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裕

徐德裕(生卒年不詳):江蘇崑山人。

基本介紹

  • 本名:徐德裕
  • 出生地江蘇崑山
  • 主要成就:主持修建了新澤壩
簡介,概況,

簡介

雍正六年(1728)六月任鎮雄知州。就任伊始,徐德裕“勸農耕,興私塾,聯保甲,興利除弊”,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1729年,徐德裕在鎮雄查田定賦,向朝廷呈奏《條議鎮雄事宜稟折》,提出“坐里完糧”14條措施,取消不利於農民的賦稅,使民眾安居樂業。同時,他還興辦私塾,發展教育,雍正十二年 (1734年)其捐資創建“府屬啟文義學”即為現昭通市實驗國小的前身。完善保甲制度,鎮壓土司祿鼎坤及扁刀說革等的叛亂,保境安民。為此,雍正八年皇帝諭其“鎮雄知州徐德裕擒獲逆黨,安揖居民,亦屬可嘉”。九年,徐德裕因在鎮雄的出色政績,升任昭通知府。鎮雄紳民樹立“刺吏徐德裕遺愛碑”以紀念他。

概況

徐德裕就任昭通知府後首先於雍正十年主持修築昭通府城(亦即附郭恩安縣城)。當時雲南巡撫張允隨提請撥款,由廣南府知府陳克復協助,在大龍洞山南二木那(今昭通老城區)築城,周長2781.4米,城牆內側高3.5米,外側高3.9米。建城門4道,城內主要街道寬4米,並鑿池蓄水供汲飲和灌溉之用。徐德裕是現在昭通城的始建者。
徐德裕特別重視農田水利建設。從雍正十一年起,主持修建了新澤壩(官壩)、新澤溝(官溝),引龍洞水入三多塘(今清官亭池)及上下堰塘供汲飲,並灌溉城西南菜園。主持修建了臘雞寨天梯溝,分利濟河(荔枝河)水灌溉鳳凰山麓田地,修利濟河18道壩。其水利設施灌溉田地約1000公頃(15000畝)。他盡職盡責、克己奉公之精神,在百姓中博得極佳口碑,文獻中多有稱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