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良姜

徐聞良姜

徐聞良姜,廣東省徐聞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徐聞良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00厘米,叢生、直立,根莖橫走,圓柱形,棕紅色或紫紅色;葉互生,為狹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全線或具不明顯的疏鈍齒,葉兩面光滑,葉鞘開放抱莖,葉舌長達3厘米,膜質,棕色;總狀花序,花冠管呈漏斗狀,蒴果球形,不開裂,成熟時橘紅色,內有多數具鈍稜角的棕色種子。以根莖入藥。

徐聞縣是中國良姜最主要的產地,所產良姜的比重占到中國產量的85%至90%。徐聞縣氣候、土壤等適宜良姜種植的自然條件,也讓徐聞良姜內所含揮髮油、桉葉素、丁香油酚等成份更高,其質量較其他區域也更勝一籌。

2006年08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徐聞良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聞良姜
  • 產地名稱:廣東省徐聞縣
  • 品質特點:色澤金黃,馨香濃郁,含粉率高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6年第117號
  • 批准時間:2006年08月17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徐聞良姜別名小良姜、高良姜,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葉二列,長披針狀,無柄,葉鞘開放抱莖。圓錐形總狀花序,頂生,花軸標紅色,花冠漏斗狀,白色或淺紅色。蒴果不開裂,球形,成熟時橘紅色。種子具有乾燥的假種皮。花期4—10月。喜生於山坡草地或灌木叢中。其性喜高溫高濕的環境,喜明亮的光照。但也耐半陰。生長適溫為15—30℃,越冬溫度為5℃左右。在疏鬆、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中生長較好。
徐聞良姜徐聞良姜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收采加工:夏末秋初挖取生長4—6年的根莖,除去莖、葉、鬚根和鱗片,洗淨,然後切成小段,曬乾。碾磨成粉末者稱為"良姜粉"。
使用部分: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莖。
《本草匯言》: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溫通,能散寒止痛,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藥,每與炮姜相須為用,如二姜丸(《和劑局方》);治胃寒肝鬱,脘腹脹痛,多與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絞痛如劇,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者,可與厚朴當歸桂心等同用,如高良薑湯(《千金方》)。
2.胃寒嘔吐:本品性熱,能溫散寒邪,和胃止嘔。治胃寒嘔吐,多與半夏、生薑等同用;治虛寒嘔吐,常與黨參茯苓、白朮等同用。
徐聞良姜含揮髮油0.5%—1.5%,油中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蓽澄茄烯及辛辣成分高良姜酚等。尚含黃酮類高良姜素、山柰素、山柰酚、槲皮素、異鼠李素等。水提取物具有鎮痛抗炎作用,醚提物只有鎮痛作用,二者均能抗動物實驗性胃潰瘍的形成及蓖麻油引起的腹瀉,還能延長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時間和氰化鉀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煎劑灌胃能升高犬胃液總酸排出量,興奮兔離體腸管運動,對抗因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腸抑制後的墨汁推進率。
徐聞良姜徐聞良姜

產地環境

湛江市徐聞縣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位於東經109°52'至110°35',北緯20°13'至20°43'之間。東濱南海,南臨瓊州海峽,與海南島隔海相望;西瀕北部灣,北與雷州市接壤。屬低丘台地地形,主要是第四紀熔岩地貌和海成地貌,地勢自北向東、西、南三面沿海傾斜,北部地勢較高,海拔一般為100—150米。中部地區起伏平緩,海拔高程一般為20—80米。徐聞縣屬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太陽輻射能豐富,年平均日照2078.7小時,年平均溫度23.3℃,四季如春,四時常綠,冬春季多乾旱,夏秋季炎熱多雨。
良姜喜溫暖,濕潤,適宜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廣東省徐聞縣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6℃,年降雨量為1200—1893毫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紅壤或砂壤土種植最佳。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十分適宜良姜生長。種植期為每年的3—6月份,一般在3—4年後才收穫。

歷史淵源

據《宋史》和《廣東通志》、清《徐聞縣誌》所記載:徐聞良姜在宋代就已是皇宮貢品。
民國四年(1915年),徐聞良姜被廣東巡按公署批為官府專賣品。
徐聞良姜雖屢獲各類殊榮,其品質也為國內外所認可,卻未及發揮應有的效益,當地良姜產業深加工多年處於空白,未能成功引進良姜深加工企業落戶,良姜並未形成產業鏈,銷售多以藥材、香料等初級產品的形式進行,其價格受藥材市場、出口價格影響明顯。由於土地租金上漲,種植周期較長等原因,徐聞良姜種植面積日益萎縮,影響力式微。
20世紀80、90年代,徐聞曾嘗試以加工手段,將良姜製成當時被稱作“良姜三寶”的“神姜粉”、“神姜油”和“神姜王”,填補了良姜加工的空白。但受限於客觀因素,當時的徐聞良姜加工最終只是“曇花一現”。
2006年,徐聞良姜成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其後十餘年來,一直來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徐聞良姜還沒有生產標準,對整個良姜產業鏈有很大的制約。
2011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開始系統研究徐聞良姜,對良姜的深加工出路進行科研和探索。
2013年,徐聞縣開始對良姜產業進行對外招商引資,並在政策優惠特別是項目用地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成功引進2家重點企業。
2015年,徐聞縣農業局及相關職能部門作為申請主體,負責落實良姜生產標準工作。
徐聞良姜徐聞良姜

生產情況

2015年,徐聞良姜種植面積達3.6萬畝,產量(乾薑)1.68萬噸,產值2.8億元。良姜主要分布於縣境東部的龍塘、前山、下洋等幾個鄉鎮,尤其是龍塘鎮,種植面積達到了2.5萬畝,被稱為徐聞的“良姜之鎮”。
2017年,徐聞良姜種植面積約32000畝,遍及全縣7個鄉鎮,其中以龍塘鎮為主產地,每年鮮姜產量28000噸,乾薑7000噸左右。

產品榮譽

2006年08月1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徐聞良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3年,徐聞良姜順利入選“廣東十件寶”評選。
徐聞良姜榮譽徐聞良姜榮譽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徐聞良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徐聞縣人民政府《關於申請徐聞良姜進行地理標誌保護的函》(徐府函[2005]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徐聞縣龍塘鎮、曲界鎮、城北鄉、南山鎮、海安鎮、錦和鎮、下洋鎮、前山鎮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保護範圍內的磚紅壤土,土質疏鬆肥沃,土層厚度80厘米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2.5%以上,土壤pH在4.5至6.5之間。
徐聞良姜徐聞良姜
(二)栽培管理
1.選種:在大田收穫時選擇飽滿、健壯、無病蟲害的濕姜作種苗,用刀切成塊,每塊長15厘米,帶4至5個芽,以牛姜品種為主。
2.植期:最佳植期為3至9月份。
3.種植:種植採用牛犁開溝條植,按株、行距30×60厘米開溝,溝深15厘米至20厘米,畝定植1600株至1800株。種植時,每畝溝施有機肥1000千克,混合過磷酸鈣75千克。定苗後覆蓋土層厚度為5厘米至7厘米,並淋足定苗水份。選擇雨天種植,可減少淋定苗水。
4.追肥培土: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種植全生育期追肥3次。第一次施苗肥,植後45天左右出苗,次年春結合春雨追肥1次,採用牛犁溝施肥方法,每畝追施複合肥40千克至50千克,施後用鋤頭鬆土壓實肥料。第二次生長肥,即在第二年春追施姜苗封行生長肥,採用撒施方法進行,每畝施複合肥30千克至35千克,鉀肥25千克至30千克市斤,幫助良姜壯苗。第三次追施結姜肥,即在第三年春下雨時進行追施,每畝撒施鉀肥40千克至50千克,幫助結姜,同時促進姜苗碳代謝旺盛,避免早衰,保持豐產。
5.除草灌溉:生長前期除草2至3次,封行後夏秋各除草1次。乾旱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生長平衡。
(三)採收與包裝
徐聞良姜徐聞良姜
種植後3至4周年收穫,採收時先割除地上莖葉,然後用犁深翻或鋤頭深翻,把根狀莖逐一收集。將收穫的根莖除去泥土、鬚根及鱗片,用刀切成5厘米的小段曬乾。在曬至六七成乾時,堆在一起悶放2至3天,再曬至全乾,皮皺肉凸,表皮紅棕色,質量最佳。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觀為圓柱形,粗壯結實,質地堅硬,纖維性明顯,斷面姜肉凸出,表此呈棕紅色,氣味芳香濃烈。
一等乾品表面棕紅色,質地堅硬,斷面纖維性,中心有環紋,長度2.5厘米至4.0厘米,直徑1.0厘米以上,氣味芳香;二等乾品表面灰棕色,質地堅硬,斷面纖維性,中心有環紋,長度2.5厘米至4.0厘米,直徑0.5厘米以上1.0厘米以下,氣味芳香。
2.理化指標:含揮髮油0.5%至1.5%,其中主要成份是1.8-桉葉素和桂皮酸甲脂,尚有丁香油酚、蒎烯,畢澄茄烯等。

專用標誌使用

徐聞良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湛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據說,宋時蘇東坡被貶海南途經徐聞時,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水土不服,終至體力不支而病倒了。當地的一戶村民熱情地收留了他,並為他請醫煮藥,但一連喝了幾位醫生的湯藥都不見好轉,整個人還是積滯難消,上吐下瀉,昏沉沉茶飯不思,精神不振。他的家人甚是焦急,但卻束手無策。這時,有一位當地祖傳的江湖游醫正好經過,聞知之後就主動前來為他把脈看病。當確診他所患疾病主要是因水土不服、積滯難消造成的症狀,就從隨身帶來的行李袋裡取出剛挖不久的良姜來,叫人幫忙洗淨切片煮水給他服用。他服用之後,靜躺了一會兒,頓覺得神氣清爽。經過兩天的調養,他的病也就好了起來。病好後,他非常感激當地村民對他的善待。
蘇東坡是一位文人,對醫學也頗有造詣。他也是一個有心人,當了解到當地人是用了一種名叫良姜的藥用植物救了他的命時,就特意留在徐聞多待了幾天,並親自到盛產良姜的冠頭嶺良姜村一帶去深入了解這種藥用植物的有關情況,順便也捎回了一些良姜薯隨身備用。後來,他感恩於良姜,就留下了一段頌揚良姜的詩詞:“秦時明月漢時關,冠頭嶺上高良姜;香飄四季聞海內,本草遺風此處揚。”
蘇東坡被赦回朝,北歸途經徐聞時,據說是從徐聞娘子灣牛郎港上岸,經過冠頭嶺時又購置了一些良姜薯隨身帶回。經過幾個月的車馬勞頓,他回到了京城。可這時,正逢皇上的愛妃病倒了,朝里的太醫,多方救治都無能為力,因而出榜招賢:有能醫好愛妃者,立可加官進爵;不願入仕的可償千金。這個榜一貼出,引起了全國轟動,對醫學知識略懂一二的人都想方法前往應聘。京城裡一時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甚是熱鬧。可愛妃一連喝了幾位醫生的湯藥之後還是不見好轉,還是昏沉沉茶飯不思精神不振的樣子。皇上隨即遷怒於醫者,大罵他們無能,一連殺了十幾位招募而來的醫生,導致一連幾天都無人敢揭榜應聘。
蘇東坡回朝報告卻得不到皇上的接見,心裡也是忐忑不安,因為他不知道皇上的愛妃病了。他到昔日的朋友同僚家裡去走訪,當了解到皇上是因愛妃的病了不治好才不上朝理政的,這才安下心裡來。蘇東坡是一位忠直無私的大臣。當他從同僚那裡打聽到皇上愛妃所染的疾病與自己當年被貶海南途過徐聞時所染的疾病症狀大體相同時,就決心拿出在徐聞偶得的良藥良姜前往皇宮冒膽叩見皇上說有良藥獻上。皇上聞知後大喜,立即傳見他,讓他為愛妃治病。他經過細心把脈之後,掏出良姜並親自清洗切片煮水讓人端給皇上的愛妃喝,皇上愛妃喝了之後過一會兒頓覺神清氣爽,心裡的鬱悶一掃而光,馬上就想起身下床走動,並要御廚弄飯給她吃。經過兩天良薑湯藥的調養,皇上愛妃所患的疾病終於好了。原來皇上的愛妃是由於天氣炎熱,吃東西不注意,導致出現積滯難消,上吐下瀉的病狀(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霍亂病”)。
皇上見是蘇東坡治好了他愛妃的病,於是龍顏大悅,傳旨讓蘇東坡官復原職,並贈千金。同時,又問蘇東坡是如何求得良藥的,蘇東坡如實回答說是在遠隔千里的雷州半島徐聞得到的,並講述自己在徐聞的際遇,稱良姜確實是靈藥,當地人們都用它治病或用作煮菜的佐料吃用。皇上聽後,大感興趣,立即把良姜命為朝廷貢品,並傳旨讓廣東每年朝貢。這就是《宋史》記載良姜成為朝廷貢品的來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