟,獲得應對危機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極應對而出現種種心理不健康的行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