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想像到現場:都市文化的社會生態研究

從想像到現場:都市文化的社會生態研究

《從想像到現場:都市文化的社會生態研究》本書是研究都市文化生態狀況的專著。重點研究了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都市經濟與文化關係,分析了上海的文化創新能力的基本狀況,並探索了建立良性都市文化生態環境,發展體驗經濟型產業和重振上海文化創新能力的策略。

基本介紹

  • 書名:從想像到現場:都市文化的社會生態研究
  • 作者:葉中強 
  • ISBN:9787806689066 
  • 類別:文學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03月01日
  • 裝幀:平
圖書信息,目錄,

圖書信息

中文名: 從想像到現場:都市文化的社會生態研究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目錄

第一章 人文想像是城市學考古
一 都市:當代文學中的一種困惑
(一)作為價值坐標的都市與鄉村
(二)作為想像中的都市物質空間與精神空間
(三)作為文化記憶的都市
二 另一種解讀方式:都市及其文化的遠話語追蹤
(一)城市:西方走出中世紀的一個缺口
(二)中國城市語境:市場生存與人文心理震盪
三 城市學考古:從西美爾到沃思
(一)西方古典城市社會的崛起
(二)城市精神生活的社會學元因素分析
(三)一種純粹的“城市性”是可能的嗎
(四)“片面的真理”:西美爾、沃思與中國人文心態
第二章 現場還原與文化定位
四 空間的生產:上海市民文化消費環境的形成
(一)從四馬路出發:市民文化消費空間的生成
(二)張園:一個“公共領域”性質的休閒娛樂場所
(三)賽馬與影戲:西方娛樂方式及其娛樂精神的輸入
(四)現代物性體驗:文化消費的空間策略
五 城市、時間與人:市民文化消費空間形成的原因
(一)城市:貿易中心 的崛起與文化空間的形成
(二)時間:勞動與閒暇的分離及休閒時間的延長
(三)人:市民社會的形成及其文化選擇
六 “士”的轉型:稿酬制度的建立與近代文人的生成
(一)近代稿酬制度的濫觴
(二)小說市場對剩餘“知識勞力”的吸納
(三)“經濟人”意識與文人人格轉型
七 個案研究:王韜與包天笑的城市生活及其經濟來源
(一)王韜在上海的生活及其經濟來源
(二)包天笑在上海的生活及其經濟來源
八 重建社群感:清末民初上海文人的結社
(一)遺老文社與“遺老文學”
(二)新型文人社團:南社的成員構成、組織體制及其精神氣質
九 文人交往與城市公共空間
(一)文人交往與城市公共空間
(二)從禺園到半淞園
(三)張園:文人世俗化的載體
……
第三章 空間重構與制度創新
表格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