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樵

徐逸樵

徐逸樵,原名頌薪,父徐尚書,舉人出身,治學謹嚴,對逸樵影響很深。6歲進貞惠國小,12歲赴杭州就讀商科、農科學校,17歲畢業於諸暨中學。1918年,赴日本東京高等師範留學。1924年春回國,先後在浙江省立法政專門學校、上海法政大學、浙江省立嚴州中學任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逸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諸暨化泉鄉黃坂陽村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89
  • 職務: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基本信息,求學經歷,擔任職務,主要經歷,社會貢獻,主要作品,

基本信息

徐逸樵(1898~1989),原名頌薪,浙江諸暨人,父徐尚書,舉人出身,治學謹嚴,對逸樵影響很深。
徐逸樵徐逸樵

求學經歷

徐逸樵6歲進貞惠國小,12歲赴杭州就讀商科、農科學校,17歲畢業於諸暨中學。1918年,赴日本東京高等師範留學。1923年畢業於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文學部。1924年春回國,先後在浙江省立法政專門學校、上海法政大學、浙江省立嚴州中學任教。

擔任職務

曾任國民黨政府第二十集團軍秘書長、政治部主任,第三十一集團軍政治特派員,陝西省立政治學院院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訓練處處長,國民黨政府駐日本軍事代表團顧問。1949年辭職。是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日關係史研究會顧問。

主要經歷

1933年8月至1934年7月任省立嚴州初級中學校長。先生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成回國,先後任教於浙江省立法政專門學校。省立女子師範、杭州女子中學、上海法政大學,後應邀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部任職。1933年應教育部長王世傑邀,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長。
1935年“九一八”事變後,國聯派李頓調查團赴東北調查,國民黨政府準備派幾位專門委員一同前往,先生名列其中,日方畏其宣傳抗日的知名度,指名加以阻攔,國民政府作出讓步,使致他終未出關。先生受此大辱,憤而辭去訓練部之職,再次轉向教育,出任嚴州中學校長。
1936年,到英、法、德、意、蘇聯等國考察教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祖國面臨危亡,先生投筆從戎。先後出任國民黨20集團軍秘書長、31集團軍政治特派員。
1940年創辦陝西省立政治學院,任院長。
1944年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訓練處長。
1946年奉命赴日本任國民政府駐日代表團顧問,後與張群等創辦“亞東協會”任常務理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湯恩伯、蔣鼎文、張群等都曾勸其去台,但先生不為所動,並毅然辭去駐日代表團之職。先生在日本生活了30多年,既不去台,也不入日籍,始終以中國僑胞民身份,潛心研究日本歷史,並在艱苦的環境裡,努力為中日友好和兩國關係正常化 、為祖國和平統一事業做了許多有益的上作。1960年,先生將唯一帶在身邊的幼子送回祖國參加建設。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後,先生攜夫人幾次回國,曾受到周總理和鄧穎超同志的親切接見。
1978年回國定居,任五屆、六屆、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1989年9月30日病逝於北京,終年90歲。

社會貢獻

先生回國定居前夕,把自己長期經營的“正東協會”東京分會的大批房產和現金變動贈給我駐日使館;回國後把自己多年收集珍藏的流散海外的宮廷珍品,無償捐獻給故宮博物院,受到黨和政府的表彰;把老家的祖傳房產贈給當地國小,並捐贈5萬元給母校諸暨中學作為獎學金, 設立“諸暨中學徐逸樵獎學金”, 以鼓勵鄉梓後學。

主要作品

先生生前多所著達,早年編寫的《徐氏公民》教材叢書,至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晚年所著《日本原始古代史論考》及《日語語源論略》等,亦系如掾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