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黨

德欽黨(Thakin Party)緬甸第一個民族主義組織。創建於1931~1932年間。成立初期稱“我緬人協會”(又稱“我緬人黨”)。後因其成員均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冠於名首,以示對英國殖民統治的反抗,故稱“德欽黨”。1933年正式建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要領導人是德欽吞瑞、德欽登貌、德欽巴當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欽黨
  • 外文名:Thakin Party
  • 國家緬甸
  • 組織類型:民族主義組織
政黨發展,政黨結局,

政黨發展

1935年 3月,該黨在石油城仁安羌召開首次代表大會,制定鬥爭綱領,提出釋放被捕的愛國僧侶、改善工人生活,減輕農民捐稅負擔等要求。1936年初,領導和支持仰光大學學生反對殖民主義教育的罷課運動,並吸收昂山吳努等學生領袖加入組織。次年,一些領導成員成立“紅龍書社”,出版《紅龍新聞》、《新緬甸》等刊物,傳播馬克思主義。1938年該黨黨內開始分化,代表右傾勢力的德欽巴盛等人被開除出黨,成立以德欽哥都邁為首的新領導機構,被開除者另組領導機構。同年11月,該黨組織2000多名油田罷工者向仰光進軍,同時發動各地民眾舉行聲援示威,掀起全民族反英鬥爭高潮。1939年昂山被選為總書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該黨聯合其他黨派團體成立自由聯盟(亦稱緬甸出路派組織),在各地進行反英宣傳。因此,該黨受到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不少領導成員被捕。由於在抗日問題上意見分歧,該黨趨於瓦解。德欽巴盛、德欽吞屋等主張與日本合作,後參加巴莫政府。以德欽丹東、德欽索為首的馬克思主義小組則組織緬甸共產黨,從事秘密抗日活動。以吳巴端、吳覺迎為首的一部分黨員則另組人民革命黨(後改稱社會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欽哥都邁、德欽哥都季為首的德欽黨人又重組德欽黨,與自由同盟相對抗;德欽巴盛、德欽吞屋也另組一德欽黨。但為時不久,德欽吞屋與德欽巴盛分手,德欽巴盛於1948年另組緬甸民主黨。1951年 4月,德欽吞屋與德欽哥都邁的兩個德欽黨合併,由德欽哥都邁任名譽主席,德欽吞屋任主席。
1952年10月,德欽黨整頓組織,清除德欽吞屋等人出黨。以德欽哥都邁、德欽巴吳和德欽丁為首的一部分黨員組成新的中央委員會,德欽哥都邁仍任名譽主席。經整頓後,德欽黨和工農黨等一起進行反帝反政府的運動。1956年9月改名為緬甸人民民主黨。

政黨結局

以德欽吞屋為首的一部分德欽黨員組成另一政黨,自稱為“老牌德欽黨”。1955年11月,該黨宣布它的政綱是“反對共產主義的禍害、社會黨的獨裁和專制的法西斯主義”。1958年以後德欽黨實際上已解體,分裂為幾個黨。1964年均被取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