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上明造

徹上明造

“徹上明造”,也稱“徹上露明造”,是指屋頂梁架結構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內抬頭即能清楚地看見屋頂的梁架結構的建築物室內頂部做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徹上明造
  • 套用:屋頂梁架
  • 別名:徹上露明造
簡介,概述,木構架裝飾,發展,相關資料,空間劃分,色彩,

簡介

概述

徹上明造是指建築室內的頂部做法,如天花不做裝飾,更不用藻井,而讓屋頂梁架結構完全暴露,使人在室內抬頭即能清楚地看見屋頂的梁架結構,稱為“徹上明造”,也稱“徹上露明造”。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多用於廳堂式建築

木構架裝飾

宋代建築以木結構為主,是木結構建築發展至成熟的階段。木結構在古建築中主要套用於梁、楣、柱、斗拱。梁是建築的重要構件之一,決定室內空間的跨度,即建築物的進深方向。宋代建築梁的結構常暴露在外,即“徹上明造”,建築開始注意表現其結構美。對建築木構架外觀進行美化,是建築室內裝飾的一個重點,它以梁、楣、柱、斗拱為主要裝飾對象。木構架的裝飾手法以雕刻和彩畫為主。雕刻賦予了建築構件造型以生動的形象。彩畫既可以加強對建築細部的深入刻畫,又能表現人們喜愛的圖案和反映時代的藝術成就,還可以起到保護木料、防蟲蛀的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發展

屋頂是建築表達其風格特徵的重要部分。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基本為坡頂形式,多採用樑柱體系形成的抬梁結構,即樑上立蜀柱形成屋面舉折關係的建造方式。因起結構支撐作用的木材的尺寸和受力的控制,建築的開間、進深等受較大限制。至近代時期,隨著材料和結構方式的變化,承重作用的牆體部分與屋頂部分脫離,屋頂內部的支撐體系已發生了根本性變革:以三角屋架或者桁架代替中國傳統的抬梁等結構來承托屋頂。在這種體系下,作為搭接構件的木料形成桿件,平面的布置比較靈活,且建築可獲得較大的跨度。 從傳統建築到近代建築,屋頂下部的室內空間產生了從徹上明造到敷設天花的變化。此種對屋頂結構的支撐體系的顯現與隱匿轉變,體現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功能需求。在當今新型建造體系和複雜功能的共同需求下,如何通過結構支撐構件的靈活變化,達到功能劃分和對應空間的適應性值得研究。

相關資料

空間劃分

宋代,是木構建築發展的成熟階段,隨著木結構的套用,建築中壘土牆的承重作用減弱,牆主要起著分割空間的作用,將建築劃分為大小不同的空間,建築空間較之前代更加寬敞。古代劃分空間的另一重要構件是“屏”,屏可用於室內,亦可用於室外。室內的屏稱為“屏風”,古時又可稱“皇邸”“扆”;室外的屏稱“照壁”,照壁是古代院落大門前的屏障物,又可稱為“影壁”或者“屏風牆”。它可分隔空間,且有隔而不斷的妙處,需要的時候分隔,不需要的時候又能保持空間的完整性。屏,可以擋風,遮蔽視線,同時平面的裝飾又成為一處景色。

色彩

自古以來人類就信奉鬼神之說,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靈崇拜。在古代,色彩主要套用於描繪神靈,如《周官》中記載:“以猷鬼神祗”,彩畫與建築物結合用於驅鬼和祈福,皇帝乃上天之子,宮殿設計也是如騰雲駕霧一般。同時,不同的顏色套用於不同位置。檐下色彩多為“冷色”,如青藍碧綠,略加金點;柱子、牆壁為“暖色”,以丹赤為主;台基飾以白色。古建築中彩畫樣式繁多,工序複雜,調色嚴謹,彩畫繪製分“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解綠裝”、“丹粉刷飾”、“雜間裝”。以 “五彩遍裝”為例,採用青、或紅做疊暈,鋪設基礎,其間用五彩裝飾點綴,且間裝方法有青地上飾赤黃、紅、綠色,而紅地上則飾青、綠花紋,此種繪製方法,色彩少且整體性強,同時又是暖色和冷色的鮮明對比,使得裝飾效果別有一番特色,即能沿襲唐風的雍容華貴,又有宋代的清淡質樸,是現代設計中色彩套用的較好的借鑑之處。宋代彩畫在構圖方面比前代更加自由,紋樣多為花卉和幾何紋,這與宋代花鳥畫盛行有關。將花鳥畫套用於建築體現著建築設計與生活息息相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