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縣文博苑

德州陵縣文博苑始建於1982年,於1990年10月對外開放。她座落於唐城牆腳下,護城河畔,占地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仿古建築,金碧輝煌。 “文博苑”牌匾是原中國書協主席啟功先生手跡。顏公祠堂氣勢恢弘,東西兩廊,曲折通幽;顏真卿塑像傲骨於“顏公祠”內;東方朔塑像詼諧於文博苑中;“顏碑亭”珍藏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東半壁走廊及南碑林展示陵縣歷代珍貴石刻;“王書平美術館”氣韻非凡,盡顯國畫風采。 2005年8月,陵縣縣委縣府投巨資對文博苑進行全面整修,並請省博物館專業人員重新布展,突出了地方特色。東廂房是“可愛的家鄉”陵縣歷史展,結合出土文物及考古成果,再現了陵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陵縣古蹟眾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有漢墓群和東方朔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館藏文物豐富多彩,時代跨越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包括石、玉、陶、瓷、銅等11類15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28件,二級32件,三級180件。這在全市是首屈一指的,有些文物的精美獨特在全省也是絕無僅有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州陵縣文博苑
  • 建立時間:1982年
  • 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
  • 面積占地:4400平方米
相關信息,相關歷史,

相關信息

德州陵縣文博苑始建於1982年,於1990年10月對外開放。她座落於唐城牆腳下,護城河畔,占地44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仿古建築,金碧輝煌。

相關歷史

“文博苑”牌匾是原中國書協主席啟功先生手跡。顏公祠堂氣勢恢弘,東西兩廊,曲折通幽;顏真卿塑像傲骨於“顏公祠”內;東方朔塑像詼諧於文博苑中;“顏碑亭”珍藏顏真卿書《東方畫贊碑》,東半壁走廊及南碑林展示陵縣歷代珍貴石刻;“王書平美術館”氣韻非凡,盡顯國畫風采。
2005年8月,陵縣縣委縣府投巨資對文博苑進行全面整修,並請省博物館專業人員重新布展,突出了地方特色。東廂房是“可愛的家鄉”陵縣歷史展,結合出土文物及考古成果,再現了陵縣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陵縣古蹟眾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有漢墓群和東方朔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館藏文物豐富多彩,時代跨越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包括石、玉、陶、瓷、銅等11類15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28件,二級32件,三級180件。這在全市是首屈一指的,有些文物的精美獨特在全省也是絕無僅有的。
“顏公祠”匾牌是由已故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先生題寫。陵縣原有顏公祠,解放前已經倒塌,這是1986年重建的。內以平原太守顏真卿為主題布展,分“丹心臣子”和“熱血書家”兩部分,展現顏真卿忠心為國、領導平原郡人民抗擊安祿山叛亂的壯舉,以及顏真卿一生的書法藝術成就。顏真卿當年為迷惑安祿山的使者而書建的《東方先生畫贊碑》,現在就珍藏在陵縣文博苑顏碑閣中。還有顏真卿修竣的唐城牆遺址和其獨創的專門對付安祿山騎兵的陶製“絆馬石”,都在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歷史以及顏真卿的大智大勇和忠骨正氣。

西北廂房是“智聖東方朔”展區。東方朔是西漢厭次(今陵縣神頭鎮)人,文學家,官至太中大夫,敢於諫言,匡正國君,詼諧幽默,以滑稽著稱於世。《史記》、《漢書》均對其有傳記記敘。本展通過史書上的一些東方朔的故事及民間傳說,介紹東方朔的“奇偉”(漢武帝評語)一生。現在對東方朔的研究更加深入,把他的地位提到了和文聖――孔子、武聖――孫子並列,稱智聖――東方朔。展覽還通過東方朔28代孫唐東方合墓誌的記載對東方朔後裔進行了介紹。
西南廂房是“王書平美術館”。王書平,陵縣於集鄉人,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是孫其峰教授的親傳弟子,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他的國畫以花鳥為主,大氣有靈性。他拜訪名師,博採眾長,造法自然,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院內主要碑刻有:《東方畫贊碑》及其複製碑、《宋徽宗賜辟廱詔書碑》、《東方朔墓碑》複製碑、《顏魯公畫像贊碑》等。
《東方畫贊碑》,唐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建,晉夏侯湛撰,唐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書及題額並撰書碑陰記。碑文讚頌的是漢太中大夫東方朔,可謂奇人、奇文、奇書。碑四面刻,顏真卿的三種書體融於一碑,陽額篆書,陰額隸書,正文楷書。顏真卿的篆、隸在世上流傳不多,在此可同時見到,非常珍貴。此碑是顏真卿46歲時所書,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宋蘇軾評價說:“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東方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此碑除了書法藝術價值,它還是為迷惑安祿山的使者而作,是顏真卿忠貞愛國、抗擊安祿山叛亂的歷史見證。原碑距今已1250多年,歷經風雨滄桑,下半截已風化剝落。陵縣縣委、縣府於1982年複製了一塊《東方畫贊碑》,由陵縣文化館館長李效祖根據原碑拓片雙鉤,缺少的部分摹寫補齊,選泰山花崗岩,由泰安石雕公司精心刻制,使來者得觀全貌。
《宋徽宗賜辟廱詔書碑》是徽宗號召各地建學的一塊碑,分碑身、碑額、碑座三部分,碑額是蔡京所題,現僅存碑身,高280、寬118、厚36厘米,高大厚重,上半截是宋徽宗御筆――瘦金體的賜詔文,是徽宗珍貴的書法真跡,下半截是薛昴奉詔撰書的後序。此碑《山左金石志》有記載,當為崇寧三年十一月賜立,宋史無賜詔明為,得此可補其缺。
《東方朔墓碑》,立於唐天寶十四載(755年),顏真卿撰並書。應當也是為迷惑安祿山的使者而作。《東方畫贊碑》是立在東方朔祠,這是顏真卿陪同使者來到東方朔墓,因見墓地“崎嶇不平,荒蕪不毛,所謂瘠土寒谷者莫甚於此”,怕此後來憑弔東方先生的人找不到去處,於是為東方先生修墓立碑。原碑遺失,這是根據拓片複製的。
《顏魯公畫像贊碑》,清同治元年(1862年)歷城王鐘霖撰書。王鐘霖曾在陵縣書院講學三年。書院臨顏公祠。王鐘霖因對顏真卿特別崇拜,講學之餘,瞻拜顏公祠;瞻拜之後,處處效仿顏魯公行為,仿照顏真卿為東方朔立畫贊碑的意思,“序而贊公”,為顏真卿立了畫像贊碑,記述了顏真卿一生中有重大影響的兩件大事:抗擊安祿山、勸降李希烈,讚頌“公之偉節,河嶽日星”。
在文博苑的南邊留有一段唐城牆,是公元753年顏真卿做平原郡太守時,為防安祿山的叛亂而修建的。當時夯土築成三道城牆,堅固寬厚,易守難攻,城上修築有樓、櫓、女牆、炮台。牆高約五丈,上寬約二丈,周長二十里,三城環繞,渾然一體,氣勢壯觀。
唐平原郡故城即現在陵縣城。在當時修建的三道城牆中唯二道城尚存兩段,這是其中一段,長約100多米;另一段在城西北隅,呈拐角形,長約400米。相傳該城牆是受了東方朔的點化而建的。當時顏真卿運籌備戰,受兩件事情困擾,一是如何完成浩大的建城工程,一是平原地帶如何抵禦安祿山的強大騎兵。他百思不得其解,陷於困境之中。一日,顏真卿在夢中見一老者,手執桃杖,自東方而來,真卿知遇仙人,上前叩拜,求仙人指點迷津,老者執桃杖在地上寫一“成”字,又在旁寫一“石”字,並在“石”字周圍劃一圓圈,吟笑不語,向東方飄然而去。真卿醒來,反覆思索夢中之事,過了三日,茅塞頓開,知是東方朔顯靈點化。地含“土”字,地上寫“成”即“城”字,地上“成”即土城,意思是點化修建土城牆。這樣一來,即緩解了短期建城的困擾,又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且挖土成池,築土夯實為城,就地取土,極為方便,城與護城河相連,具有雙重防禦功效。再看“石”外畫圓,意即球也,意思是造石球。平原地帶有土無石,何妨燒磚為石,於是燒制“絆馬石”,用以阻擋安祿山的騎兵。當地曾流傳著“修城不用磚,燒磚圓圓蛋”的童謠。這就是東方朔義救顏真卿、顏真卿巧造絆馬石的故事。自然上述帶有神奇色彩的傳說故事,不能足以相信,但人們維護祖國統一的願望可見一斑。
顏真卿修竣城池,制絆馬石,積極備戰。到安祿山反叛,河朔盡陷,唯平原郡固若金湯。顏真卿為維護唐王朝的統一做出了一定貢獻,高大的唐城牆同樣功不可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