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騮良

徐騮良

徐騮良(1878—1942),又名策、張策,號勵身,海寧硤石人。早年留學法國,攻鐵道專業,畢業於塔貝爾工程大學和巴黎鐵道大學,通曉英、法、德多國文字,精通世界語。歸國後創辦鐵路講習所,培養專業人才。清宣統二年(1910),代表清政府參加萬國鐵道會議,並週遊歐洲,考察10多個國家的鐵道工作。歷任滬杭鐵路隴海鐵路浙贛鐵路津浦鐵路等處總工程師。從勘察、測量、設計到施工,無不親臨現場,認真從事,為開拓我國鐵道事業作出貢獻。與詹天佑有“北詹南徐”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騮良
  • 別名:徐策、徐張策、徐鐵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海寧硤石
  • 出生日期:1878年8月13日(農曆7月15日) 
  • 逝世日期:1942年12月22日(農曆11月15日) 
  • 職業:鐵路工程專家、同盟會會員
  • 畢業院校:巴黎鐵道大學
  • 主要成就:擔任滬杭鐵路總工程師
    擔任隴海鐵路總工程師
    擔任浙贛鐵路總工程師
    擔任津浦鐵路總工程師
  • 代表作品:《全國鐵路線意見書》
  • :《子午歷》
個人經歷,人物作品,人物軼事,主張並實踐男女平等,滬杭鐵路的小彎是唯一的私心,“用克勞去掮工資”的人卻沒錢花,修城防,大罵湯恩伯,自創45度斜體字,社會評價,

個人經歷

徐騮良於清末參加同盟會,跟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後,組織鐵道大隊,配合北伐軍搶修鐵路。1916年,袁世凱稱帝,積極參加討袁護國運動,遭到通緝。關心家鄉建設,修建滬杭鐵路時,認股1萬銀元,並為爭取鐵路通過硤石盡力。1917年回硤石小住,出資改建花園橋,以方便行人。長期在鐵路工作,家屬從不免票乘車。
徐騮良先生長期投身於中國鐵路建設事業,也是中國鐵路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擔任過滬杭鐵路隴海鐵路浙贛鐵路津浦鐵路等處總工程師。在抗日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滇緬公路發揮了巨大的抗戰大動脈的作用,而川滇公路就是連線其中的一個命脈線。徐騮良先生從1938年以後就參加了川滇公路工程,擔任川滇公路督察工程司,為抗戰也為公路建設作出很大貢獻。
1935年,應聘參與設計修建南京城防地道工程,規模浩大,騮良每日忙碌,直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那天下午,才倉促離開工地。抗戰期間,任川滇公路督察工程師,奔波於西南地區。1941年夏,工地酷熱,不幸中暑、中風,右手不能動彈。養病期間猶練習以左手寫作,次年再度中風,逝世。

人物作品

徐騮良一生著作不少,大都在戰亂中散失。1914年所寫《全國鐵路線意見書》,曾獲交通部第二名獎。所著《子午歷》,是多年研究曆法的心得。

人物軼事

主張並實踐男女平等

徐騮良認為男女應平等,要解放婦女。他認為男女都要受教育,所以他的子女一律進學校讀書。1920年7月,他在家為父親守孝期間,在硤石北關橋北堍天主堂內,辦了一期暑期講習會,取名“平社”,表示社會平等,男女一樣看待。
按中國社會幾千年的習俗,男人名字方可入家譜,女人名字不能入家譜,亦不必按字輩取名。徐有棟介紹說:“我祖父認為這是歧視女性,所以我的三位姑母同父親一樣,也是按‘善’字輩分別取名為:善憲(虛玶),善宸(虛琲),善寧(虛玹)。”
徐騮良還反對女性纏足,一次他回到家中,看到六妹正在纏足,馬上替六妹取下纏足布,並關照以後不許再纏足,最後他的六妹沒有纏成小腳。
徐騮良一生用了很多名字,其中一個叫做“徐張策”,張就是他母親的姓。這除了反映出他的孝道外,也反映了他男女平等的思想。據他的大女兒徐善憲回憶,“我堂秭記得他(徐騮良)寫過一篇關於姓氏的文章,認為人的姓名不能只有父姓,也應有母性。”

滬杭鐵路的小彎是唯一的私心

滬杭鐵路原計畫自上海南站起始,經過楓涇、嘉興、崇德到杭州,這是一條較直的線路,不料遭遇很大阻力。如今浙江的桐鄉市,是由原桐鄉、崇德兩縣合併而成的。在勘測滬杭鐵路期間,崇德縣的士紳覺得線路一旦穿越農田、墳塋、宅院,火車的“轟隆”聲會影響風水,便一致抵制其過境,堅決拒絕徵購土地。於是,出現許多鄉民與工程人員對峙的僵局,起了風波。
與此同時,海寧縣的一些知名人士如吳小魯(做過嘉興縣知事)、許行彬(浙江省參議員)、徐申如(海寧縣硤石鎮商會會長,詩人徐志摩之父)等卻有先見之明,紛紛表示歡迎線路改道硤石。正在負責滬杭鐵路勘測的徐騮良也期盼滬杭鐵路連線自己的家鄉。然而,滬杭鐵路如經過硤石,就會形成一個約80度的大彎,加長線路必須增加投資,這樣的設計圖紙呈報給浙江全省鐵路有限公司,肯定不會得到批准。
徐騮良從不謀私利,但此次勘測,他希望避免因糾紛拖延工期,也由於桑梓情深,決意促成滬杭鐵路改道硤石。徐騮良反覆斟酌,想出一個辦法,把“浙路”線路圖紙分兩張繪製,一張是杭州至硤石,另一張是硤石至楓涇,兩張圖紙分開看時沒太大彎度,幾乎呈直線。公司總理湯壽潛審閱後,覺得線路南移方案可行,便予以批准。徐騮良為了讓滬杭鐵路早日建成,防備再節外生枝,在施工中分兩段同時進行:一段從杭州向硤石修築,另一段由楓涇往硤石建造,以加快工程速度。最終,滬杭鐵路在嘉興拐彎南下,經硤石、臨平到杭州;在海寧縣境內,設了硤石(1993年滬杭複線改造完成時改稱海寧站)、斜橋、周王廟、長安、許村五個車站。
把滬杭鐵路引入硤石,確實對地區的發展十分有利,後來這裡取代鹽官鎮成為海寧縣城。無怪乎,有人曾這樣嘆息:“湖州的諸老大粽子也挺好吃,最終卻是五芳齋粽子馳譽全國,這同滬杭鐵路通過嘉興密切相關!”
老滬杭鐵路老滬杭鐵路

“用克勞去掮工資”的人卻沒錢花

按當時的物價來看,徐騮良算是一個有錢人。當時,他的月薪很高,每月都在300~800銀元。母親張子筠在世時,談到這點,常說笑話:”每次發薪水時都要用克勞(一種用藤條編制,框線用竹片編成的容器)去掮。“
徐騮良雖然每月掙這么多錢,但對自己及家人都很是克儉。他不置田產、房產,每月僅寄很少的錢到硤石家中。當這點錢不夠家中開支時,張子筠只得在油燈下幫人繰襪頭,掙點小錢補貼家用。家境最窘迫時,張子筠差點把小女兒送了人,是婆婆將其攔下。他的錢大都接濟了別人,看誰家經濟困難,就會主動掏腰包資助他們。在他臨終的前兩年,他還給以前的同事一次性匯去200銀元。家中保存的一封他未寄出的掛號信中談及此事,他說不求回報,只要人家收到匯款後寫一封信就可以了。他認為家裡任何人的生活都不能奢侈,只有節儉,才能培養自強精神。
在建造滬杭鐵路集資過程中,徐騮良個人一次就捐資10000銀元。後來,滬杭線收歸國有,政府歸還這10000捐資銀元,但是徐騮良分文未取,全部捐給孫中山先生,支持民主革命。當時,還有不少同盟會員生活清貧,徐騮良從家裡整理出六大箱衣物送給他們。國難當頭,政府發行“救國公債”,徐騮良認購了很多。
抗日戰爭時期,物價飛漲。徐騮良對家人要求很嚴,從來不允許家人去搶購物資,不允許囤積生活用品,家中的口糧也只允許有半個月的儲量。他說:”國家物資供應困難,有錢人都去搶購,那困難戶怎么辦?“他還責令只許用一根燈草點油燈,必要時才用兩根燈草。兩個姐妹長期在昏暗的燈光下讀書,以致眼睛都成了深度近視。儘管條件困難,徐騮良看到別人生活困難,還經常借錢或送錢接濟他們。

修城防,大罵湯恩伯

 徐騮良為人耿直,但脾氣很倔強,被稱為“徐鐵頭”。1935年抗戰前夕,他在南京修建城防工程時,有一次,他正在樓上書房裡為工程方面的事煩心,正巧當時的南京城防司令湯恩伯求見,說有要事相商,要管家上樓通報。他在樓上聽見了,知道是為工程的事,所以不想見湯恩伯。當管家上樓通報時,他火氣一下子上來了,說:“不見!不想見這混賬王八蛋!”管家提醒他,湯恩伯就在樓下。他說:“怕什麼?聽見就聽見,就是不見這混賬王八蛋!”管家只得下樓回覆說:“先生不在,改天再談!”湯恩伯在樓下聽得真切,聽管家這么一說,就順水推舟地走了。以後,湯恩伯倒也沒有因此事而報復,從此“徐鐵頭”這一外號更響了。
徐騮良
徐騮良看問題很有遠見,日軍攻打上海前夕,他就洞悉了日本人的意圖,知道南京危在旦夕。他常預言,某處快要失守了,某處怎么樣,結果大多數情況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1941年,在四川畢節養病期間,他的房內牆上掛滿地圖。一旦有戰事,他總要查看地圖,當聽說某處失守,他分析後認為不該失守時,總要大發脾氣。
1937年11月下旬,在南京淪陷前夕,徐騮良還經常去富貴山城防工地察看。當時形勢已相當吃緊,有人催他趕快離開,他這才準備。當日軍已從一邊城門攻進南京時,他從另一邊城門逃出南京,也來不及到家中取物,嘔心瀝血的著作手稿就這樣毀於戰火。

自創45度斜體字

徐騮良天資聰慧,大處有大智慧,生活細節處也不乏小智慧。舊時中文是豎排的,他認為,一篇文稿兩人同時看,這樣的寫法很不方便。所以,他借鑑西文45度橫寫的方法,將漢字也按45度斜體豎寫,這樣兩人就可以同時坐在一起看文稿。他還曾一度想推廣他首創的45度的斜體字呢。此外,他還研究出一種可以將西曆與農曆結合起來看的曆法——《子午歷》,共48卷,現僅存第21卷。

社會評價

海寧市文聯副主席任少雲說,“這么一個重要的人物,在《辭海》里卻找不到。詹天佑先生的事跡因為進了教材而廣為人知,但是徐騮良在鐵路事業上的成就也確實是了不起的。他和詹天佑一樣有著濃烈的愛國情懷,有著堅定的民族精神。徐騮良先生愛國愛家鄉的精神,他的堅持真理和創新的精神,在我們這個‘動車組’的時代,仍是十分需要的。”
在紀念會上,特地從上海趕來的上海鐵路博物館館長卞扣明也對記者強調:“徐騮良先生那種為我國早期鐵路事業嘔心瀝血奮鬥的事跡、精神都很值得我們去紀念。無論是他從事的浙贛線還是隴海鐵路,都是國家的大動脈。從我們博物館的角度出發,我們也迫切需要相關檔案史料去截取他在鐵路事業上的豐功偉績,這次活動也給我們和家屬的聯繫提供了機會。我們也有責任去宣傳發揚和光大徐老的這種成就和精神。”
卞扣明介紹,位於上海老北站的上海鐵路博物館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兩家綜合性鐵路博物館之一。館內對有重大貢獻的專家都辟有專門的展區,像詹天佑、茅以升等,下一步就準備收集徐騮良先生的生平史料,也準備開闢一個專門的展區。
海寧名人研究中心章景曙認為徐騮良先生出身海寧徐氏大家族,他的正直、無私、熱誠和不斷創新的精神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海寧人紀念他,不僅是從文化意義上而且還帶著感恩的心情,因為滬杭鐵路取道海寧,從此給海寧帶去無限發展的生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