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茲:存在的喧囂

德勒茲:存在的喧囂

《德勒茲:存在的喧囂》,[法]阿蘭·巴迪歐 著,楊凱麟 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

基本介紹

  • 書名:德勒茲:存在的喧囂
  • 作者:[法]阿蘭·巴迪歐 
  • 原版名稱:Deleuze: La clameur de l'Être
  • 譯者楊凱麟   
  • ISBN:9787305199653
  • 頁數:161 
  • 定價:45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10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存在的喧囂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屬於南京大學出版社“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系列。吉爾·德勒茲(1925-1995)是法國後現代主義哲學家,他被視為左翼尼采主義者,被看作是後馬克思思潮的一份子。本書是吉爾·德勒茲的“敵人”——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著作,圍繞著“大寫的一”以及其他內容,巴迪歐以自己的 方式,對德勒茲的思想進行言說。全書分為十章,在書中,巴迪歐試著展示一種思想運動——抗拒、加速與減速、翻覆與逆轉德勒茲的思想運動,以一種哲學家的本格方式。
這本篇幅不大的書可以同時視為德勒茲與巴迪歐哲學的簡介,而且因為涉及德勒茲這個被巴迪歐一再拿來較量與挑戰的同代哲學家,急遽升高了火線,成為一本當代法國哲學的“諸神戰役”。必須有相當的配備與防護才能深入兩位天神以巨大雷電互殛鬥毆的戰場。本書中的導演當然是巴迪歐,但從他扮演的、不無自我袒護的戲碼來看法國當代哲學,在重重的硝煙與核爆粉塵中,20世紀最激進與最饒富趣味的思想無疑地已掀開特異的一個視角。

作者簡介

阿蘭‧巴迪歐,法國重要哲學家,在政治立場上以法國毛主義者及對共產主義的捍衛著稱。巴迪歐早年受阿爾都塞的深刻影響,認為只有透過數學邏輯才能展開存在論的思考。在最重要的著作《存在與事件》(1988)中,存在論被發展成一種數學的集合論。愛、藝術、政治與科學是巴迪歐哲學的四個基點。
譯者簡介:
楊凱麟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評論。著有《分裂分析德勒茲》《分裂分析福柯》《書寫與影像》《虛構集》,譯有《德勒茲論福柯》《消失的美學》等。

目錄

如此遙遠!如此貼近!001
哪個德勒茲?010
被更新的大寫的一概念012
純粹化的自動機制014
“單調的”生產017
存在的單義性與名稱的多樣性023
海德格爾的界限026
大寫存在的單義性029
名字的多樣性033
方法039
反辯證法039
直觀的經歷044
虛擬(le Virtuel)053
重新思考的基礎056
虛擬之歌060
時間與真理069
虛偽的力量070
記憶與遺忘081
永久輪迴與偶然085
論三種悖反常理086
“真正的擲骰子”094
尼采或馬拉美?097
域外與褶皺100
“反笛卡爾主義”101
褶皺的概念105
特異性119
德勒茲文選130
存在的單義性(Ⅰ)130
虛擬135
哲學的意義與任務142
存在的單義性(Ⅱ)145
運動與多樣性147
反真理的時間153
域外思想156
書目16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