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鼎

徐子鼎於1966年出土于山東費縣南張莊鄉台子溝村。經專家確認是春秋戰國時的文物,被國家文物部門鑑定為稀世珍品。國家一級珍貴文物春秋時期青銅徐子鼎,9字銘文,在費縣出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子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費縣南張莊鄉台子溝
  • 出生日期:1966年
簡介,相關介紹,

簡介

徐子鼎於1966年出土於山東費縣南張莊鄉台子溝村。經專家確認是春秋戰國時的文物,被國家文物部門鑑定為稀世珍品。
鼎重十餘斤,圓形,平沿,鼎邊外沿有幾何花紋,工整細緻,並鑄有十餘個類似甲骨文字圖形的銘文,其中有“徐子氽鼎”四字,筆畫清晰。鼎端鑄有兩個如三股麻繩擰成得麻花狀花紋的鼎柄,鑄工精良。
徐子鼎徐子鼎
據專家是一步考證,此鼎為東周列國時期,徐國王子赴蒙山祭祀時的祭器
“徐子鼎”這件罕見珍品的出土,顯示了兩千七百多年前當地先民鑄造青銅工藝的輝煌成就,為費縣近三千年的文明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也反映了當時人類對大山河川的崇拜的虔誠。
此鼎出土後,曾先後在山東和北京博物館展出,受到考古學家的重視。

相關介紹

看徐國及徐姓的發展從“徐子鼎”的出土
1966年9月,山東費縣南張莊鄉台子溝村在修建水庫時出土了一件青銅鼎,即:“徐子鼎”。當相關資料在《考古》與《文物》上發表後,有關專家對此比較重視,但是沒有對此進行比較細緻的考證。最近,以研究徐國歷史、深入開拓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為主旨的徐國歷史研究會成立後,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對徐國歷史研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及熱情的支持。隨著該項研究的深入,在我縣出土的“徐子鼎”亦引起了重視。下面本人就該鼎的出土及相關問題的一點看法簡論如下:?
徐子鼎徐子鼎
早在遠古時期,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主要生活著四個大的部落群體。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黃集團(亦稱華夏集團);東部的東夷集團;南部的苗蠻集團;東南沿海的百越集團。而徐姓的遠古始祖就是東夷集團中的重要首領少昊。 東夷集團是以鳥為圖騰的部落群體。這是因為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各種鳥類棲息與候鳥遷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這兒的人,自然以捕鳥為食,以鳥羽為衣,處處依賴鳥類作為主要生活來源,最後發展到以鳥為圖騰崇拜。隨著對鳥的圖騰崇拜的加強,逐步開始以鳥為氏族、部落的名稱和標誌,再慢慢發展成姓氏。?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曾被寫作“少皓”、“少皋”等名摯,從少昊的名字中,同樣可以看出其與鳥的關係。摯,即鷙,是一種猛禽。少昊的誕生,存在多種說法,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其中一種傳說是其母女節,也稱皇娥,夜夢流星人懷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開始時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族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至,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於曲阜,並將所轄部族以鳥命名,分為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五個部族,在這五個部族之外,又分祝鳩、鵑鳩、鸕鳩、爽鳩、鶻鳩五個氏族,以及鵲雉、鶓雉、翟雉、鵜雉、暈雉五個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個扈氏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位期間,修太昊之法,以鳥名為官名,設工正和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並觀測天象,制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在他的帶領下,東夷集團得到很大發展。?
少昊去世後,東夷部落聯盟由黃帝的孫子,二十歲的顓頊接掌。顓頊深得少昊信任。少昊去世,顓頊繼位,成為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不久,將統治中心遷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陽一帶,許多東夷部落也跟著內遷。遷回中原後,顓頊又繼承了祖父黃帝原擔任的炎黃部落聯盟首領的職務,身兼炎黃與東夷兩大部落聯盟首領,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後,年近百歲的顓頊方才去世。?
作為少昊後代的徐姓與顓頊發生關係是在顓頊之後。在所有的徐氏家譜中,大致為:黃帝→顓頊(黃帝的孫子)→大業→皋陶→伯益→若木… … 。若木的父親是伯益,伯益的父親是皋陶,皋陶的父親是大業,大業的曾外祖父就是顓頊 。而徐姓的血緣始祖就是若木。?
相傳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伯益在大禹治水過程中,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致於大禹治水成功後,向舜匯報時竟說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舜大為讚賞,賜他為嬴姓,並將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給他為妻,後為他生下兩個兒子:大廉和若木。舜還對伯益說:“咨爾費,贊禹功,其賜而皂游,爾後嗣將大出。”舜的話果然沒錯,伯益的贏姓後裔後來分衍出徐、黃、趙、秦、江等十多個姓氏,俱尊他為血緣始祖。 伯益的次子若木因父親有功,所以封他於“徐”,建立徐國。徐國作為諸侯國,歷經夏、商、周代,當時的徐國,其管轄的區域大致在今安徽省泗縣為中心的皖東北地區、江蘇省的西北部以及山東省的南部地區。而山東南部,主要是指如今的棗莊、臨沂、費縣、臨沭、郯城以及今江蘇省的贛榆等地。這一地區,基本上就是徐姓最早的發源地。在此居住的徐氏子孫,已經是一個大姓了。周穆王時,也就是徐國的32世孫徐君偃,即徐偃王時期,由於偃王治國有方,素以仁義聞名於世,因此徐國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國力不斷增強,統治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據史料記載,當時“三十有六國”、“地方五百里”,範圍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蘇、魯、豫、皖的部分地區。而當時周穆王不問國家大事,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於是產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於是他自稱為徐偃王,率領各國聯軍向周國進軍,周穆王知道這個訊息後馬上返回京城,調兵前去鎮壓。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進彭城一帶的山中。這座山後來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後徐偃王被殺,但周穆王仍封其子宗於徐為徐國國君,繼續管理徐國,人稱“徐子”。從宗開始,徐國又相傳了11世至章禹,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徐國被吳王闔閭所滅。徐國滅亡以後,徐國的後裔仍以國(徐)為姓,代代相傳。古徐國經過了夏、商、周、春秋,直到戰國初期,歷時一千多年,在漫長的歷史中,徐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的徐國史和燦爛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樸的徐國民風。?
據傳:伯益,也被寫作伯翳、化益等,或只稱益,這是因為伯本來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於費(音畢),因此又叫大費(畢)、貫侯。由於原來少昊的贏姓氏族是以鳳鳥為圖騰,伯益被賜姓贏後,自然也就以鳳鳥為圖騰,成為贏姓正統。?
另據傳:皋陶有六個兒子,其餘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後陸續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國,只有長子大費(音閉),又稱伯益,與他長期共同輔佐舜和大禹,居功至偉,被舜賜為贏姓,繼承贏姓正統,也就是當上少昊遺留下來的贏姓部落首領。自此之後,他的兄弟,繼承了偃姓,向南發展,偃姓及後來所產生的姓氏即奉皋陶為血緣始祖,而贏姓及所產生的姓氏如秦、徐、趙、黃等則奉伯益為血緣始祖,其後裔主要居留在山東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
根據以上兩點,“費”,一為地名,一為人名,本人認為,費應當是以地名為主,人名次之,人在費地所居,名依費地所起。也就是說,費縣,曾是伯益及其後代生活居住及活動的地方。雖然到了後期,特別是若木時期,主要活動地點不在費地,但是,“費”也應當在其的勢力範圍之內。在費縣出土的“徐子鼎”就是有力的佐證。?
年9月,費縣南張莊鄉台子溝村在修建水庫,此文物出土時是在當時東龍崗村負責的工段里取土時發現的(筆者曾到東龍崗村去尋找當時發現這批文物的村民,但該村民不幸病故),出土地點在台地西北附近約二米深處,據當時現場旁觀者反映,首先發現了一黑灰色的陶罐,下面又疊放著兩個銅鼎和許多陶器,共出土有二件青銅器及大量陶器(陶器被認為沒有價值而被當場破壞),其中一件即為“徐子鼎”。出土後當即被負責修水庫的領導葛學禮、胡文芳將文物帶到了指揮部,隨後上交到縣文化館。該鼎圓形、平沿、圓唇、索狀立耳、腹部微鼓、近蹄形足。腹部飾有變形蟬紋,工整細緻。下腹部外側鑄有“余(徐)子氽之鼎百歲用之”九個銘文,字跡工整、筆畫清晰。通高21.5厘米,口徑24.3厘米,重3200克,鑄工精良。該鼎是春秋時期文物,理應為徐國王子赴蒙山祭祀時的祭器。?
“徐子鼎”這件罕見珍品的出土,顯示了兩千多年前當地先民鑄造青銅工藝的輝煌成就;反映了當時人類對大山河川的崇拜;特別是此鼎出土後,對考證與研究徐國及徐姓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省和中央文物部門有關專家曾專程來費縣觀看與研究,“徐子鼎”還曾先後在省博物館和北京市博物館展出,受到考古學家的重視。經有關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件難得精品的出土,為費縣悠久的文明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