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閘

復閘 ,中國古代在運河上兩個通航閘聯合使用,有節制水量和調節水深作用的建築物。其作用原理與現代船閘相同。北宋末年和南宋,為保證復閘的水源,一些閘旁修建了一處或兩處水澳,是向閘室供水的專用小型水櫃,增大了復閘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閘
  • 特點:運河上兩個通航閘聯合使用
  • 作用原理:現代船閘相同
  • 起源:古代
正文,

正文

中國古代在運河上兩個通航閘聯合使用,有節制水量和調節水深作用的建築物。其作用原理與現代船閘相同。
復閘在唐代已出現,但記載不明確。北宋雍熙元年(984),轉運使喬惟岳在淮安以北的運河上建二斗門。"二門相逾五十步,覆以廈屋,設懸門蓄水,俟故沙湖(開鑿運河時將原來的沙湖作為運河的一段,位置在斗門之外)平,乃泄之。建橫橋,於岸築土累石以固其趾。自是運舟往來無滯矣"。這裡記述了復閘的平面布置、平水情況和使用效果。在運河上,復閘常與堰埭並聯使用,即在閘外另開月河建堰埭,或在堰埭外另開月河建復閘,多水時用閘,少水時用堰埭。宋代在淮揚運河和江南運河上建復閘較多,但由於管理困難等因素,元明清三代則很少使用。在復閘的基礎上,宋代還出現了三個通航閘門聯合使用的三重閘門,相當於現代的二級船閘。在運河入淮河和長江口處,復閘都兼有引潮作用。北宋末年和南宋,為保證復閘的水源,一些閘旁修建了一處或兩處水澳,是向閘室供水的專用小型水櫃,增大了復閘的作用。這種帶有澳的復閘叫做澳閘(見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