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課題

“微型課題研究”也稱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即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之成為一個課題,並展開紮實的研究。研究的著眼點主要關注於教育教學細節,研究內容是教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真問題、實問題、小問題,研究的周期短,見效較快。微型課題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過程、有實效” 基本特徵,以“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穫即成果”為基本理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微型課題
微型課題定義,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穫即成果,界定,研究特點,

微型課題定義

“微型課題研究”也稱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即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之成為一個課題,並展開紮實的研究。研究的著眼點主要關注於教育教學細節,研究內容是教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真問題、實問題、小問題,研究的周期短,見效較快。微型課題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過程、有實效” 基本特徵,以“問題即課題、對策即研究、收穫即成果”為基本理念。

問題即課題

倡導每一位教師樹立“問題即課題”的意識,這也是教師開展校本教研的前提。要求教師按照切口要小、選題要準、研究要實的指導思想,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從一個個實際的教學實例出發,認真解析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尋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出自我診斷,然後在若干問題中篩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課題。

對策即研究

確立問題後,作為研究對象,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教師們將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微型課題研究的一般思路是:確立問題(提出解決什麼問題)——預設目標(期望獲得什麼結果)——設計步驟(設計研究的步驟方法)——主題閱讀(圍繞問題查找資料)——研究實施(在教學中套用驗證)——總結提高(提供經驗和成果)。

收穫即成果

微型課題研究目標定位為“收穫先進的教育理念,蘊積靈動的教育智慧”。要求教師把研究過程中的感悟、體會記錄下來,撰寫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等。

界定

微型課題源於一線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總結與反思,以及對教育實踐困惑的追問。關於微型課題的界定尚無定論。比較成熟的有兩種:
南通市微型課題的組織管理者,教科所所長馮衛東給微型課題下了一個大致的界定,較為通俗:“微型課題”是教師為解決一個具體的、較為微觀的現實問題而建構和確立的小課題。
如皋市微型課的積極推進者,教科室副主任袁玥的界定較為科學,普遍被認可:微型課題研究是研究者採用一般的科學方法或合理手段對細微的教育問題進行觀測、分析和了解,從而發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育現象之間本質聯繫與規律的認識活動。
我們不妨咬文嚼字、顧名思義。“微型課題”的中心詞是“課題”。為什麼不用“問題”而用“課題”呢?這強調它是相對於巨觀、中觀課題而言的一種課題研究的類型。研究中不只是尋找問題的答案,還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課題研究方法,只是要求“微”,相對簡單,不追求方法自身的嚴密性,不強調研究的學術性、規範性,不一定需要教育科研機構的認定。它是一種平民化、草根化、大眾化的研究樣式。
“微型課題”的關鍵字是“微型”。為什麼不用“微小”而用“微型”呢?“型”有“成型”的意思。首先,問題要成型。微型課題研究的是具體的小問題,但又不是一己的、個別的、即時解決的問題,而應能由點及面,推而廣之,成為某一“類型”的問題。例如《一道平面幾何題的多種解法研究》,對象過於細小,屬於個別問題,並且一堂課內可以解決,因此不能成為“微型課題”。其次,結果要成型。微型課題研究的成果除了用報告、論文的形式表達,還可以用教育敘事、隨筆、案例等形式表達。儘管後者比較自由,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規範,要成型,要有聚焦的問題,對核心詞的界定,研究經過、操作經驗的敘述,體驗或感悟的總結等。
對於“微型”的核心詞“微”字,不妨做以下解讀:
內容微: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有價值的細小問題。
理論微: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論作支撐,也不需要多前衛的理論作鋪墊,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話題說透就行,讓人覺得很有道理即可。
成本微:研究涉及的範圍小、人員少、過程簡、周期短,不必大張旗鼓地組織申報,也不必勞師興眾地麻煩專家鑑定。
觀察微:教師要帶著課題意識去細微觀察生活,捕捉小而有價值的問題。研究中觀察要敏銳、思考要細緻,記錄要詳細,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決問題的良策

研究特點

如皋市教科室副主任袁玥把微型課題的特點概括為“小、實、活、短、平、快”。
1、小,即微小。研究的範圍小、問題微、人員少、時間短、成本低。這是微型課題研究最顯著的特點。
2、活,即靈活。首先,實施流程沒有規劃課題那么複雜。其次,組織形式上,可以單獨,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選題靈活、自由,可以重複。可以說微型課題研究沒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沒有強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
3、實,即實在。研究要重實踐,講實用。首先是選題“務實”,要立足教育教學實際。其次,過程“踏實”,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離於教育教學實踐之外。再次,成果“真實”,強調在“做得好”的基礎上“寫得好”。
4、短,即周期短。時間短的兩至三周,長的三至五個月,最長的一般不超過一年。
5、平,即符合當地、當時教師的研究水平。微型課題對研究技術水平、理論水平要求不高,教師學得懂、做得會、用得上。
6、快,即見效快。研究周期短,問題解決快。
從概念界定和特點上看,微型課題強調從教育教學的“微”處著手研究,從“實”處收效。用李和明主任的話:微型課題看似“微不足道”,反過來就是“道足不微”。研究者真能“道足”,課題自然就“不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