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壯族山歌

德保壯族山歌在民間叫“吟詩”或叫“唱歡”,在壯家瑤寨,男婚女嫁、勞動生產、逢年過節、談情說愛等場合,多以山歌來表達喜慶、歡樂、愛情等。2010年,它被確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這是該縣豐厚的壯族本土文化中的一朵瑰麗的藝術奇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德保壯族山歌
  • 音樂風格:民謠
  • 又稱:唱歡
  • 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遺產信息,背景資料,歷史傳統,分布,習俗,藝術形式,特點,藝術風格,押韻,尾韻,腰韻,藝術特色,遺產價值,發展,山歌節,那甲鄉山歌節,東凌鄉歌圩節,歌詞,

遺產信息

所屬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德保縣
遺產名稱:壯族多聲部民歌(田陽古美山歌、德保壯族山歌
所屬性質:第一、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 
遺產編號:24  
申報人/申報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德保縣
申報日期:2010年
遺產級別:自治區/省

背景資料

德保縣總人口34.13萬人口,其中農業人口31.62萬人,占總人口92.64%。境內居住著壯、漢、瑤等民族,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7.82%,瑤族占1.73%,是壯族人口最密集的縣份之一。通用壯語,90%以上的人講壯語南部方言德靖土語。德保縣的文化、藝術活動,歷來相當活躍,民間的戲曲更是豐富多彩,流傳於本縣的地方戲劇和歌舞主要有壯劇、壯族木偶戲、壯族末倫、壯族撈蝦舞、壯族山歌等,而以壯劇和山歌尤其為民眾所喜愛。德保是南部壯族人文風光較為濃郁的縣份之一,為壯族南部民歌“詩”的中心分布區,每年幾度的歌墟盛會是壯族風情畫的博覽會和壯族年輕人的情人節。這裡的壯錦、壯劇、乾欄式建築都是壯族有名的文化遺產,95%以上的人信仰壯族傳統宗教——麽教,少數人信仰基督教。

歷史傳統

“春三二月圩場好,男女紅妝趁圩嬲。長裙闊袖結束新,不睹弓鞋三寸小。誰家少年來唱歌,不必與儂是中表。但看郎面似桃花,郎唱儂酬歌不了。一聲聲帶柔情流,輕如遊絲向空裊。有時被風忽吹斷,曳過前山又嫋嫋。可憐歌闋臉波橫,與郎相約月華皎。曲調多言紅豆思,風光罕賦青梅標。世間真有無礙禪,似入華胥夢飄渺。始知禮法本後起,懷葛之民固未曉。君不見,雙雙粉蝶結隊飛,也無媒妁定羅蔦。”這是乾隆“三大家”之一趙翼任鎮安府知府時,有感於當地“歌圩之風”賦詩《土歌》傳世,讚嘆壯族先民們在生產生活中以山歌傳情達意的情致意境。一代又一代的德保壯族兒女,承傳了這樣一種樸素的情感表達方式,他們見面對歌,開口成韻,信手拈來,自由自在表情達意,使得德保這片古老的熱土之上,處處洋溢著山歌聲,滿鄉滿寨都是山歌的海洋,山歌的故鄉。山歌,成為當地民眾不可替代的文化生活需求。過去德保壯人的一生,從出生後聽“三朝歌”、“滿月歌”、“背帶歌”,到成年時代唱“歲時農事歌”、“生產勞動歌”、“戀情婚儀歌”,到步入老年聽“祝壽歌”,幾乎都在歌聲中度過。“歌圩”更是成為男女老少都樂於接受和參與的審美活動,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民族審美意識。到了今天,雖然現代文化通過各種媒體廣為傳播,但每當歌圩舉行山歌比賽,還是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民間錄製的山歌光碟為中老年人所津津樂道,山歌深深紮根於德保壯族人民的生活土壤和心靈之中。

分布

北路山歌流傳於全縣除龍光鄉之外的所有鄉鎮,輻射到臨近的田陽靖西那坡、右江區、田林及雲南省富寧、廣南等縣。南路山歌流傳於南部地區的龍光、榮華、燕峒等鄉鎮及天等、大新、靖西、田東等縣。

習俗

在德保縣城內,每逢一個月中的“3、6、9”趕圩日,中午過後就會有許多人自發到廣場去對山歌,一直唱到晚上12點;在鄉下,人們不管是放牛還是砍柴,或者插秧摘菜,都要在田間地頭哼上幾曲,所以唱山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就算是來到這裡參加那么大型的百色傳統民歌展示晚會,山歌手們的狀態也很放鬆,無論台上台下,想唱就唱。

藝術形式

德保壯族山歌有東、西、北路和南路兩大種,東、西、北路的山歌唱法,歌調押韻都基本相近,唯其南路山歌別具一格。東西北路或南路山歌,都是由七言上下句組成一個詩句,又由若干個詩句(大抵是20句至40句之間)聯成一個詩節,再由若干個詩節來湊夠一晚(或一天)。南北路山歌都有平仄、有押韻。南路山歌以四句為一首,以兩人為一組合唱,有高低聲兩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動聽。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為一首,一般以3至7人為一組來合唱,有高低兩部聲,歌聲雄壯、穩定、悠揚、振奮、引人。山歌歷來是採取自唱、對唱、合唱的形式,通過山歌抒發感情、讚頌好人好事、抨擊時弊、揭露壞人壞事。近年來,在各鄉鎮歌圩、春節或其他重大節日,縣、鄉、村分別舉辦山歌比賽,吸引成千上萬聽眾,很受民眾歡迎。

特點

德保山歌還講究一個“快”字,信手拈來,出口成歌,而且往往不乏幽默、詼諧之作,引來陣陣笑聲。富有濃郁鄉土生活氣息的德保“南路山歌”,以其多聲部、高亢嘹亮、氣勢磅礴的藝術特色,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形象生動的語言風格,成為廣西“歌海”中最具獨特的民歌藝術之一。千百年來,壯家人用它來歌唱勞動生活、抒發情思、鼓舞鬥志。在悠長的歷史中,山歌為當地人民提供充足的精神力量和美學享受,成為當地人民心中神聖的藝術之神。

藝術風格

德保壯族山歌以合唱為主,對歌、盤歌或大眾場合都是用合唱形式。合唱一般是按四至六人為一歌組,分高低音兩個音部,選一音色清脆甜潤的歌者唱高音,其餘皆以低音襯托。北路山歌為集體合唱形式,一個歌組3人至10多人,由1人唱高音部,其餘唱低音部,曲調雄渾豪邁。南路山歌以2人為一歌組,腔調高亢嘹亮。歌詞為七言體二句式,四句為一首,押尾韻,自由變韻。

押韻

壯族山歌的押韻以壯語發音為標準。

尾韻

一個人首先唱:Beih nongx geonz rauz dajh hun heij(壯文), 朋友啊我們幾多歡喜,Gij gvay zus zeih maz gya gaen. 多么遙遠都會來相匯。

以上這兩句表達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歡迎開場。第二句中最後一個詞gaen就是韻尾aen的表現。

因此第二個人要對上上一個人出的這一首歌,那么他也必須要有aen的尾韻,加上符合情境的意思表達才能算作對歌。則第二個人可以這樣唱來對上上一個人唱的兩句歌詞尾韻:Slens slij lej yax maz doengz slouz, 早就說過來相聚,Geonz doyz lej rouxGeiszuj taen. 哪知此刻才相見。後一個人的對歌中第二句末尾的taen,就是押上了前一個人的歌詞尾韻aen.

腰韻

其次,除了對歌歌詞中要押上韻尾之外,還必須要押腰韻。還是以上面的這兩個人的對歌來解釋什麼叫做押腰韻。

甲:Beih nongx geonz rauz dajh hun heij, 朋友啊我們幾多歡喜,Gij gvay zus zeih maz kya gaen. 多么遙遠都會來相匯

看這兩句中,第一句的最後一個詞heij,和第二句的第四個詞zeih都含有韻母ei, 這就叫做押腰韻。同樣看第二個人的對歌歌詞中,

乙:Slens slij lej yax maz doengz slouz, 早就說過來相聚,Geonz doyz lej roux geis zuj taen. 哪知此刻才相見。

那么這一首歌的腰韻就是ou, 藏在在slouz和roux里。

腰韻分別出現在第一句的最後一個詞和第二句的第四個詞裡面。但是押腰韻和尾韻不用,尾韻需要出現在第二句的最後一個字裡面,且第二個人要對上第一個人相同的韻尾。而押腰韻卻不需要和第一個人的腰韻相同,可以有不同於第一個人的腰韻。只需在第一句句末和第二句第四個字裡面出現相同的韻母即可。

此為靖西壯族山歌的腰韻規律,而德保壯族山歌的腰韻規律略有不同。靖西壯族山歌的腰韻必須是首句末尾的韻和次句第四個字的韻相押,而德保壯族山歌第二句的第一至第六個字都可以做為第一句末尾的腰韻的藏身之所。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靖德壯族山歌(南路壯族山歌)與壯族北路山歌不一樣,尾韻是要講究平仄的,尾韻一定是平聲字。押韻永遠是 單數句是腳腰韻,用仄聲;偶數句是尾韻,用平聲。

藝術特色

在壯族人民聚居的德保縣,富有濃郁鄉土生活氣息的壯族“南路山歌”,以其多聲部、高亢嘹亮、氣勢磅礴的藝術特色,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形象生動的語言風格,成為廣西“歌海”中最具獨特的民歌藝術之一。千百年來,壯家人用它來歌唱勞動生活、抒發情思、鼓舞鬥志。在悠長的歷史中,山歌為當地壯族人民提供充足的精神力量和美學享受,成為當地壯族人民心中神聖的藝術之神。
德保壯族山歌中的情歌獨具特色,有一首十來句的排歌,在同一首歌里,後奇句常重複前偶句的1至6字,形成連環式的復沓疊唱,有情深纏綿之感。人們唱山歌就要對歌,一般對歌程式是:求歌、答歌、接歌、斗歌情歌別歌。還有一種特殊歌類“搶歌”,即在兩組男女對歌時,另一男歌組從中發歌,把女歌組“搶”過來與自己對唱,使對歌活動更加熱烈有趣。
德保民風淳樸,唱山歌有悠久的歷史,山歌對歌習俗多在歌圩舉行,是廣西歌圩最多的縣份之一。德保山歌講究一個“新”字,常唱常新。德保山歌屬南路山歌,高亢、激情,遠近出了名。在壯家瑤寨,無論男婚女嫁、勞動生產、逢年過節、談情說愛等場合,多聽到德保人們唱山歌,他們以山歌來表達喜慶、歡樂、愛情等。德保山歌講究一個“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德保山歌不僅悠揚動聽,清雅,而且還是多聲部的民歌,有兩部、甚至三部,這在少數民族民歌中是非常難得的。德保山歌還講究一個“快”字,信手拈來,出口成歌,而且往往不乏幽默、詼諧之作,引來陣陣笑聲。
德保山歌唱的多是壯話,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時常舉行山歌比賽,同樣是其藝術特色之一。比賽的那一天,台下黑壓壓的一片,座無虛席,坐滿了前來看熱鬧的觀眾。台上由各地組成的幾支歌手隊伍,擺開陣勢迎接比賽,比賽很是熱鬧。唱到精彩處,觀眾中不時爆發出陣陣的笑聲和掌聲。最後是擂台賽,決出這次“小康民謠”山歌比賽的名次。

遺產價值

德保壯族山歌活動普遍,德保壯族人有遇事必歌、逢場必唱的風習,而壯族歌圩是德保北南兩路山歌的載體和搖籃。歌圩俗稱“巷端(德保語)”(hanghdoenq),其歷史悠久,脫胎於民族部落聯合祭祀活動,經歷了從娛神到娛人的漫長過程。歌圩是一種春秋歌場,多在農曆三月前後舉行。德保著名的歌圩有多敬、都安、龍光、那甲、大旺、古壽、朴圩、巴頭等。全縣有歌圩點30處,是歌手展示才藝,民眾唱歌賞歌的場所。歌圩有的已經發展為集山歌比賽、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商貿活動於一體的盛會。有歌圩必設擂台賽歌,縣內外的歌手像朝聖般從四面八方湧向歌場,皆為對歌而來,較大的歌圩延續二三天才結束。這為壯族古老藝術文化的傳承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然具有重要的文化遺產價值。

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近十年以來,以德保縣時尚音樂愛好者為主力的年輕歌手,吸收了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用壯語德保話和德保壯族山歌基調演唱時尚歌曲,他們的作品陸續在壯族線上網站上推出,繼而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受到了網民的讚賞,這同時也標誌著德保壯族山歌的承傳有了新的演繹。

山歌節

那甲鄉山歌節

每年的5月4日是德保縣那甲鄉山歌節,每當這時來自該縣境內四面八方的民眾,歡聚一起進行山歌對唱,用歌聲表達家鄉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鄰里和睦、民族團結的願望。歌節具有人員聚集多、規模大、輻射面廣的特點。德保縣利用那甲鄉召開山歌節時機,以歌節為平台,通過山歌對唱、文藝演出、播放消防知識光碟等多種形式,把消防知識溶入活動當中,開展了一次“用自己掌握的消防知識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為主題的消防知識進鄉村活動,受到當地民眾好評。

東凌鄉歌圩節

每年的5月30日是德保縣東凌鄉仁和村舉辦一年一度的傳統歌圩節。本次歌圩節內容豐富多彩,主要有:山歌對唱、籃球比賽、象棋技藝、壯劇演出及快板等,吸引了巴頭、馬隘等附近鄉鎮及田陽縣橋業鄉、巴別鄉等縣外的山歌愛好者和籃球高手參賽,趕集民眾多達3000多人。

歌詞

綠樹搖搖紅花開,七彩閃閃春光來;
小平指引小康路,揚起金鞭快步邁。
口含檳榔上歌台,甜歌甜曲涌心懷;
牽手同唱小康謠,山歌如潮滾滾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