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以高校為載體

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以高校為載體

《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以高校為載體》是2015年5月1日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靜波。

基本介紹

  • 書名: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以高校為載體
  • 作者:呂靜波
  • ISBN:9787517028765
  • 頁數:210
  • 定價:48.00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次: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以高校為載體》立足於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進行德育實踐教學研究,探索高校的德育建設路徑。在多年的德育實踐教學探索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德育實踐教學的政策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德育實踐教學的方針、原則、價值等,並對這些方針、原則、價值加以詮釋,提出德育實踐教學的實現途徑和方法,最後,對德育實踐教學達到的效果和預期進行了研究。
《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以高校為載體》內容詳實,循序漸進,可作為從事德育實踐教學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高校德育困境
第一節 來自家庭的德育困境
一、面對獨生子女的家庭德育困境
二、愛的誤區和盲區
三、功利意識對家庭美德教育的影響
四、陳舊的教育模式誤導了兒童和學生早期的世界觀
第二節 來自社會的德育困境
一、學校面臨的最大德育困境:社會公德在GDP增長中滑坡
二、重學歷、輕能力的用人導向加劇了家庭和學校對德育的忽略
三、社會組織對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教育的忽略
四、成人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忽略德育
第三節 來自學校的德育困境
一、管理層面:急功近利意識存在
二、課程建設方面:重專業、輕德育;在德育方面則重理論、輕實踐
三、德育教學設施陳舊,資金投入不足
四、教學模式呆板,開放時代沒有形成開放的德育建設環境
五、校園基本建設忽略了德育文化環境的設計
第四節 來自師生的德育困境
一、德育被忽略的結果
二、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專業、輕德育的思想
三、德育教學和考核模式不適應大學期間的德育建設
四、師生同感:期待建立整個社會關注的大德育觀和大德育環境
第二章 高校德育實踐教學的探索
第一節 調研:從問卷設計到問卷調研
一、問卷設計的思路
二、調研問卷設計及調查情況分析
三、從社會角度看:要傳遞正能量,加強高校德育建設
四、從高校實際操作角度看:高校相對而言更重視德育建設
第二節 從座(訪)談到深入調研
一、來自黨、團組織的座(訪)談
二、來自管理層面的座(訪)談
三、來自教師的座(訪)談
四、來自學生的座(訪)談
五、調研要有深度和可持續性
第三節 德育:從課堂到課外
一、課堂教學:內化教材、外化教學
二、課堂氛圍:教學互動,積極探討
三、把課堂教學內容放寬到校園活動
四、用師生日常活動所展示的行為鑑定德育效果
第四節 從理論到實踐
一、德育理論:不可忽略的人類社會成果
二、德育理論教學:把理說透
三、德育實踐:必須探索的教學模式
四、德育考核:必須進行的教學改革
第五節 從學校到社會
一、開放的時代、開放的國度,需建立開放的德育環境
二、德育“走不出校門”
三、德育應走向社會生產一線
四、德育應走向社會生活
第三章 高校德育實踐教學的政策研究
第一節 從政府角度加強對德育實踐教學的政策支持
一、社會問題非學校德育所能承受之重
二、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切入點的公民德育政策研究
三、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德育實踐教學的政策研究
四、由職業道德向社會公德延伸的全民德育政策研究
五、建設德育政策落實的評價評估機制,完善德育考核體系
第二節 各類社會組織對德育實踐教學的關注度和支持度
一、行政管理組織:有關注度,但監管乏力
二、社會經濟組織:有關注度,但支持度不足
三、學生家長:更關注就業與升學
四、學校德育:存在“四重三輕”和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第三節 高校對德育實踐教學的態度
一、德育:是一門課,又不僅僅是一門課
二、德育:非理論教學所能完成
三、管理層對德育實踐教學的態度
四、德育:必須走進社會生產和生活
第四節 師生對德育實踐教學的關注度
一、教師對德育實踐教學的積極探索
二、德育實踐教學舉步維艱
三、學生對德育實踐教學的態度
四、學校德育與社會道德環境之間的差異令教師無奈,讓學生茫然
第四章 高校德育實踐教學的方針、原則、價值、途徑
第一節 德育實踐教學方針
一、為什麼要提出德育實踐教學方針
二、德育實踐教學方針及內涵
三、德育實踐教學方針的延伸性與拓展性
四、德育實踐教學方針指導德育實踐教學研究的可持續性
第二節 德育實踐教學原則
一、制定德育實踐教學原則的依據
二、德育實踐教學原則及內涵
三、德育實踐教學原則的傳統屬性
四、德育實踐教學原則的時代屬性
第三節 德育實踐教學價值
一、德育實踐教學的政治價值
二、德育實踐教學的經濟價值
三、德育實踐教學的社會價值
四、德育實踐教學的文化價值
第四節 德育實踐教學的實現途徑
一、高校豐富的業餘活動為德育實踐教學搭建了平台
二、加強班級建設,倡導“主題”班會教育活動,豐富德育形式
三、高校豐富的社會生產實踐為德育實踐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舞台
四、開放的時代要建立全球化的德育實踐教學模式
五、突破985、211的思維定勢和管理模式,建立優質德育資源的共享互惠機制
第五章 德育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節 關於德育教學改革的方法研究
一、德育教學改革之一:讓邊緣化的德育課程回歸大學教育全程
二、德育教學改革之二:尋找德育理論教學與專業理論教學的契合點
三、德育教學改革之三:從單純的德育理論考核到貫穿大學全程的德育實踐教學考核
四、德育教學改革之四:建立健全德育考評機制
五、教學方法——教師研究的永恆主題
第二節 德育實踐教學需科學地向社會深度、廣度延伸
一、高校德育向社會深度、廣度延伸的必然性
二、德育理論走進專業理論教學為德育實踐教學步入社會生產實踐奠定了基礎
三、偶然發源與必然,不忽略個案問題的研究
四、高校德育理論是學習過程,也是創新過程
第三節 德育實踐教學與專業課實踐教學的融合與探索
一、專業課教學融合德育教學的探索
二、核能源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毀滅人類,要看什麼德性的人掌握了它
三、專業課實習教學與德育實踐教學的“四同步”研究
四、師德建設——學校教育的靈魂
第四節 校企合作過程中的德育實踐教學研究
一、校企合作的結晶——“技能大師”工作室對德育實踐教學的啟迪
二、卓越技師教育:立足高端,培育德能雙修的高端技能人才
三、校企合作過程中設計好德育實踐教學內容
四、完善“一體兩翼”的社會生產實踐活動
五、校企合作過程中設計好德育實踐教學的考核內容
六、校企合作過程中設計好德育實踐教學的評價機制
第五節 得時如水、水到渠成的德育實踐教學探究
一、遵循教育規律,把握教育時機,注重教育時效
二、遵從教育目的,重疏導輕批評,重教育輕處分
三、教育把握尺度,管理張弛有度,處理寬嚴適度
四、突破思維定勢,不戴有色眼鏡看人
五、生活即教育,校園文化生活涵養著德育
六、意識形態教育無真空,高校德育工作須加強
第六節 建設無盲區德育環境,鑄造道德精神,塑造德育文化
一、大學之大,在於它的教育無處不在
二、高校之高,在於它的道德水準無尚崇高
三、鑄造道德精神,加強道德自律
四、塑造德育文化,引領校園文化
五、將優質的傳統文化、時代文化融入德育實踐教學的全過程
第六章 高校德育實踐教學研究的預期
第一節 非學術性德育,從家庭美德開始的基礎德育得到關注
一、兒童學前德育,應引起家長重視
二、創設德育意境,教育影響兒童
三、用古今中外的優質德育思想影響和教育兒童
四、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得到普遍認同
五、學生日常德育情境的創設引起家長重視
第二節 非專業性德育向社會輻射引起社會重視
一、家庭、學校、社會的三重德育環境建設引起社會重視
二、高校的非專業性德育——第二課堂教育得以加強
三、學生項崗實習的非專業性德育得到重視
四、社會正能量和優質道德資源對學生產生影響
第三節 社會德育環境得以改善
一、社會德育環境改善對家庭美德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二、社會德育環境改善對學校德育產生促進作用
三、學校德育環境改善使學生日常德育修養得到加強
四、學校德育向社會輻射,與社會公德融合發生雙向良性互動
第四節 多(自)媒體時代的道德自覺、自省與自律得到加強
一、多媒體時代開拓了人的視野,網路監管和自律得到加強
二、社會對自媒體行為的規範,促進了學生的道德自覺、自省與自律
三、高校被賦予文化傳播的功能,促使師生建立了傳承和規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責任擔當
四、高校被賦予文化傳播的功能,促使師生建立了實踐和傳播優秀時代文化的責任擔當
五、百年大計,以育人為本,以德育為先,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後記
注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