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里民居群

德安里民居群

在廣東普寧洪陽鎮東南側,有座古建築德安里,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方耀與其兄弟合建的府第。它位於四山環抱之中,藏風聚氣,是塊“底盤珠”的風水寶地。現已有140多年的歷史。1988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9月列入首批廣東省27個古村落之一;2008年11月,入選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安里民居群
  • 地理位置:廣東普寧洪陽鎮
  • 建築年代:清末
  • 建造者方耀與其兄弟
  • 保護等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欄目,德安里曾作為“中國古村落”播出。德安里有何突出之處呢?
德安里的建築,集潮汕民居建築的大全:大祠堂、三廳亘、五間過、四點金、下山虎、駟馬拖車、五壁聯、獨腳獅等,構成了百鳥朝凰的大建築群。在潮汕見不到或罕見的建築形式,在這裡都能看到。德安里整體分老寨、中寨、新寨三大部分,規模宏大,占地面積5.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寨內有官廳、祠堂、佛堂、書齋、住宅、庫房、樓閣等,房屋總數773間。
從德安里老寨的建築格局來看,是“三街六巷”。三街是橫向三條通道。主座祠堂後面依此為“五間過”、“大下山虎”。祠堂兩側自前至後左右對稱為“三廳亘”和三座“下山虎”,後面並排著七座“下山虎”。共構成三條橫向通道。六巷,是六條縱向通道,祠堂兩側與“三廳亘”之間有兩條縱巷,兩側又各有兩條100米長大花巷。一共六條通巷。每條巷並排22間平房,所以圍繞主體祠堂共有房屋100間,故稱“百鳥朝凰”。德安里的建造,始於同治十年(1871),至光緒十六年(1890)建成。歷時20年之久,整個建築都是貝灰三合土夯牆,屋頂瓦木結構,十分堅實,外面還有寨牆環繞,牆又高又厚,牆外護城河,開東、北、南三門。構成了一座內為府第、外有圍牆溪溝防護的潮汕圍寨。
德安里的主要建造者是方耀,普寧洪陽西村人。據1947年饒宗頤編的《潮州先賢傳》介紹:方耀字照軒,鹹豐初,隨父從戎,父方源率兵剿太平軍餘部陳金釭於清遠遭伏擊被困,方耀募鄉勇千餘人馳救,圍乃解。由是孝勇之名大振,清政府賜以“展勇巴圖魯”、晉參將。鹹豐十一年,再打敗陳金釭於高州。同治元年德州鎮右營都司,署三江協副將。後又平肇慶賊匪,襲殺陳金釭,收復岑溪,擢副將,加總兵銜。同治三年,太平軍丁太陽據武平縣,方耀武揚威自平遠奮力進剿,敵敗走,遂克武平。四年,汪海洋率眾十萬蹂躪鎮平、平遠,方耀督六營扎南口,伺機大破之,又回軍大埔,與李世賢遇於五通廟,血戰三晝夜,降其渠魁,大敵遂平。授南韶連鎮總兵。後又調署潮州總兵。因潮人好鬥,土豪每築堡聚眾,占田產抗官租,吏不能禁。方耀到任後創選舉清鄉法,擇鄉間正直人為鄉正副,層遞稽考,分別良莠,許其自新。由於至縣至府而挈其綱,又辦陸豐斗親,誅官陳獨目,辦潮州積案,誅負險阻兵之謝奉豐諸人,清理歷年捕賊,歸之官,理積踞田產,還之民,民安和平。又修堤浚河,以保良田,清大溪邊沙田,補足軍實。設鄉學數百所,都邑立書院,聘請名師任教。開韓江書局,校刻書籍,士風因以一變。方耀治潮州九年,民率其行,吏更其俗,至今稱頌不已。光緒三年,署理廣東陸路提督,五年,治南澳碣石防務。九年,法、越戰爭,耀奉旨往欽州,為海防軍事翼長,理水師提督,駐虎門,與督撫諸大僚築海防,改進新式操練炮位,親巡港汊,激勵將校嚴密防守,使法軍不敢犯粵。光緒十六年七月,以疾卒於官,年58歲。
方耀是鎮壓農民起義的清朝將領,在近代史上最受詆毀。但從其一生經歷來看,對於處理積案,推行清鄉,制止村中械鬥,起到維護社會的作用,還為潮州建校興教,廣設善堂,救災恤孤,修堤浚河,圍海造田等為潮州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還有修築炮台,鞏固海防,對國家也有重大貢獻。所以,方耀不愧為晚清的一代名將,一生於國於民都有傑出的貢獻。
德安里民居群
德安里民居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