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徐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始建於1962年,時稱基礎課部,後稱基礎醫學部,2006年更名基礎學院,2014年易名基礎醫學院,並成立生物科學系。經過五十餘年的建設和穩定發展,學院已成為我校歷史最長、學科優勢明顯、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良的二級學院。

生物學學科現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基礎醫學學科是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生物學學科自2010年以來連續兩期被遴選為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並於2014年獲準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生物學為龍頭、基礎醫學為重點的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優勢學科體系漸顯端倪,推動了學院的跨越式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 外文名:Basic Medicine,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 簡稱:徐醫大(XZMU)
  • 創辦時間:1962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學校類別醫科
  • 主管部門:江蘇省人民政府
  • 本科專業:22個
  • 院系設定:22個專業
  • 校訓:以德載醫,博學創新
  •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銅山路209號徐州醫科大學
  • 知名教師:全國優秀教師2人
師資隊伍,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學科、學緣、學歷、職稱結構合理,朝氣蓬勃,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200人,其中專任教師140人,實驗技術人員51人,專職行政管理人員7人,技術工人2人。學院教師中,教授25人(占18%),副教授46人(占33%);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39人;具有研究生學歷119人(占84%),40歲(含)以下中青年教師具有博士學位37人(占78%)。教師入選各級各類人才計畫項目53人次,其中“全國優秀教師”2人,“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二層次2人、三層次10人;“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2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14人。

教學科研

學院下設教研室12個、實驗教學中心3個(均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承擔全校醫、理、工、管四個門類22個專業的本科生、留學生、繼續教育等各層次的基礎醫學和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5門;主編/副主編教材12部,其中主編教育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省級精品重點教材5部。五年來,圍繞以學生為主體、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宗旨,學院承擔各級教育教改研究課題29項,其中江蘇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4項(重點項目1項);發表教育教學研究論文95篇;獲得教育教學成果獎9項(省級一等獎1項)。

學科建設

學院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開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0年生物學和基礎醫學成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3年生物學成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學院現有省重點實驗室1個,市重點實驗室4個,科研實驗中心2個。2010年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5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4項(面上項目占50%);發表SCI收錄論文110餘篇,最新科研成果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三大綜合性科技期刊之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二等獎3項;已授權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2項。

研究生教育

學院自1985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96年開始與大連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等單位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4年開始獨立招收博士研究生。現有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微生物學、發育生物學),二級學科碩士點11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病原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發育生物學、微生物學、法醫學)。截至2014年,已畢業博士研究生23人、碩士研究生377人,培養了一大批基礎紮實、科研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創新性人才。2014年生物學學科獲準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標誌著基礎醫學院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