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PZKPFW-35T型輕型坦克

德國PZKPFW-35T型輕型坦克1年間納粹裝甲部隊擴充壯大時期起過積極的作用。如今存世至今的35t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所收藏,在塞爾維亞的貝爾格勒,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保加利亞的索非亞,美國的阿伯丁試驗場以及斯洛伐克都可以看到它們的影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德國PZKPFW-35T型輕型坦克
  • 生產量:200
  • 國家:德國
  • 屬性:坦克
概述,主要裝備,發展演替,衍生車輛,使用國家,

概述

LT-35是一種性能相當不錯的坦克。它是LT-38輕型坦克的
前身。其總生產量在200輛以上。二戰初期,捷克德國吞併後,LT-35和LT-38輕型坦克全部被德軍繳獲。在二戰中,德軍廣泛利用了這批坦克,德國人將LT-35稱之為PZkpfw35(t)坦克,括弧中的“t”表示是從捷克繳獲的坦克。在德國法西斯的僕從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的軍隊中,也可以見到LT-35坦克的蹤影。羅馬尼亞的第一皇家機甲師中,有126輛LT-35坦克,羅軍的編號為R02坦克。匈牙利特許生產的坦克稱為T-21/T-22坦克,T-22型後來又改稱為M40坦克。M40坦克的總生產量達到1322輛。此外,LT-35坦克還出口到瑞士瑞典伊朗秘魯等許多國家。可見,LT-35坦克還是當時很有影響的一種坦克。
1939年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同年3月,捷克陸軍的219—244輛LT-35被國防軍徵用,斯洛伐克第三機械化師的大約79輛LT-35也參與了東線的作戰行動,德國使用的LTvz.35被命名為Panzerkampfwagen35t,t的意思是Tschechisch(捷克),德軍的LT-35安裝了FuG5,10瓦功率的發射/接收機和FuG2接收機,此外,為縮短裝填時間還增加了一名裝彈手,LT-35的性能相當於3號坦克,它們的加入對於德軍裝甲部隊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儘管捷克決定在1938年後停止生產LT-35,但是在德國人的監督下其生產線一直開到了1939年,生產商是位於布拉格的CKD(CeskomoravskaKolbenDanek)工廠和佩爾森(Pilsen)的斯科達工廠,上述兩家工廠在1938年後均併入赫爾曼戈林國家工廠(ReichswerkeHermannGoring)。在1935到1939年間總共生產了424輛Panzerkampfwagen35t,其中由斯科達生產了其中的340輛,CKD大約是84輛。波蘭戰役中第一輕裝師裝備的大部分坦克都是PzKpfw35t,其在第一輕裝師改編為第6裝甲師後,仍然作為主力參加了入侵法國俄國戰役
性能指標
重量:10.5t
乘員:4
引擎:一個SkodaT116缸120馬力
最大速度:35km/h
最大行程:(公路)190km (越野)120km
長度:4.90m
寬度:2.10m
高度:2.35m

主要裝備

一門37mmKwK34tL/40(斯科達37mmA3vz.34)
兩挺7.92mmMG34或者MG35/37t(S-11上是一挺7.92mmcoaxialMG)
彈藥:72—90發37mm 1800—2550發7.92mm
裝甲(毫米/傾斜度)——炮塔正面:25/10
車體首上裝甲:25/17
車體:25/30
炮塔側面裝甲:15/14
車體上部側裝甲:16/0
車體下部側裝甲:16/0
炮塔後部裝甲:15/15
車體尾上裝甲:15/60
車體尾下裝甲:16/0
炮塔頂端/底部:8/81
上部車體裝甲頂部/底部:8/85
下部車體裝甲頂部/底部:8/90
火炮防盾:25mm
37mmKwK34tL/40穿甲能力(裝甲板傾角30度)
距離:100m500m1000m1500m2000m
穿甲深度(Panzergranate39):37mm31mm26mm22mm0mm

發展演替

輕型坦克連編成,1939-41年(第6裝甲師,第11裝甲團)
連部:2輛PzKpfw35t;4個排,每排5輛PzKpfw35t。
PzKpfw35t不但參加了1939年德軍在波蘭和1940年的法國戰役,而且1941年還出現在東線戰場的巴巴羅薩行動中,面對蘇聯的先進坦克,PzKpfw35t已經顯得過時和不堪一擊,在寒冷的冬季PzKpfw35t的機械部件也不再可靠,比如由壓縮空氣驅動的離合器、剎車和轉向系統。由於LT-35t的車體採用鉚接結構,坦克裝甲一旦中彈崩落的鉚釘就可能殺傷乘員。
1941年的晚些時候,隨著性能更加優良的坦克投入生產,PzKpfw35t開始用於執行二線任務如:維持治安和對付游擊隊。大多數35t被移交給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在保加利亞一直服役到20世紀50年代)、羅馬尼亞、匈牙利和義大利等僕從國以及德國警察部隊和反游擊戰單位,不過1942年7月18日的一份報告顯示,當時仍然有178輛35t在德軍中服役,斯洛伐克陸軍的一些PzKpfw35t還參加了1944年8月爆發的民族大起義。
PzKpfw35t進入德軍服役後帶出了一系列衍生型號。1940年9月斯科達公司設計出基
於LT-35的T-13坦克,不過它從未投產,1941年還進行了PzKpfw35t熱帶型的改裝測試,但再次以失敗告終。1942年3月到1943年,49輛PzKpfw35t被改裝成“MorserZugmittel/ArtillerieSchlepper35t”——火炮牽引車(取消了炮塔和車體上部,並用帆布取而代之,一些還裝有可承受相當於12噸拉力的尾鉤),它們中的一部分曾在岸炮部隊服役比如駐紮在丹麥沿海的炮兵部隊。1939至40年,斯科達公司的設計人員嘗試使用LT-35的底盤改裝“Panzerjager35t/4.7mmSflaufPzKpfw35t”,這種自行反坦克炮計畫裝備斯科達47mmPak36tL/43加農炮(斯科達47mmA5炮),兩輛用MorserZugmittel35t改裝完成的原型車一直服役到1943年晚期。35t的其它變形車種包括20台左右的Befehlswagen35t搭載多部電台的指揮坦克以及一些產量極少的後勤輔助車型。此外PzKpfw35t的炮塔還被用作丹麥沿海或科西嘉島上的固定火力點。
1943年中期,ConstantinGhiulai中校領導的設計組為羅馬尼亞陸軍開發出一種自行反坦克炮——T.A.C.A.M斯科達R-2,原型車的生產在1943年7至9月間完成,同年10月24日原型車在位於蘇迪奇(Suditi)的試驗場開始各項測試,44年2月12日廠方收到了第一批共40輛的訂單,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布加勒斯特的“Leonida&Company”公司僅僅生產出了20輛(不包括首輛原型車)。
該車設計基於PzKpfw35t/R-2,改裝後戰鬥室取代了坦克炮塔,來自繳獲戰車上的裝甲板只能提供有限的防護,戰鬥室的頂部和尾部是敞開的,內部安裝一門俘獲的ZIS-3/F-22UWS76.2mmL/42炮(備彈30發),此外還備有一些衝鋒鎗供車組(3人)自衛。車體的其它部分和PzKpfw35t/R-2完全相同,該車全重11.5t,公路行程190km最大速度34km/h。由於缺乏76.2mm火炮彈藥羅馬尼亞不得不自己生產出替代品"Constinescu"以及瞄準具“I.O.R.”。這種自行火炮在600米距離內可以有效摧毀蘇軍T-34/85型坦克。總之“T.A.C.A.M”的設計接近於
德國的“黃鼠狼”系列——側影較大、裝甲薄弱。
雖然有計畫使用德國的88mmPak43L/70或羅馬尼亞的75mm“Resita”model1943火炮,但它們從來沒有實現過。作為"T.A.C.A.M斯科達R-2"的一種補充,繳獲的蘇聯T-60輕型坦克的底盤也被用來生產"T.A.C.A.MT-60"(1943年間生產了大約35輛,1944年參加了抵抗蘇聯紅軍的戰鬥),此外還進行過T-26或BT系列坦克的改裝測試。
直到1944年9月23日,此前羅馬尼亞仍在軸心國一方,T.A.C.A.M斯科達R-2都沒有正式服役,不過羅馬尼亞倒戈以後,該車的足跡先後出現在在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摩拉維亞以及奧地利的土地上。今天在布加勒斯特的博物館裡還保存著一輛T.A.C.A.M。
1940年匈牙利從斯科達公司購買了兩輛樣車以及S-IIc(T-22)中型坦克(這是一種LT-35輕型坦克的改進型號)的許可證。此外匈牙利還生產了T-22的改型,即突朗I(40M)中型坦克(生產時間:1942年到1944年),突朗II(41M)(生產時間:1943年到1944年),以及突朗III(生產時間:1944年,停留在原型車階段)
,匈牙利人還在1943年開發出使用突朗底盤的茲利尼(40/43M)自行火炮。突朗I裝備有一門40mm的L/51炮,突朗II裝備的則是75mm的L/25炮,茲利尼的為105mmL/20.5榴彈炮,突朗III原型車使用的是一門75mmL/43加農炮(也有在茲利尼上改裝同型火炮的計畫)。

衍生車輛

Zugkraftwagen35t輕型火炮牽引車MorserZugmittel/ArtillerieSchlepper35t火炮牽引車
Panzerjager35t47mmPak36tL/43自行反坦克炮Befehlswagen35t指揮裝甲車
Munitionsschlepper35t彈藥運輸車

使用國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