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到本土:對“尋根文學”之“根”的追索

從全球到本土:對“尋根文學”之“根”的追索

《從全球到本土:對“尋根文學”之“根”的追索》是2017年4月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珂瑋。

基本介紹

  • 書名:從全球到本土:對“尋根文學”之“根”的追索
  • 作者:李珂瑋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4月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書籍信息

作者:李珂瑋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圖書書號:9787564170837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開本:32
版次:1/1
印張:10.25
字數:180千字

內容簡介


20世紀80年代的“尋根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種文學現象,也是一種文化思潮。然而,“尋根”並不是中國獨有的文學與文化主題,而是20世紀全球共同的文化現象、文學主題。本書首先著眼全球,探源全球“尋根文學”產生的背景,即全球“尋根文學”的濫觴,並通過對全球“尋根文學”發展概況與核心價值的梳理,分析出中國“尋根文學”與他國“尋根文學”的關係。其次,本書回歸本土,既回顧了中國“尋根文學”產生的國內背景,又從多個角度探究中國“尋根文學”的主題。本書分為五章進行論述:
第一章從全球視野中追索全球“尋根文學”之濫觴。首先,本書從文化尋根角度追溯了全球“尋根文學”的發生背景,整個20世紀,“尋根”是全球共同的話語,它發端於西方文化尋根熱潮,具體包括原始主義、東方主義、黑色風暴、凱爾特文化復興等幾個思想維度,體現了西方世界對現代性的反思,很快這股思潮席捲全球,各地先後產生了本土的“尋根”行動,以“尋根”為主題的文學在各國紛紛出現。繼而縱覽20世紀全球“尋根文學”的發展概況,著重梳理歐美、亞、非、拉各國的“尋根文學”。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20世紀全球“尋根文學”的多維價值:其文化價值為反思西方現代文明;其政治價值為鑄就民族獨立發展之路;其文化人類學價值為促進種族、民族平等與自由;其文學價值為開拓了文學的題材、主題以及藝術表現空間。
第二章論述中國“尋根文學”發生的本土現場,及其與全球“尋根文學”的關係。中國“尋根文學”的誕生就其國內背景而言,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化熱”的產物,同時也是在全球化/現代化語境下中國知識分子對民族-國家的想像性建構;從創作手法來說,它又深受拉美等作家的影響,是本土文化與外來藝術的“混血兒”;在創作主體方面,“知青”的獨特經歷與視角為“尋根文學”的出現提供了主體條件。中國“尋根文學”與全球“尋根文學”在創作背景與寫作視域、文本內涵方面存在諸多相同之處,但是由於各個國家的文化經歷不同,其“尋根”自然也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首先表現為文化被“拔根”的原因不同,他國主要源於外來殖民侵略,而中國源於歷次思想運動的自我否定。其次,表現為“尋根”的角度不同,他國尋根更多傾向於種族血脈,而中國尋根主要傾向於民族傳統文化。
第三到第五章將分別從個體生命、民族文化、中國現實三個層面追問中國“尋根文學”的多重主題。第三章“尋根文學”對生命存在之“根”的追索,將“根”追溯到了生命的起源與生存的底線,從而從人道主義視角肯定了人的價值。首先,探尋人類存在的生命起源,從人類學視角捕捉“尋根文學”中的生殖崇拜主題,包括對人類原始生殖能力的崇拜;現實社會“力比多”的百態呈現;“死亡-再生”原型背後的生殖崇拜。其次,從物質層面探尋生命存在的底線——對糧食的渴求,從而肯定了人的自然屬性。生命的存在除了基本的物質保障,還需要活下去的動力,即一種念想,因此第三節尋覓人類存在的精神支柱,將從念想支撐的沉重生命,以及活在精神世界裡的孤獨一代兩個層面論述精神對人的意義,從而肯定人的社會屬性。
第四章“尋根文學”對中華文化之“根”的叩問,關涉民族國民性、傳統主流文化、各種類型的亞文化。“尋根文學”對民族國民性的追問不但包括了國民劣根性的剖析,如愚昧、冷漠、自欺欺人等,更包括了對民族優秀品質的重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尋根文學”對主流文化的辯證思考主要包括“尋根文學”對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褒揚與反思,表現其中的民族自省精神。在文化方面,“尋根文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反思主流文化,而向邊緣、向原始文化問禮,因此,第三節重點論述“尋根文學”對亞文化的推崇,並以地域文化為落腳點,展示不同形態的亞文化,包括楚湘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秦晉文化、關東文化等。
第五章“尋根文學”對中國問題之“根”的追問,論述了中國20世紀的核心問題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衝突,而古老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舉步維艱的。首先,鄉土中國的本體之中存在很多困境,傳統農業文明落後的生產力與對血緣的重視導致鄉土中國封閉而又貧瘠,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的政策失誤導致了嚴重的“三農”問題,加劇了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矛盾。其次,在現代化進程中,鄉土中國又充滿了現代性焦慮,主要表現為現代性對鄉土中國原始生產力的衝擊、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對人性的異化,以此反思現代文明。面對現代性的洶湧來襲,鄉土新生力量表達了對現代文明的熱情擁抱,而傳統保守勢力則對現代性進行了徹底的拒絕,無論拒絕還是接納,現代性在中國的蔓延依然是不可阻擋的必然趨勢,唯有發揮傳統與現代兩種文明的各自優勢,實現新舊對話,才能促使轉型期的中國更為平穩地向現代化邁進,這正是“尋根文學”對鄉土中國前途的思索。

目錄

引言1
一、 問題的提出1
二、 關於“尋根文學”的研究綜述3
三、 本書的主要研究方法16
四、 本書的實用價值與理論意義18
第一章尋覓全球“尋根文學”之濫觴20
一、 全球“尋根文學”的緣起20
二、 20世紀全球“尋根文學”的發展概況及文化指向34
三、 全球“尋根文學”的多維價值53
第二章中國“尋根文學”的發生及其與全球“尋根文學”的關係68
一、 重返中國20世紀80年代“尋根文學”的本土現場68
二、 中國“尋根文學”與全球“尋根文學”的關係90
第三章“尋根文學”對生命存在之“根”的追索115
一、 探尋人類生命的起源116
二、 探問人類生存的物質之根133
三、 尋覓人類存在的精神支柱146
第四章“尋根文學”對中華文化之“根”的叩問162
一、 對中華民族國民性的追問162
二、 對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辯證思考179
三、 對中華民族亞文化的崇尚197
第五章“尋根文學”對中國問題之“根”的追問227
一、 鄉土中國的本體困境227
二、 鄉土中國的現代性焦慮242
三、 “尋根文學”對鄉土中國前途的思索262
結語284
參考文獻295
後記3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