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方面下功夫

作品原文

從一個方面下工夫

其次致曲(1),曲能有誠。誠則形(2),形則著(3),著則明(4),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5)。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從一個方面下工夫》
  • 創作年代:戰國時代
  • 作品出處:中庸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子思
基本信息,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作品出處,執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時制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從一個方面下工夫》
【作品出處】中庸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注釋

(1)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於”自誠明”的聖人的人,也就是賢人。致曲:致力於某一方面。曲,偏。   (2)形:顯露,表現。
(3)著:顯著。
(4)明:光明。
(5)化:即化育。

作品譯文

比聖人次一等的賢人致力於某一方面,致力於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誠。做到了真誠就會表現出來,表現出來就會逐漸顯著,顯著了就會發揚光大,發揚光大就會感動他人,感動他人就會引起轉變,引起轉變就能化育萬物。只有天下最真誠的人能化育萬物。

作品讀解

這一章相對於上一章而言。上一章說的是天生至誠的聖人,這一章說的是比聖人次一等的賢人。換句話說,聖人是“自誠明”,天生就真誠的人,賢人則是“自明誠”,通過後天教育明白道理後才真誠的人。賢人雖然致力於某一方面,但通過教育和修養,通過:“形、著、明、動、變、化”的階段,同樣可以一步一步地達到聖人的境界:化育萬物,與天地並列為三。
說到底,只要你努力奮鬥,曲徑通幽,條條道路通羅馬,最終都可以大功告成,修成正果。
在勸人真誠的問題上,《中庸》真可以說是苦口婆心,不遺餘力的了。

作品出處

《從一個方面下工夫》出自《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道中,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其含義大致有三:

執中守正

就是 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折中致和

就是 執兩用中 和而不同。

因時制宜

就是 與時俱進 通權達變 隨機應變
所以綜合起來,中庸,就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並且隨時以處中,因時制宜,與時俱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