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縣2021年農業農村工作要點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做好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對“十四五”起好步、開好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紮實推進我縣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委農村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樹牢唯實惟先導向,緊扣“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一主線,爭當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排頭兵,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標桿縣,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二、主要目標
謀好農業農村“十四五”發展規劃,開展“農業農村本質建設年”行動,確保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和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走在前列。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以上,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建設面積1520畝以上。
三、主要工作
2021年,我縣將重點圍繞“八個一”行動,全力攻堅,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壓緊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守住一個穩產保供“基本盤”
1.穩定糧食安全。認真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打好“調整糧功區、創建糧食生產示範區、推廣稻蝦輪作、清退整治非糧化”系列組合拳,開展保糧專項行動,打響糧食增產擴面攻堅戰。全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萬畝,改造提升0.35萬畝。全面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調整修編和清理騰退,糧食複種指數提高到130%以上。加快新市白彪、鐘管新港園區等農田整治示範點建設,創建水稻高產示範方總面積1萬畝。組織實施稻蝦輪作擴糧增效“5115”行動,力爭新增稻蝦輪作面積1.5萬畝。力爭新增開發復墾土地種糧面積0.5萬畝。
2.抓好畜禽生產。堅持“六化引領”,深入抓好生豬增產保供,進一步強化養殖、屠宰和流通環節等聯防聯控常態化機制運行,壓緊壓實各鎮(街道)動物防疫屬地責任、部門監督責任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做好非洲豬瘟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抓好規模豬場增欄挖潛,推動改擴建場形成有效產能,確保完成生豬存欄5.9萬頭、出欄10萬頭的既定目標。新建標準化萬隻羊場1家,創建湖羊綠色發展標桿場2家,建設湖羊地理標誌追溯體系建設示範點3個,確保年底湖羊存欄8.6萬隻,年供種能力達0.3萬隻。穩定奶牛和家禽生產,確保完成奶牛存欄和家禽出欄省定年度任務數。
3.做強特色產業。圍繞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加強優質水產品生產,新建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10家。穩定生產規模,調整品種結構,推動茶葉、果蔬等產業高產增效,推進集約化、設施化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組織實施雙季茭白、莫乾黃芽標準化、彩色繭“水星1號”新蠶品種等省級產業團隊技術項目。加大地理標誌農產品、綠色食品培育力度,做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力爭新增地理標誌農產品2個、綠色食品5個。
4.發展綠色農業。推進“肥藥兩制”改革,創建省級“肥藥兩制”改革示範農資店6家。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建立水稻、蔬菜和茶葉等綠色防控示範區18個、示範面積2萬畝,新建氮磷生態攔截溝渠2條。運用“浙樣施”APP智慧施肥平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47萬畝、有機肥施用量1.5萬噸。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96%以上。繼續強化漁業尾水治理工作。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5.抓好安全生產。組建防疫專班,做好農村(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抓好宣傳教育,加強農村地區物資儲備,切實落實村莊管理、個人防護、環境衛生“十須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智”治,上線浙政釘農安德清小程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啟動新一輪農產品生產主體排摸,深化農業信用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5%以上。提高農業安全生產水平,嚴厲打擊農業領域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確保漁業船舶、農業機械、休閒農業、沼氣安全生產等方面安全事故“零發生”。
6.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隱患排查和巡查職守,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提升氣象預警監測能力,最佳化全域綜合觀測體系,提高立體化精細化監測水平。全力抓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全面落實防汛工作責任,形成全員抓水旱災害防禦的大格局。加強森林資源消防管理,確保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森林火災的各項指標均控制在20次/10萬公頃以下,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5‰以下。加強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和病蟲防控工作,作物病蟲害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二)擦亮一張數字三農“金名片”
7.加強數字農業建設。高質量完成數字農業試點縣建設。圍繞水產、糧食、早園筍等6大特色產業開展智慧型管理建設,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地理信息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管理領域的深度融合和套用,實現數位化手段覆蓋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流程。加快農業“機器換人”步伐,繼續尋找提升空間,力爭完成示範鎮(街道)創建1個,示範基地2個,主要產業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90%以上。
8.深化鄉村數字治理。依託城市大腦,加強異動管理,構建更完善更聰明的鄉村數字治理“一三五”框架體系。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紮實推進“證照分離”改革,不斷提升網上受理率、掌上可辦率,高水平實現數字鄉村治理全覆蓋。
9.加快農村電商發展。圍繞1+N模式,打造1個農村電商園、搭建N個電商平台的農村電商發展格局,推動菜鳥物流進村,補足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推廣“電商+合作社+農民”“電商+旅遊+農產品銷售”等新型模式,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引導涉農企業開展農產品網路銷售,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農產品網路銷售額突破16億元。
10.加速數字生活建設。加快推進數字生活新服務“1+6”體系建設,積極拓寬數字生活新路徑,豐富鄉村數字場景設計套用,推動商貿、文旅、健康、出行、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數位化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三)興起一輪美麗鄉村“建設潮”
11.制定一個建設規劃。以打造全省第一批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桿縣為目標,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提質擴面。高標準修編鄉村振興標桿縣規劃,擬定《2021年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建設重點和時序,統籌推進莫乾山國際鄉村未來社區農綜改項目、阜溪水街綜合體項目等一批鄉村振興重點項目。
12.打造一批示範村。對照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積極創建省美麗鄉村示範鄉鎮1個和特色精品村3個,推進建設市美麗鄉村示範鎮1個,精品村4個和未來村莊1個,完成市新時代美麗鄉村樣板片區2個,並新啟動2個樣板片區建設,提升美麗鄉村風景線1條。全域推進農村美麗庭院建設。圓滿完成新時代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強弱村、補短板”行動,重點圍繞杭州繞城西複線等主要交通沿線,謀劃第二輪“補短板”行動。
13.健全一套管理機制。繼續深化推廣新時代美麗鄉村環境衛生全域整治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梳理完善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體系,逐步建立農村環境衛生全域整治工作“一鎮(街道)一策”和“一村一法”。深化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提升農村公廁規範服務,積極創建省級農村星級公廁23個和示範性農村公廁2個。
14.推進全域幸福河湖建設。加快推進全國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項目,計畫創建不少於3個省級美麗河湖項目,創建3個“樂水小鎮”、15個“水美鄉村”、15個“美麗池塘”,推動生態資源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促進沿河高新技術、文旅等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的疊代升級。推進水系連通、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後續工程、對河口水庫水源地保護等一批重大水利項目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防洪排澇設施,完成年度水利有效投資6億元,整治河道100公里。
15.加快平原綠化步伐。繼續推進新增百萬畝國土綠化行動,重點實施山地、城市、鄉村、通道等森林建設,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推進國土綠化,進一步形成“森林屏障體系化、幹線通道生態化、城鎮綠化森林化、村莊綠化特色化”的城鄉綠化風貌。開展新一輪“一村萬樹”五年行動,加強技術指導,逐步形成“一村一韻、一樹一業”的綠化造林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林長制,加強公益林管護,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16.滋養提升鄉村文化。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全力辦好第三屆田園博覽會、第十三屆茶王賽,指導辦好下渚湖插秧節、蠶花廟會、敬農節等一系列二十四節氣重要農耕活動,展現鄉村文化新內涵。加大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繼續推動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傳統養殖與利用系統衝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大力推動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美麗鄉村夜經濟等業態。
(四)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產業園”
17.緊盯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按照“一谷三區”建設發展布局,加快推進六大工程27個項目建設。完成新市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省級禹越桑漁特色農業強鎮、省級莫乾山茶葉特色農業強鎮和推進國家級東衡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等一批“區園”建設,有力推動德清現代農業新發展。
18.著力農業項目招引。充分利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機遇,組織推進“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活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涉農項目庫建設,健全項目管理機制。加大農業“大好高”項目雙進,2021年計畫引進6個大好高項目、30個千萬元以上農業項目。
(五)籌建一個現代農業“智慧型區”
19.高站位謀劃布局。強化“人”“錢”“地”等要素支撐,集聚創新創業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平台、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健全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鄉村產業,合理布局建設用地適應智慧農業發展需要,實現科技共享,加強誠信監管,形成德清特色的農業特區。
20.高標準發展種業。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洛武線為中軸線,將歐詩漫珍珠、隆升中華草龜省級良種場、漁業創客孵化中心(澳洲小龍蝦)等連點成片,強化與種業公司合作,培育壯大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加快推進“3魚3蝦1龜鱉1顆珍珠1粒種子1方蠶種”種業矽谷建設,全縣種業產值超億元。
21.高質量建設科創中心。圍繞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實施產業技術項目,推動隆升水產、魚菜共生等基地轉型升級。重點支持農村5G網路、農業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高新科技投入,加快推進莫乾山水木農業中關村(蔬菜工廠)科創中心等6個高端科創中心建設。加強產學研聯盟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進實施禹越生態魚淨養實驗基地、下渚湖青蝦市場等農業科技成果協同轉化推廣項目,新建省級高品質綠色科技示範基地5家。
22.高要求實現水利現代化。做好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申報工作。堅持盤活園區各類資產,研究以水帶產的實現路徑。提煉適合杭嘉湖地區乃至長三角地區的水土涵養、河湖治理及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現代化治水經驗。
(六)拓寬一條強村富民“共富路”
23.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完成2019年批准的6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計畫實施土地開發項目12個,墾造新增耕地855畝,實施建設用地復墾(農整)22個,復墾面積1311畝。提前謀劃啟動2020年批准的新市鎮豐年村等2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積極對接鐘管鎮乾山村等7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省級部門聯審。
24.村級集體經濟鞏固提升。全面實施新一輪“五年強村計畫”,通過項目建設、村莊經營、資產資源盤活、土地改革、村企結對等多種舉措,鼓勵國有平台積極參與,加快推進村級自建、鎮級聯建、縣級抱團等集體經濟項目,重點謀劃推進縣級抱團項目,進一步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2021年力爭集體經濟年總收入30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40%以上,村均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30萬元以上。
25.低收入農戶幫扶增收。全面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實行分層分類幫扶,切實加強產業幫扶、就業創業、救助保障、金融幫扶、社會關愛等工作力度,不斷提升低收入農戶自身發展能力。堅持常態化探訪,落實“一戶一策一幹部”制度,幫扶人員每月聯繫一次,每季度至少上門探訪一次,每年至少集中慰問一次。全縣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達到10%以上,並高於全縣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水平。
26.強化農村“三資”管理。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建設清廉鄉村。繼續強化村級財務監管,定期開展村級集體資產資源清查,規範村、組級集體資產資源發包及租賃程式,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高效利用長效機制,確保村級資產保值增值。加強審計監督,規範財務公開,繼續開展農村集體“三資”規範化創建活動,健全村級財務審批審核機制、業務操作機制、責任追究機制、民主監督機制,強化“三資”監管隊伍建設。
27.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形成部門治理合力,發揮鎮街樞紐、村黨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模範帶頭作用,開展鄉賢參事會、戶主大會等活動,推行運用積分制、數位化等方式,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常態化抓好農業農村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促進鄉村治理一切活動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明公約、村規民約、家規家訓,厚植鄉村治理的道德底蘊。2021年積極創建省級善治示範村10個,市級鄉村治理示範村10個。
(七)集成一批農業農村“深改革”
28.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按照穩慎推進的原則,深化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具體路徑和辦法,探索搭建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一方案、一辦法和十意見的政策框架體系,做好摸清宅基地底數、全面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建立覆蓋農村的基準地價體系、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等相關基礎工作,打造宅改先進試點項目,開展深度理論探索研究,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
29.推進新時代鄉村集成改革。圍繞農業農村重點領域,積極探索農村土地制度集成改革,以農村宅基地改革為切入點,集成農村承包地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農業標準地改革等內容,強化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積極建立體現價值的農村土地制度,為全縣鄉村振興推進提供內生動能。
30.推進農業綜合執法改革。圍繞執法監管重源頭、案件查處抓重點、規範建設求推進、隊伍建設樹形象的要求,堅持抓農業行政執法規範化建設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規範管理,進一步加強指導督查、普法宣傳。通過開展現場辦案、案卷評查、案例剖析等實踐活動,提升執法人員專業技術和綜合協調能力,確保一般程式行政處罰案卷合格率和結案率均達到100%,堅決杜絕錯案的發生。積極創建“農業執法示範單位”,樹立“綠劍護農”良好形象。
31.推進水利綜合改革。強化水利項目規範化管理,建立德清地方標準。健全政府、企業、農民共建共管共享新模式,創建水利工程管理 “三化”改革示範縣。深化取用水標準化、生態配水、生態電站、節水行動、水資源安全保障等五大行動。依託地信技術,強化河湖水域全覆蓋動態監管,實現水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規範水保方案報備程式,建立並實施政府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
(八)打造一支一懂兩愛“生力軍”
32.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持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突出縣農辦牽頭抓總、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推動落實、督促檢查作用。牢固樹立服務三農意識,不斷激勵幹事成事熱情,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善於看問題控大局抓落實,解決好不願乾、不擔當的問題。
33.提升專業素質能力。統籌縣鎮機關、村兩委、能人鄉賢、農業主體等“三農”隊伍,加強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學習,培養創新意識、保持鬥爭精神。深化鄉村人才振興工作,全面推進“兩進兩回”行動,加強鄉村人才培養,解決好沒人乾、不會幹的問題。
34.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梳理排查廉政風險,完善監督機制,強化廉政教育,提升拒腐防變能力。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以高壓態勢做好黨風廉政工作,強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意識,打造一支新發展階段勤政善政廉政的一懂兩愛“三農”生力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