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殖亞綱

復殖亞綱

復殖亞綱Digenea,是扁形動物門吸蟲綱的一個亞綱,體內寄生,生活史複雜,有有性和無性生殖的世代交替,並需要更換 2~4 個宿主。

基本介紹

復殖亞綱,代表生物簡介,日本血吸蟲,布氏薑片蟲,衛氏並殖吸蟲,下屬分類,

復殖亞綱

特點:主要寄生在內部器官內。一般幼蟲期的寄主是軟體動物,成蟲期的寄主為脊椎動物或人體內。成蟲有吸盤一個或二個,體後無複雜的固著器,無眼點,幼蟲則有退化的感光器。

代表生物簡介

日本血吸蟲

是寄生在人體及哺乳動物靜脈血管中的一種吸蟲。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共有3種,在我國流行的只有一種,即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 japonicum),是我國人體最重要的寄生蟲之一。在我國主要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包括台灣省共13個省市、347個縣,有數億人口受到威脅,另外日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也是日本血吸蟲病的重要流行區。另外兩種是埃及血吸蟲(S.haematobium),分布於非洲,亞洲西部,歐洲南部。曼氏血吸蟲(S.mansoni),主要分布於非洲及拉丁美洲。日本血吸蟲成蟲雌雄異體,雄蟲體長約10~20mm,寬約0.5mm,口吸盤及腹吸盤均位於身體前端,腹面體壁內褶形成一溝稱抱雌溝,雌蟲即位於此溝內呈雌雄抱合狀。精巢(睪丸)7個排成一行,位於身體前端,腸分兩支,後端匯合。雌性成蟲較雄蟲細長,體長12~26mm,寬約0.3mm,卵巢長圓形位於身體中部,卵黃腺位於卵巢之後,卵膜腔及子宮位於卵巢之前。子宮中常充滿卵粒,每頭雌蟲每日可產卵1000~3000粒之間。雌雄成蟲寄生在人腸系膜的小靜脈中,在抱合中進行交配,在小靜脈或腸壁的小血管里產卵,產出的卵部分隨血流到達肝臟,部分卵沉積在腸壁,經十多天的發育,卵內已發育成毛蚴,它分泌溶組織酶,穿破腸壁落入腸腔,隨寄主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毛蚴自卵殼出來,自由游泳。如遇到中間寄主釘螺(Oncomelania hupensis)則進入螺體內繼續發育。在螺體內先形成母胞蚴,經無性生殖產生許多子胞蚴,子胞蚴再經無性生殖形成大量的尾蚴,在螺體內完成二代胞蚴,其發育時間在夏季約需2個月左右,冬季則時間更長,每頭螺體內可多至數萬條尾蚴。尾蚴成熟後由螺體內逸出,在水中自由生活,多浮於水面,1~2天內具有感染力。尾蚴甚至在潮濕的土壤,植物上的露水中亦能逸出,人如與含有尾蚴的水接觸,則尾蚴靠頭部的穿刺腺分泌溶組織酶及機械性作用,從皮膚或黏膜處侵入人體,侵入時尾部脫落,其尾蚴尾部分叉,是分類的重要特徵。尾蚴進入人體後稱為童蟲,童蟲先侵入小靜脈或淋巴管,隨血液循環經右心而到肺,經肺部毛細血管進入肺靜脈入左心,進而經大循環流至全身各部,但只有到達腸系膜靜脈的童蟲才能發育成熟,也可以到肝門靜脈內發育到一定程度後,最後仍迴腸系膜靜脈寄生。人體感染25天后雌蟲開始產卵,35天后患者糞便中出現蟲卵。蟲卵也部分沉積在肝臟及結腸等處。成蟲壽命數年,有的可達10~20年,個別病例最長的有30~40年的記載。人體受尾蚴感染後,幾天內會出現皮膚的蕁麻疹,也可出現速髮型或遲髮型皮炎。幾周后由於大量童蟲在體內移行會引起患者食欲不振、陣咳、呼吸受阻,甚至胸腹疼痛。如大量感染、2~3個月後患者發熱、消瘦、糞便中有濃血;6~7個月後肝脾開始腫大、發熱及便血症狀消失,轉入慢性期,這時大量的蟲卵在肝臟及腸壁沉積形成囊腫,隨後組織纖維化、肝臟開始硬化以致腫大。晚期病人肝脾進一步地腫大硬化,以致出現腹水,腹部突出,並伴隨黃疸症狀,病人極端消瘦虛弱,晚期兒童患者可造成生長發育受到障礙,出現侏儒症、智力消退。晚期成年患者會出現生殖機能減退、嚴重病人最後死亡。日本血吸蟲病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流行是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江南一帶土壤肥沃、水草豐富、湖泊灘洲眾多,為釘螺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孳生地。釘螺長約1cm,殼塔形,6~8個螺層,有厴、殼口外緣有一條凸起唇嵴,水陸兩棲生活,釘螺的地理分布決定了血吸蟲病的流行區域。另外目前的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也造成了它的流行,我國南方種植水稻、農田溝渠縱橫,農民多用未加處理的生糞施肥。人們的生活用水也多來自河流、湖泊等未加處理的自然水。這樣造成了釘螺的擴散,有利於蟲卵的傳播與孵化,也有利於毛蚴及尾蚴尋找寄主。各種家畜如牛、羊、豬、狗及一些野生脊椎動物也是日本血吸蟲病的保存宿主。以上這些因素導致了日本血吸蟲病的流行。1955年以後,在黨與政府的重視之下,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及“全國血吸蟲病研究委員會”領導血吸蟲病的防治與研究工作。由於科技人員及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經過積極地治療病人及病畜、全面消滅釘螺、加強糞便管理、個人防護等多種措施,到1981年已有70%的流行縣市基本上消滅了血吸蟲病。但就全部流行區內消滅血吸蟲病尚待今後的努力。

布氏薑片蟲

成蟲寄生在人及豬的小腸內。主要分布在亞洲溫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多發生在長江以南、呈點狀分布。成蟲長圓形、肥厚多肉、長20~70mm、寬10~20mm,是寄生於人體的最大的一種吸蟲。口吸盤及腹吸盤均位於身體的前半部,雌雄生殖孔分別開口在腹吸盤之前。腸分兩支,在體側呈波浪狀彎曲。精巢一對,呈多分枝狀,前後排列。卵巢一個呈三分枝狀,位於身體中部精巢之前。卵黃腺位於體側。成蟲在人或豬的腸腔中異體或同體授精,每頭雌蟲日產卵15000~25000粒,卵隨寄主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經3~7周發育成毛蚴,毛蚴存活1~2天,遇中間寄主扁卷螺即進入其體內發育成胞蚴。薑片蟲的中間寄主螺有十多種,在我國主要的中間寄主是尖口扁卷螺(Hlppeutls cantorl),半球多脈扁卷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及凸旋螺(Gyraulus convexiusculus)。在螺體內發育一代胞蚴及二代雷蚴,最後形成尾蚴,尾蚴在水中從螺體逸出,遇適合的媒介植物如紅菱,荸薺及茭白等水生寄主則附著其上,脫去尾部形成後尾蚴(囊蚴)。當人生食菱角及荸薺時即進入人體 、發育成成蟲。病人感染薑片蟲後,輕型者僅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中度患者,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失眠症等。重度時四肢及面部均浮腫、貧血乏力,特別對兒童患者還會造 成生長發育的障礙。防治原則與日本血吸蟲相似。

衛氏並殖吸蟲

又稱肺吸蟲,成蟲寄生在人及虎、狼、狗等動物的肺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及東北地區。全世界已報導的肺吸蟲有39種之多,我國有10多種,但致病性的主要是衛氏並殖吸蟲。成蟲卵圓形肥厚,長8~16mm、寬4~8mm、厚3~5mm。生活時呈紅棕色。體表披棘,腹吸盤靠近身體中部、腸道兩支也呈波浪狀彎曲,精巢兩個、亦分枝,但左右並列於身體後端,卵巢分瓣、與子宮也並列於身體中部,故名並殖吸蟲。雌雄以共同的生殖孔開口在腹吸盤偏後側。肺吸蟲寄生在寄主肺內,在肺內形成囊腫,感染2~3個月後,童蟲發育成熟。成蟲壽命5~6年,每頭雌蟲日產量為10000~20000粒,產卵後囊腫破裂,卵隨咳嗽及痰排出體外。卵在水中發育成毛蚴,遇第一中間寄主淡水螺則進入其體內,可被肺吸蟲感染的淡水螺有許多種,多屬黑螺科(Melaniidae),如孵囊螺(Brotia)、短鉤螺(Semisulcospira)、黑螺(Melanoides)等。在螺體內經過一代胞蚴、二代雷蚴,發育成尾蚴。從感染螺體到尾蚴逸出約需2~3個月左右。尾蚴逸出後在水中自由生活,很快找到第二中間寄主淡水蝦或蟹類,例如在我國南方多為溪蟹(Potamon)、華溪蟹(Sinopotamon)等,在我國東北地區主要是蝲蛄蝦類(Astacidae)。尾蚴脫去球形尾部進入第二中間寄主後形成後尾蚴,後尾蚴是其感染階段,人若生食感染尾蚴的蝦蟹後,後尾蚴則脫去囊壁穿過寄主腸壁進入腹腔,再穿過橫膈膜進入胸腔,在肺內寄生。童蟲及成蟲均有移行特性,並隨時可停下來在寄主皮下、肝、肌肉、胸腔等處異位寄生。肺吸蟲在人體引起的症狀主要是咳嗽、痰中帶血,由於後尾蚴、童蟲及成蟲有由囊中鑽出、並在組織中移行的特性,所以症狀常表現隨寄生部位而不同,例如腸壁感染出現腹疼腹瀉,如侵入腦,出現癲癇,寄生在淋巴組織可引起淋巴節腫大,寄生於皮下引起皮下結節等。

下屬分類

復殖亞綱
復殖目
後睪科
支睪屬
華支睪吸蟲(肝吸蟲)
鯰後睪吸蟲
異形科
異形屬
異形異形吸蟲
片形科
薑片屬
片形屬
肝片吸蟲
並殖科
並殖屬
狸殖屬
期氏狸殖吸蟲
裂體科
血吸蟲屬
日本裂體吸蟲(日本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
埃及血吸蟲
棘口科
棘隙屬
日本棘隙吸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