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火牆

封火牆,又稱風火牆、防火牆等等,特指高於兩山牆屋面的牆垣,也就是山牆的牆頂部分牆體。封火牆種類繁多,贛派建築、徽派建築封火牆因形狀酷似馬頭,則稱為“馬頭牆”。閩派福州建築因牆體作流線型狀似馬鞍,稱為“馬鞍牆”。粵派嶺南建築山牆作鑊耳狀,稱為鑊耳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封火牆
  • 建築類別:傳統建築
  • 建築分類:馬頭牆、馬鞍牆、鑊耳牆
簡介,分類,馬頭牆,馬鞍牆,鑊耳牆,

簡介

封火牆,顧名思義,是中國傳統民居聚落的一種以防為目的的牆體建築。有的文獻也寫作“風火牆”。在封火牆出現之前,人們注意到火災通常是自下而上地順著房柱向上蔓延,因此封火牆的最初形態是在可燃的木質牆壁、構件上塗抹灰泥,以此來提高木質構件的防火性能,後來才出現了把木柱砌於磚牆之內的立貼式(即穿斗式)的山牆——封火牆。在傳統村落中,以家為單位、以圍牆相連建造封火牆,能夠十分有效地防範火患

分類

馬頭牆

馬頭牆高低錯落,從外形看頗具風格,因而不僅是中國南方徽派建築常用格式,也是徽派建築的重要造型特色,因形狀酷似馬頭,則稱為“馬頭牆”。曾有“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之說,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築風格。

馬鞍牆

馬鞍牆是流行於福州地區建築風格,是封火牆的一種,有別於馬頭牆。福州民居十分注重上部輪廓線的變化, 這種變化體現在馬鞍牆上尤其明顯。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故稱馬鞍牆

鑊耳牆

鑊耳是嶺南民居建築特色,因在屋面之上砌築有鍋耳狀的硬山牆,故稱此為鑊耳牆。它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堂、家廟、第府、文塔建築實物中,以講究地理風水和風俗觀念為思想依據結合科學的規劃布局都集中反映著嶺南建築的主要特徵與表現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