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院

河南省科學院

河南省科學院,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所屬正廳級自然科學研究單位,創建於1958年, 其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河南分院,現在是河南省唯一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是全國規模較大、科研開發實力較強的省級科學院之一。目前是省政府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也是省政府與中科院共建單位、全國科學院聯盟成員單位和省院合作的依託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科學院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自然科學研究單位
  • 所屬地區:河南鄭州
  • 主要院系: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近20個科研機構
  • 在職職工:1613人
  • 現任院長:童孟進
學院簡介,專業活動,主要業務,主要成就,發展目標,單位設定,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套用技術,農業套用技術,工業套用技術,資產狀況,主要成績,現任領導,

學院簡介

河南省科學院位於鄭州市紅專路58號, 全院現有在職職工1613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50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34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539人。全院專業技術人員中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0人,博士研究生和在讀博士研究生27人,碩士研究生80人。擁有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2人,省管優秀專家28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4人。
河南省科學院
河南省科學院下屬有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科學院同位素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能源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套用物理研究所、河南建築材料研究設計院、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河南省商業科學研究所、河南省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河南省科學院隱身材料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自動化控制中心、河南新型建材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分析測試中心、河南矽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近20個科研機構。
河南省科學院擁有各類創新平台26個。其中,省級創新平台有河南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河南省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河南新型建材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矽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生物質能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微生物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木質素工程技術中心、河南省輻照技術工程技術中心等。
省級文明單位動員大會省級文明單位動員大會
1985年全國科技體制改革以來,研究所由過去單純科研型向科研開發經營型轉變,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全院大小企業有60家,被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有14家。

專業活動

河南省科學院每年約承擔省部級科技計畫項目110項,完成科研成果45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15項左右,在河南省自然科學領域的自主創新方面具有專業優勢。
近些年,按照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河南省科學院主動走出實驗室,與各市政府、各類企業、各創新主體加強科技合作。特別是與河南省7個市政府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為地方政府解決了大量科技難題,得到地方政府高度評價。2008年,河南省科學院又開始與中國科學院展開全面合作,啟動科技合作項目15項,還啟動了人才培養、期刊合作、聯合籌建中國科學院河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等工作。

主要業務

過去主要是從事自然科學研究,以出科研成果為主;1985年以後,在繼續開展自然科學研究的同時,還要進行相關科研成果的開發,所謂研究與開發並重;2001年以來,按照要求,業務拓展到自然科學研究、科技成果開發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

主要成就

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 河南省科學院在生物技術、 新材料、 信息技術、能源技術、信息自動化技術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先後研究開發出了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術產品,初步形成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套用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1980年以來, 全院共承擔2400餘項科技項目,取得1480項科技成果和90多項專利,榮獲45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出版專著19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0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和CA引用摘錄。

發展目標

河南省科學院正按照國家和河南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通過調整組織結構,轉換運行機制,最佳化科技資源配置,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發揮現有的研究開發優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把科學院建成河南省高科技企業集團。省科學院繼續作為省政府直屬的正廳級事業單位,按照“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原則,轉換機制,整合現有科技力量,加強科技創新能力,使科學院發展成為河南省高新技術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為河南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單位設定

目前,我們在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農業套用技術和部分工業套用技術領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與開發優勢,部分成果正在積極推進產業化。

生物技術

在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方面,有生物研究所及河南理利生物技術公司、鄭州博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河南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地理研究所等機構,主要產品有B肝、C肝、愛滋病、肝癌、早早孕等快速檢測診斷試劑盒,產品銷往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是醫院和血站專用診斷試劑,骨幹產品質量一流,生產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其中,鄭州博賽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擁有二類新藥證書1個,四類新藥證書2個,生產各種生物檢測藥物50多種,年銷售額1300~1500萬元;河南理利生物技術公司,擁有體外診斷試劑藥品文號7個,生產產品20多種,年銷售額800~1000萬元;河南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新研製開發出的醫用診斷基因晶片技術,屬於世界前沿技術,是分子生物學、化學、醫學、計算機、自動化等多學科相交叉的產物。本項目產品主要用於:(1)醫療診斷和臨床科研:目前已開發出病毒性肝炎基因診斷晶片、致病性細菌基因檢測晶片,可同時進行多個病人、多種疾病的檢測,具有分析速度快,特異性強,效率高等特點,適宜於縣級以上醫院推廣套用。(2)基因技術科研:可用於基因表達、基因分型等研究。目前,引進基因晶片技術平台均需耗費巨額資金。本項目開發了高性能,低價格的晶片分析系統,適合於國內高校及科研院所使用。本項目產品生產過程中無三廢,對環境無不良影響,具有實用性強、效益高的優點。本項目實施後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本項目初步產業化以後(年產基因晶片分析儀200台、基因晶片20萬隻、配套試劑200萬人份),預計每年能夠創產值1億元,利稅5000萬元。地理研究所研究完成的"鹼法禾草製漿造紙廢水綜合治理技術研究"和 "亞硫酸鹽法禾草製漿造紙廢水綜合治理技術研究",核心技術都是生物工程,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已經初步推廣套用,效果和效益都非常好。

新材料技術

在新材料研究開發方面, 有6個所辦企業,從不同的方面搞新材料的技術開發和產品生產。目前,開發的產品有上百種,例如耐輻射密封材料、 磁記錄材料、氨綸系列材料,洲際飛彈耐燒蝕材料,建築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超高分子量聚合新材料、納米材料等,其成果都屬國內首創或國內先進水平的行列。這些新材料,都有小批量的生產和產品上市,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開發方面,需要擴大規模進行產業化生產的項目有"水性聚丙烯酸酯合成"、"有機功能纖維的工業製備"、"聚丙烯有機成核透明劑YCT系列產品"、 "納米套用材料"、"新型電子信息材料"等項目,產業化前景較好,有些可以替代進口產品。

信息套用技術

在這個領域, 我們的優勢項目有空間信息系統、 信息自動化、自動控制系統等。其中,智慧型化溫室自動控制系統,是我院自動化工程技術中心多年套用研究的成果,是根據溫室作物對光照、溫度、濕度和通風的要求和特點,設計的溫室環境智慧型化控制系統,營造出適宜各種植物生長的最佳環境。與進口產品相比,該系統造價低僅為同類進口產品的1/3,操作簡便,適於推廣套用。目前,該系統已在國內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被列入2001年度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該系統的推廣套用必將使我國高效農業步入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良性循環。其它,還有電力自動化抄表系統、防竊電控制系統、保全報警系統、節水系統等技術成果,需要儘快進行產業化開發。

農業套用技術

農用產品和技術方面,也有幾個企業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和產品開發,如綠野公司、田豐公司、同新公司、真菌廠和河南省矽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年來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我們研究開發的煤炭腐植酸系列產品,有抗旱劑,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保鮮劑等;我們在全國領先的各種微量元素肥料,食品、飼料添加劑,以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秸桿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等,多年來一直是深受農民歡迎的技術和產品;我們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矽肥和長效矽鉀肥成果,在省內外已經大面積推廣,並以技術入股方式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矽鉀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已邁上了較高層次的發展軌道。急待進行產業化的項目有纖維素複合酶,酶製劑等系列產品的開發,長效矽鉀肥規模化工業開發等等。

工業套用技術

我們相關研究所研究開發的"液化催化加氫生產技術"、"漏斗式爐頂在中型高爐上的套用技術"、"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與快速檢測技術"、"高比能動力新型驅動電源"等等,都有較好的市場前景,有些已經在全國同行有較大影響,產業化開發潛力加大。省分析測試中心、河南省矽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博賽生物技術研究所和河南省高新技術實業總公司。

資產狀況

改善了基礎設施和科研條件。經過20年的改革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科研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全院占地面積近500畝,擁有科研、辦公、生產和生活用房約21萬平方米,全院資產總額達17873萬元,其中流動資產7420萬元,固定資產約10100萬元,負債4500萬元,擁有專用儀器設備1400多台,價值3200餘萬元。1995年以來,組建了河南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河南省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河南省矽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高新技術綜合試驗基地、新鄭高效農業試驗基地和鄭州沙門中試基地,配備了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為科技成果的中試和工程化開發奠定基礎。

主要成績

(1)初步建成我省綜合性自然科學套用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八五”以來,全院在生物技術、新材料、信息技術、能源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等5個高技術領域逐漸形成了研究特色與開發優勢,取得了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例如煤炭腐植酸及套用研究,耐輻射密封材料,磁記錄材料,氨綸系列材料,離子交換纖維和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鈉,洲際飛彈耐燒蝕材料等均為國家和省的重大攻關項目,其成果都屬國內首創,居國內先進水平,在國民經濟國防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矽肥與長效矽鉀肥成果在省內外大面積推廣基礎上,1999年以技術入股方式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國矽鉀肥集團有限公司”;用於醫療診斷的生物工程系列科技成果,如“快速檢測B型肝炎表面抗原血站專用試劑”,“愛滋病病毒抗體酶免檢測試劑盒”,“HCG早早孕診斷試劑盒”“基因晶片及其分析系統”,有的居國內領先,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的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曾達60%;大蒜輻照貯藏保鮮技術在促進我省大蒜種植面積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又實現了首次輻照大蒜的遠洋銷售;石油測井用同位素小球系列產品國內油田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艦用大功率穩定平台數字控制系統”為完成衛星發射測量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VSBK豎井節能磚窯在國內大面積推廣基礎上,又與德國、瑞士等國際組織合作在國外進行了示範推廣;秸桿氣化與集中供氣系統通過省內聯合攻關,與美國合作研究,最近通過了成果鑑定。
全院建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1個省級分析測試中心, 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箇中試孵化基地和5個院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80年以來,全院共承擔2400餘項科技項目,取得1480項科技成果和90多項專利,榮獲45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出版專著19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00多篇,其中多篇文章被SCI、EI和CA引用摘錄。
(2)創建了初具規模的綜合中試基地。截至1999年,省財政和我院共投入資金2387萬元(其中省財政投入460萬元),建設占地205畝的綜合中試基地,現已完成建築面積19122平方米,建有河南高新技術綜合試驗基地、河南省科學院高新技術新鄭試驗基地和鄭州沙門化工中試基地等3箇中試基地。基地本著開放、合作、服務的原則,建有省級重點實驗室,為全省科技人員和留學回國人員進行小試提供條件; 基地建有中試車間,為高新技術項目的中試提供場所;基地建有標準廠房,為成果熟化提供示範。基地為研究開發、中試和孵化科技企業創造了條件,已有6個高新技術企業和一批在省內外有重大影響的項目進入基地孵化。
(3)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自1985年國家作出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後,科研單位事業費逐年核減,我院按照面向依靠的科技方針,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加速科研成果轉化,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近年來註冊科技企業60多家,現有被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5家,高新技術產品近60種,2000年實現銷售收入8000萬元。以生物工程技術為依託先後開發出了一批國家級和省級新產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系列醫用體外診斷試劑,獲國家衛生部新藥證書4項,生產批准文號14個,有60餘種產品得到推廣和套用,銷售網路遍及全國;以矽肥研究成果為依託的矽肥生產成套技術已在全國推廣,先後有26家矽肥廠投入生產,為培育新的經濟生長點做出了貢獻;食用菌的研究開發與套用推廣,對我省食用菌產業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先後為我省培訓食用菌技術人員約100萬人次以上,累計創造經濟效益20億元以上。
(4)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科研體制改革以來,我院加強同國內著名科研單位和重點大學的合作,聘請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梁曉天,浙江大學陳耀祖,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陸熙炎,北京大學馮新德、翟中和,南京大學高濟宇,中國醫學科學院於德泉,清華大學趙玉芬、張鈸,中科院倪光南等10位院士,來我院主持重大項目的研究工作或擔任客座研究員。為加快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我院化學所、地理所、能源所、套用物理所、生物所等分別與中國科技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大等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為院所改革和發展奠定了較好的人才基礎。在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方面,與美國、日本、英國、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等二十幾個國家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黃道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