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東大將畫傳

徐海東大將畫傳

《徐海東大將畫傳》講述了:在燦若星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方陣中,有十顆最耀眼的將星,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位大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徐海東大將畫傳
  • 創作年代:2009年4月1日
  • 作品出處: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0078323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目錄,文摘,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4月1日) 叢書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畫傳 平裝: 240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20078323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在中國革命戰爭、新中國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上,許多重大戰役和事件的醞釀、決策及計畫的制訂和實施,無不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無不對當時的歷史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他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了卓越貢獻。

目錄

第一章 走出大山
窮窯工的童年
踏上革命的征程
第二章 揭竿而起
霹靂一聲暴動
虎嘯大別山
第三章 長征
揮師桐柏、伏牛山
創建鄂豫陝蘇區
西征北上
第四章 會師陝北
會師永坪
紮根西北
會師會寧
第五章 投入抗日洪流
粉碎內戰陰謀
奔赴華北抗日前線
回延安
第六章 征戰江河淮漢
轉戰華中
威震江淮
兩面作戰
抗日勝利
第七章 迎接解放
在華東
在大連
第八章 建設祖國
“大將軍銜,受之有愧”
病中不忘工作
最後的歲月
附:徐海東大事年表
後記
第七章 迎接解放
在華東
在大連
第八章 建設祖國
“大將軍銜,受之有愧”
病中不忘工作
最後的歲月
附:徐海東大事年表
後記

文摘

第一章 走出大山
窮窯工的童年
“大別山是英雄山,大別山里出好漢”。在締造新中國的開國將領中,有近百名“泥腿子”將領來自大別山。他們中間,徐海東受傷最多、最重,同時也是軍銜最高的將領之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作為紅二十五軍和紅十五軍團主要領導人,徐海東的名字在大別山區、秦嶺腳下、黃土高原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稱“徐老虎”、“中國的夏伯陽”。常有這樣的事發生,當敵人聽說他們與之作戰的對象是徐海東的部隊時,不是驚慌逃竄,便是繳械投降。
埃德加?斯諾在他的《西行漫記》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領導人中,恐怕沒有人能比徐海東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沒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其實,徐海東並不神秘。在參加革命前,他不過是個苦大仇深的普通窯工。然而正是這一點,賦予了他強烈的無產階級意識,塑造了他堅強、勇敢、無私、誠實的品格。對敵人,他英勇無畏:冷若冰霜;對同志,他肝膽相照,溫暖如春;在名利面前,他居功不傲,淡泊明志;在邪惡面前,他剛直不阿,一身正氣。
我們黨三代領導人對徐海東大將的一生都有很高的評價。毛澤東同志說,徐海東是“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鄧小平同志說,徐海東“對黨是一顆紅心”;江澤民同志為《徐海東紀念文集》題詞:“大公無私,光明磊落。”
窮窯工的童年
在湖北省黃陂縣夏店徐家橋村(今屬大悟縣)東頭,有一座“光榮流血”徐家烈士墓紀念碑,碑上銘刻著徐家為中國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犧牲。1900年6月17日,徐海東大將就出生在徐家橋村一個貧窮的窯工家庭。
老徐家的“臭豆腐”
清朝末年,外國列強不斷入侵中國,清政府為保住搖搖欲墜的封建政權,被迫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大量的民脂民膏被無能的政府搜颳去,用於償付巨額戰爭賠款。政府無能,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暗無天日,悲慘至極。為了謀生,徐海東的父母依靠祖輩沿襲下來的土坯工藝,把一堆堆黃土製成粗坯放到爐里猛燒,高溫煅粗糙的土缸、土盆和土罐子去變賣幾個銅子。由於收入微薄,許多燒窯人生活困苦,被人稱為“窯花子”。
1900年,徐家有了第九個孩子——徐海東。受生計所累,徐海東的出生並未給徐家帶來多少歡樂。在窯中苦苦刨食的父親徐重本根本沒有添丁之後的喜悅。
徐家世代以燒窯為生,到徐海東的父親徐重本這一輩,已是第六代,家裡只剩半畝棉花地了。徐海東的父親、叔叔和哥哥雖在窯場做工,日子過得還是不景氣。遇上窯場生意不錯的時候,尚能混個溫飽,若是逢上災荒年,則只能“早上薯三碗,中午三碗薯,晚上還是薯”,有時甚至連紅薯也吃不上。
多一個人,就多一張嘴。面對嗷嗷待哺剛出生的兒子,徐重本的負擔更重了,今後的日子如何過啊?與其餓著受罪,不如丟進水塘里淹死,大人娃兒都少受罪。然而,孩子畢竟是父母的骨肉,殘酷的生存壓力終究被父母親情所粉碎,徐海東被留了下來。經一冬,過一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徐海東如同樹林裡的小苗,頑強地成長著。
徐海東在男孩中排行老六,按當地的風俗,.人們自然地稱其為“小六子”。徐海東小時候沒有穿過新衣服。天冷了,他把哥哥們不能穿的舊衣服撿來穿;到熱天,他乾脆一絲不掛。由於大人沒有工夫管他,他成天盤泥土,和泥巴,時常把身上糊得很髒,從頭到腳沾滿了泥土。嫂們和他開玩笑說:“老么啊,你簡直像筒臭豆腐!”他聽了,覺得很好玩,不禁嘿嘿直笑。以後嫂嫂們幫他料理時不叫名字,徑直喊:“'臭豆腐',你過來,我幫你把身上洗洗!”他對嫂嫂們非常尊重,不稱嫂,而稱姐。所以嫂嫂喊他“臭豆腐”,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反而感到很親切,聲叫聲應。後來,這樣喊的人逐漸多起來,“臭豆腐”也就成了徐海東的代號,他的本名反而不為人們注意了。一直到他長大了,參加了革命,人們依然這樣叫他。他擔任了紅二十五軍軍長以後,有一次帶領部隊從家鄉經過,遇到段家畈一個綽號叫“豆渣”的老鄉,這位老鄉見他當了大官,很拘謹地喊他“徐軍長”,他一把把那位老鄉的手拉住,開玩笑地說:“你忘了嗎?我兩個是夥計呢,你是'豆渣',我是'豆腐',不是又連根又同心的夥計嗎?”說得兩人都笑了。
按照老人的說法,孩子的諢名越難聽,命越硬。徐海東就是憑著“硬命”闖出了一片天下。
進入私塾
徐家世代務農燒窯,沒有受過任何文化教育。轉眼之間,徐海東到了上學的年齡。村裡的同齡夥伴都到對面山下的喻家祠堂去上學,徐重本夫婦也希望送個孩子到學堂去識字,不再當總受地主老財欺負的睜眼瞎。但是,上學需要交錢,對於吃飯都成問題的徐家而言,哪有閒錢支付這筆費用啊?好在這一年春天,喻家祠堂換了教書先生,徐海東的一個遠房堂舅吳學伯,成了喻家祠堂的新老師。礙於娘家姐的情面,徐海東成了喻家祠堂的一名“免費生”。
進入學堂,就不能以“臭豆腐”相稱了,吳學伯給徐海東取了個學名——“徐元清”。在喻家祠堂,徐海東根據千古不變的模式,先讀《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後習《四書》、《五經》;先讀書,後開講;先描紅,後大仿,再寫小楷。徐海東的私塾教育時間不長,只有三年半。在這三年半的時間裡,徐海東由一個睜眼瞎,變成了土秀才,為其日後理解革命理論、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然而徐海東小時候自由自在慣了,他那好奇愛動的性格無論怎樣攻讀“聖賢”書也改不了。一次放學後,他搭著桌子板凳爬到祠堂的神龕上去捉蝙蝠,因為神龕架子被蟲蛀朽了,一碰就垮,這下子闖了大禍。姓喻的士紳說污辱了他喻姓的祖宗,找老師大發雷霆,要老師嚴懲肇事的學生。老師一詢問,徐海東說是他幹的。老師氣得不得了,罵他“不成器”,還把他打了一頓。之後,老師出錢賠了神龕,豪紳才算作罷。
起初,學生中的富家子弟見徐海東是老師的外甥,不敢欺侮他。自從徐海東闖了禍,他們看見有錢的老闆士紳一干涉,老師就害怕,便放肆起來。有的從徐海東身邊經過時,故意掩著鼻子說:“臭豆腐臭,好臭!”有的把手指伸進他衣服破了口的地方,一邊撕一邊說:“讓我看看臭豆腐長毛沒有?”
徐海東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他去報告老師,指望得到老師的保護。可是老師不但沒有責怪那些學生,反而說:“你不惹他,他會惹你?快老老實實讀書去!”
那些富家子弟見老師沒把他們怎么樣,就更拿徐海東尋開心。
一次,一個姓喻的財主子弟見徐海東光著腳板上學,便扯了一把柏樹刺撒在徐海東的座位周圍。徐海東沒提防,一腳踩下去腳板上扎進好幾根刺,痛得難受。他很快覺察到這是別人欺他,便咬著牙拔掉刺,沒有吭聲。他知道報告老師也沒用,不如自己想辦法報復。不久他就從窮朋友那裡打聽到了放刺的人,他決心以牙還牙。下午上學之前他到柘樹叢里掰下幾支柘刺帶著,這種刺一頭尖,一頭鈍,尖頭朝上,一放就穩。課間休息時,趁那學生未進教室,徐海東悄悄把刺放在他的坐上。上課時那學生一坐下去,被刺扎得哇哇直哭,教室里的秩序亂了。老師嚴厲追問:“刺是誰放的!”徐海東站起來說:“是我。因為……”老師不等他說完就瞪起眼睛訓斥他:“又是你!”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徐海東的手掌打了三板子。
徐海東挨打後心裡憤憤不平。他埋怨老師不問情由,處事不公,更恨那些財主子弟仗勢欺人。他想:如果他們再欺侮我,我拼著不讀書也要和他們乾一場;哥哥們沒讀書不是一樣能生活嗎?
過了幾天,那個姓喻的富人子弟又把一位窮家學生的臉抓破了。徐海東便邀幾個窮學生一起商量報仇的辦法。他們每人摘了一袋青松球,放學後埋伏在山路兩旁的矮樹叢里,等那姓喻的學生進了“埋伏圈”,便一齊向他投擲青松球,把他打得鼻青臉腫,然後一鬨而散。
徐海東覺得這回出了氣了,高高興興跑回家。他見飯熟了,盛了一碗幾口就吃光了。他想那個姓喻的學生回家以後必定告訴他的財主老子,財主會不會到這裡來大鬧呢?徐海東開始緊張起來。他立即扔下飯碗出門觀察動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