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景德鎮市御窯遺址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是其在2006年獲得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稱號之後、又一國家級殊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 建立時間:1279年
  • 所在地:中國 景德鎮
  • 淡季門票:0元/人
  • 旺季門票:0元/人
介紹,象徵,意義,遺址,歷史記載,入選第一批,

介紹

該遺址是我國唯一一處能全面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遺址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地下埋藏文物豐富,新中國成立後較大規模地對御窯遺址的清理髮掘共有5次,清理出明官窯11座,曾被評為2003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引起國內外古陶瓷考古界的極大關注,2006年御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2002年開始,景德鎮市正式啟動了御窯遺址保護工作。2002年底,景德鎮市政府辦公場所遷離御窯遺址區域,並將原政府辦公大樓拆除,拉開了御窯遺址保護工程的序幕。近8年來,御窯遺址各項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在整個保護項目基本完成後,御窯遺址將以比較完整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遺址內設施較為完善,對外展示的內容也將更豐富。整個御窯遺址博物館(景區)就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序列展示,內容大致包括三館、兩房、兩“人”、一中心。三館是:景德鎮御窯廠歷史陳列館、景德鎮御窯工藝博物館、景德鎮官窯博物館;兩房為:遺址西側明代窯爐遺蹟保護房和珠山北麓遺址保護房:兩“人”指:明代御窯廠窯工童賓(佑陶靈祠)和清代御窯廠督陶官唐英(碑廊與唐英廣場);一中心即:文物修復中心,展示出土官窯陶瓷修復的全過程。

象徵

——御窯廠 
景德鎮珠山御窯廠遺址是元、明、清三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一九八三年被公布為景德鎮市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至中華路,西至東司嶺,北至彭家弄,南至珠山路。其保護範圍為5.43萬平方米。景德鎮御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管辦瓷廠。這裡集中了最優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藝,最精細的原料,最充足資金,造出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瓷器,成為真正的無價之寶。御窯廠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中國是瓷器的祖國,而宋、元、明、清四代官窯則是中國古瓷中的精華。四代官窯瓷器是當時技術水平最高的工匠為滿足帝王和朝廷之需,用質地最優的原材料製作而成的,其造型與紋飾也都出自宮廷畫家之手,因而這類瓷器無論是在當時或是現在都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是我國民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瑰寶。

意義

就歷史情況來看,北宋王朝設定在汴梁的官窯由於黃河水患,遺址不見蹤跡,南宋杭州官窯雖有發現,但遺址暴露於地表,容易遭受破壞,故出土之物絕大多數不能復原,唯獨元、明、清三代官窯都設定在今景德鎮市中心-------珠山,其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對研究我國陶瓷發展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遺址

御窯廠遺址,位於景德鎮市區珠山路之珠山南側(今市政府在的地)。在市政府大門的五米處,尚有石井一口,印證窿慶《陶政錄》,故知該井為南門內井,它是明御廠遺址留下來唯一的地面遺物。珠山原為老成城區中心。據《浮梁縣誌》載:“珠山,在景德之中獨起一峰,高樹十仞,綿旦數里,峰巒遙列,俯視四境。”建國後隨著城市建設和改造,珠山幾乎被夷平,唯龍珠閣舊址保留約十米高的台地。
御窯廠是明、清兩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
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對研究我國陶瓷發展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皇家燒造御窯瓷約700餘年,流傳下來珍遺官窯瓷器現大多數收藏在北京、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館。

歷史記載

元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珠山設浮梁瓷局,負責為皇家監造御用瓷。公元1369年(明 洪武兩年)朱元璋將浮梁瓷局改建為御器廠,清康熙年間又該稱御窯廠,到公元1911年(宣統三年)止。在這632年間,御窯廠的規模不斷擴大,建有衙署、作坊、窯房以及附屬的祠、廟、亭、閣等。這裡集中了最優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藝,最精細的原料,最充足資金,造出了許多精美絕倫的瓷器,成為真正的無價之寶。景德鎮御窯廠在陶瓷發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入選第一批

國家文物局日前下發通知,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 入選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