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包括硼、鋅、鉬、鐵、錳、銅等營養元素。雖然植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它們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的作用與大量元素是同等重要的,當某種微量元素缺乏時,作物生長發育受到明顯的影響,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另一方面,微量元素過多會使作物中毒,輕則影響產量和品質,嚴重時甚至危及人畜健康。隨著作物產量的不斷提高和化肥的大量施用,對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逐漸迫切。在微量元素肥料中,通常以鐵、錳、鋅、銅的硫酸鹽、硼酸、鉬酸及其一價鹽套用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量元素肥料
  • 釋義:是指含有微量元素養分的肥料
  • 分類:磷肥、鉀肥、 鈣肥
  • 套用:耕種
基本內容,種類,影響因素,發展歷史,使用方法,土壤施肥,根外追肥,種子處理,施用,注意事項,缺乏原因,症狀,

基本內容

化學肥料通常分為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兩類。哪些是常量元素 肥料呢?常量元素肥料是莊稼吸收消耗數量大的肥料,象氮肥、磷肥、鉀肥、 鈣肥鎂肥硫肥都屬這類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通常簡稱為微肥。是指含有微量營養元素的肥料,莊稼 吸收消耗量少(相對於常量元素肥料而言)。作物對微量元素需要量雖然很 少,但是,它們同常量元素一樣,對作物是同等重要的,不可互相代替。微 肥的施用,要在氮、磷、鉀肥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其肥效。同時,在不同的氮、 磷、鉀水平下,作物對微量元索的反應也不相同。一般說來,低產土壤容易 出現缺乏微量元素的情況;高產土壤,隨著產量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物對微 量元素的需要也會相應增高。因此,必須補施微肥,但若企圖減少大量元素 肥料的施用量,而只靠增施微肥來獲得高產,也是錯誤的。
微肥是經過大量的科學試驗與研究,已經證實具有一定生物學意義的, 植物正常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那些微量營養元素,在農業上作為肥料施用的 化工產品,象硼肥鋅肥錳肥鉬肥銅肥鐵肥、鈷肥都屬於微肥。這 些微量元素占作物體乾重的百分數大致是:錳 0.05%、鐵 0.02%、鋅 0.01%、
硼 0.005%、銅 0.001%、鉬 0.0001%。土壤中任何一種速效態微量元素供應不足,作物就會出現特殊的症狀,產量減少,品質下降,甚至收成無望。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微肥這么重要,而在生產中並沒有施用微肥。
微量元素
世界上的一切物體,無論是植物、動物和人體等有機生命體,還是礦物、 岩石、空氣和水等非生命無機體,都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組成的。根據研究證 實,世界上已經發現的化學元素有 107 種。這些元素在自然界或各種物 體中的含量,差異十分懸殊,有些元素含量很高,而有些元素含量卻甚低。 對於自然界所存在的化學元素,根據含量的高低或多寡,分為大量元素
(有人稱常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三大類。大量元素是含量很高的 化學元素的統稱,微量元素是含量很低的化學元素的統稱。介於大量元素和 微量元素之間統稱為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一個針對大量元素與中量元素而言的相對概念。所謂微量元 素,顧名思義,微者少也。少具有雙重意思,一是指含量很少,二是指動植 物對它們的需要量很少。從廣義來說,微量元素泛指自然界或自然界的各種 物體中含量很低的或者說很分散而不富集的化學元素。
土壤學中所指的微量元素,既可以泛指土壤中所有的含量很低的化學元 素,也可以指其中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化學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除了 具有生物學意義以外,常有一定的特殊意義,如可以闡明某種土壤的成土過 程、環境質量評價等。具有生物學意義的微量元素常是酶或輔酶的組成成分, 它們在生物體中的特殊機制有很強的專一性,為生物體正常的生長發育所不 可缺少的。我們把地殼中含量範圍為百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一般不超過 千分之幾的元素,稱為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鐵元素在地殼中含量雖然較多, 但植物體中含量甚少,並且具有特殊功能,故也列為微量元素來論述。

種類

我國推廣或將要套用的微肥有:硼肥鉬肥鋅肥銅肥錳肥鐵肥。它們在農作物、林木、牧草、果樹、蔬菜上施用,均有相互不能代替 的作用。針對缺素土壤和敏感植物施用微肥,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微肥分類多種多樣。歸納起來有按所含營養元素劃分的,也有按養分組 成劃分的,還有幾種按化合物類型劃分的。
推廣套用較多的硼肥、鉬肥、鋅肥等就是按所含營養元 素劃分的,這是大家極其熟悉的一種分類 前面提。就這些元素的離子狀態來說,硼 和鉬常為陰離子,而鋅、錳、銅、鐵、鈷等元素則為陽離子。
按養分組成劃分,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1)單質微肥。這類肥料一般只含一種為作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硫 酸鋅、硫酸亞鐵即屬此類。這類肥料多數易溶於水。故施用方便,可作基肥、 種肥、追肥。
(2)複合微肥。這一類肥料多在製造肥料時加入一種或多種微量元素而 製成,它包括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與微量元素之間的複合。例 如,磷酸銨鋅、磷酸銨錳等。這類肥料,一次施用同時補給幾種養分,比較 省工,但難以做到因地制宜。
(3)混合微肥。這類肥料是在製造或施用時,將各種單質肥料按其需要
混合而成。其優點是組成靈活。國外多在配肥站按用戶的需求進行混 合。河南省科學院研製的小麥、水稻、玉米、花生等混合微肥就是屬此類肥 料,根據各地土壤化驗資料,作物需肥規律,經過田間試驗而成,因此肥料 使用後經濟效益明顯。
按微肥化合物類型,大致可分為五類:
(1)易溶性無機鹽。這類肥多數為硫酸鹽。
(2)難溶性無機鹽。多數為磷酸鹽、碳酸鹽類,也有部分為氧化物和硫 化物。例如,磷酸銨鋅、氯化鋅等。適於做基肥。
(3)玻璃肥料。多數為含有微量元素的矽酸鹽粉末,經高溫燒結或溶融
為玻璃狀的物質,如冶煉廠的爐渣等,一般只能做底肥。
(4)螯合物肥料。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螯合作用的化合物,與微量 元素螯合而成的螯合物,如螯合鋅等。
(5)含微量元素的工業廢渣

影響因素

第一,微肥的施用效果往往與農業生產水平、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施用 水平分不開。一般作物產量水平不高而常年又施用有機肥料的情況下,養分 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氮、磷、鉀等大量營養元素,而不是微量營養元素,因為 有機肥中本身就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而作物的輪作倒茬又緩和了缺乏微量元 素的矛盾。相反,隨著複種指數的提高,產量逐年增加,氮、磷、鉀肥的施 用也隨之增加,從而加劇了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的消耗,使得養分供應失調,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往往需要補充某種微量元素,才能進一步發揮化肥增產 潛力,每畝糧食總產量可以獲得較高水平。
第二,我國幅員廣大,土壤類型很多,微肥的施用效果,只有在一定的 土壤條件下方會表現出來。因此,要想有效施用微肥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做到 因土施肥,並不是任何土壤施用微肥都有增產效果。
第三,作物需肥特點不同,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對微量元素的反應也不同, 因此,要發揮微肥的增產作用,應優先施用到對微量元素需要量多和對微肥 敏感的作物種類以至品種上。
果樹與一年生的大田作物相比,具有固定一地生長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 特點,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虧損顯得比大田作物突出。從經濟效益來衡量,應 優先考慮果樹的施用問題。
第四,為了發揮微肥的增產效果,必須在施用有機肥、氮、磷、鉀的基
礎上,選用經過科學確定有效的微肥,不應盲目使用。 第五,微肥的有效施用,在技術上應掌握適量,勻施的原則。一般說來,
作物對微量元素需要量是很少的,而微量元素對作物的適宜和中毒量之間范
圍又很窄,所以,施用微肥一定要求適量,否則用過量或施用不均勻會有不 同程度的中毒受害,不僅不能增產,而且會造成減產。一般可以與有機肥混 合用,或者製成微量元素的複合肥。

發展歷史

微量營養元素的研究是本世紀 20 年代初開始的,只有 60 年左右的歷史。 微量營養元素研究是植物營養研究的一部分。
微量元素的研究,超出了土壤學家、農業化學家、生理學家的研 究範疇,而且生態學家及環境科學方面的專家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微肥的 產生與發展和氮、磷、鉀肥料一樣,只不過是隨著微量營養元素的證實而誕 生。微肥的套用,成了植物礦質領域內的巨大進展之一,促進了農作物產量 的大幅度提高。
微肥在農業生產中具有現實的生產意義,因此國外在 30 年代就在農業上 示範和推廣套用了。例如,蘇聯 1937~1939 年間施用的硼肥(硼鎂肥)已達
2700 噸。美國 40 年代後期年施用硼砂達 4148 噸,50 年代硫酸鋅年用量達到
3311 噸。蘇聯微肥年用量達 12 萬噸,美國高達 20 萬噸。 我國微肥的生產已有 20 多年的歷史。1964 年,首先在吉林鍺廠開始生
鉬肥,對大豆的增產效果顯著。70 年代以來,農業部門和中國科學院有關 單位相繼發現作物有缺鋅、硼、鐵、錳的症狀,引起了有關部門重視。1981 年國家經委等聯合召開了全國第一次微量元素肥料會議。1983 年我國微肥總 產量達 2 萬多噸,品種達 24 種,施用面積約 4000 多萬畝。

使用方法

土壤施肥

常用的微肥化學肥料(如硼砂、硫酸鋅硫酸錳等)外,還有整合肥料、玻璃肥料礦渣或下腳料等,通常都用作基肥和種肥。其施用方法為:在播種前結合整地施入土中,或者與氮、磷、鉀等化肥混合在一起均勻施入,施用量要根據作物和微肥種類而定,一般不宜過大。如對水稻,七水硫酸鋅每畝施用1公斤,硼砂一般每畝用0.5公斤至1公斤,並要與廄肥等有機肥混合均勻基施,防止集中施用造成局部危害。

根外追肥

將可溶性微肥配成一定濃度的水溶液,對作物莖葉進行噴施。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避免土壤中肥料不均勻而造成的危害,同時也可以在作物的不同發育階段,根據具體的需要進行多次噴施,以提高肥效。有條件的地區在大面積施用時可採用機械操作或飛機噴灑,一般噴灑濃度為0.01%至0.05%。

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微量元素的水溶液浸泡種子或拌種,這是一種最經濟有效的使用方法,可大大節省用肥量。如硼酸或硼砂的浸種液濃度為0.01%至0.03%。每500公斤種子僅用5升這種溶液。大豆用鉬酸銨拌種,每畝只需要10克至20克。

施用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是無機鹽類或氧化物,一些礦物、冶金的副產物或廢料常常可以用作微量元素肥料的原料,其生產方法與無機化工產品的生產方法相同。此外,還有兩種形態的微量元素肥料:一種是含有微量營養元素的玻璃態物質,由相應的無機鹽或氧化物與二氧化矽共熔製成;另一種是金屬元素的螯合物,例如銅、鐵、錳和鋅與乙二胺四乙酸(EDTA)製成的螯合物。這種螯合態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效果好、速效,但是成本很高,尚未廣泛採用。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方法有土壤施用和葉面噴灑施用兩種。由於單位面積的施用量很小,所以一定要用大量惰性物質稀釋後才能施用,施用不均勻時會毒害部分作物。微量元素肥料常需混入常量肥料中一起施用。通常採用下列
幾種方法:
1、在生產常量顆粒肥料中混入。這種方法比較方便和經濟,不會產生養分不均勻現象,缺點是靈活性較差,難於滿足市場的多種要求。
2、把微量元素肥料粉末塗包在常量顆粒肥料的表面。這種操作可在二次加工廠進行,可隨時滿足市場的需要。常量顆粒肥料與微量元素肥料在小型混合器內混契約 1min,然後噴入少量的油、水或微量元素鹽類的水溶液,並繼續混合,產品仍保持外觀乾燥。

注意事項

1、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從適量到過量的範圍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過大。土壤施用時還必須施得均勻,濃度要保證適宜,否則會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與環境,甚至進入食物鏈,有礙人畜健康。
2、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過調節土壤條件,如土壤酸鹼度、氧化還原性、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營養條件。
3、微量元素和氮、磷、鉀等營養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滿足了植物對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發揮肥效,才能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

缺乏原因

不同土壤可給性微量元素不同
易缺硼的土壤:一般乾旱地區含硼量較高,濕潤地區含硼量較低,因此,我國南方紅壤含硼量常處於較低水平,而北方地區分布最廣的黃土和黃土性物質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下蜀黃土含硼量中等。易缺鉬的土壤:石灰岩和黃土母質發育而成的灰性土壤,黃河衝擊物淤積而成的黃泛平原及花崗岩發育而成的酸性土壤。易缺錳的土壤:石灰性土壤,尤其是質地輕、有機質少、通透性良好的石灰性土壤,如石灰岩和黃土母質發育的普通褐土,以及黃河沖積物發育的潮土。易缺鋅的土壤:石灰性土壤,低濕澇窪 、土質過粘的土壤,有機質較多的泥炭土或腐泥土,土壤含有效磷過高或大量施用磷肥的土壤。易缺銅的土壤:含有機質豐富的泥炭土、沼澤土、沙質土以及新開墾的土壤,酸性土壤,紅壤山區的冷浸田。易缺鐵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包括各種石灰性土壤以及鹽鹼土
由於高產品種的套用而產生微量元素缺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高產新品種不斷問世,這些高產作物,從土壤中吸收微量元素成比例增加,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無法滿足高產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高產作物品種施用再多的常量元素肥料,也無法達到高產目的。
由於耕作制度的改革而出現的缺乏
為了使有限的土地生產更多的糧食,我國多數地區實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如大面積發展雙季稻,則出現水稻“白葉倒苗”、“矮縮苗”等缺鋅症,試用鋅肥增產效果明顯。我國北方一般不缺鋅,但近20年由於發展水稻,缺鋅問題也比較普遍。北京市郊大面積施用鋅肥都取得良好的增產效果。
複種指數的增加,有效地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但由於同一種植物所需的敏感元素的大量消耗,造成某一地區的某些微量元素奇缺。如硼為油菜的敏感元素,但如果連續幾年在同一塊地里都種油菜,會因硼的供應不足而減產,如果及時補充,則可穩產高產。不同的農作物所需的敏感元素不同,科學的安排輪作也是防止微量元素奇缺的有效手段。
施肥方法不當
平衡施肥是使各種必需元素髮揮最佳增產狀態的科學施肥方法,某種營養元素在土壤中有效量過高或施用量過多,即可造成嚴重的流失而導致浪費,如高量磷酸可誘發水稻缺鋅,缺銅。高量硫可減少植物對銅的吸收,高量鉀會加重棉花對硼肥的需要,作物誘發缺素的各種因素。
農作物生長環境條件對微量元素的影響
作物生長離不開它所在的生長環境,而不同的生長條件都直接影響作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加重或誘發微量元素的缺乏。例如低溫可限制作物根系生長,減少鋅、鐵、錳的吸收;光照強度大,可減少硼和銅的吸收;氣候和土壤乾旱可減少錳、銅、硼的吸收。
土壤中微量元素可給性的影響
土壤中許多微量元素並不缺,可是一般均以穩定的化合物形態存在,不能被植物吸收。如土壤中 50% 以上是 SiO2,但我國仍出現大面積缺矽。幾乎所有的土壤都不缺鐵,Fe2O3是土壤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些SiO2和 Fe2O3 中的 Si、Fe 都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只有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元素,才是可給性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可給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酸鹼度,氧化還原電位,通透性,有機物和微生物活動都會影響可給性。

症狀

缺錳 作物缺錳首先表現葉肉失綠,葉脈仍為綠色,禾本科作物為平行葉脈,失綠小片為長條形,雙子葉植物為網狀葉脈,失綠小片為圓形。葉脈間的葉片突起,使葉子邊緣起皺。嚴重時失綠小片擴大相連,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甚至燒灼顯現,且停止生長。
缺鋅 作物缺鋅玉米最敏感。突出的特點是植株矮小,節間縮短,幼苗新葉基部變薄、變白變脆,呈半透明狀繼而向葉緣擴張,被風吹時易撕裂破碎,呈白綠相間的顏色,所以又稱“白花苗”,嚴重時葉梢由紅變褐,整個葉片乾枯死亡。蘋果、柑桔、梨、桃等果樹缺鋅時,葉片基部葉脈失綠,間節短,葉片小,叢生呈簇狀,俗稱“小葉病”。
缺硼 作物缺硼,不同作物出現的症狀有所不同,嚴重缺硼時,在一些敏感的部位會出現一些共同的症狀。植物缺硼,生長點受阻,節間變短,植株矮化,頂端枯萎,並有大量腋芽蔟生,葉片不平整,易變厚變脆,捲曲萎縮,葉柄短粗甚至開裂。缺硼使作物花少而且小,結實率或坐果率降低,空殼率高,甚至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以豆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以及甜菜、馬鈴薯、甘薯等根系作物對硼敏感,需要量較大。
缺鐵 作物缺鐵時,莖葉葉脈間失綠黃化(鐵在作物體內不可移動),嚴重時,整個新葉變黃,葉脈也逐漸變黃,最後幾乎變白。老葉子也表現出葉脈黃化的病症,葉緣或葉尖出現焦枯及壞死,繼續發展則葉片脫落,植株生長停滯並死亡。
缺銅 作物缺銅,葉片容易缺綠,從葉尖開始,葉尖失綠,乾枯和捲曲,禾本科植物症狀基本相似,葉尖呈灰黃色,後變白色,分櫱多但不抽穗或穗很少,穗空發白,植株矮小頂枯和節間縮短象一叢草,嚴重時顆粒無收。果樹林木易頂梢枯死。
作物缺鉬以豆科原肥最為敏感,一般症狀首先表現在老葉上,葉片葉脈間失綠。形成黃綠或桔紅色的葉斑,嚴重時莖軟弱,葉尖灰色,葉緣捲曲,凋萎以致壞死,繼而向新葉發展,有時生長點死亡。豆科作物的根瘤小而色淡,發育不良,開花結果延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