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索

後索

後索是脊髓白質的一部分,位於後正中裂與後根之間,內含薄束、楔束及逗點束。薄束傳遞同側下半身的深感覺及識別性觸覺,位於後索內側面。楔束傳遞同側上半身的深感覺和識別性觸覺,位於後索外側面,只有在胸4以上才出現。在薄束和楔束之間有一分離清楚的緻密小束稱逗點束,這是後索內長纖維的側支集合而成的束,下行進入鄰近的脊髓節段,具有節間聯繫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後索
  • 外文名:posterior funiculus
解剖結構,後索,脊髓,脊髓白質,

解剖結構

後索

脊髓後索主要由上行的感覺傳導束組成,它被脊髓後中間溝分為內、外兩部,它們均接受脊髓後根內側部傳來的纖維,內側的稱薄束,它由胸中部以下的本體感覺(為肌肉、肌腱、關節等的位置和運動感覺)和精細觸覺的神經纖維組成;外側的稱楔束,它由胸中部以上的本體感覺和識別性觸、壓覺的神經纖維組成。薄束和楔束的纖維經腦內中繼後,最終傳至大腦皮質,引起本體感覺和識別性觸、壓覺。
後索主要傳導上、下肢的肌肉和關節的運動感覺。即本體感覺和識別性的觸、壓覺(兩點辨別覺、實體覺)。如後索損傷(脊髓癆),在損傷平面以下同側的本體感覺和辨別覺完全消失;由於牽張反射減弱,肌張力減退,運動感覺消失,則形成感覺性運動失調。損傷者走路時搖擺不穩,立正閉眼時左右搖擺不穩。

脊髓

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位於椎管內,呈扁平柱形,上端平枕骨大孔和腦相續,下端呈圓錐形。成人的圓椎末端在第一腰椎下緣,全長約45厘米,平均重30克,在頸部與腰部有兩個膨大,與四肢功能有關。從橫切面上看,中央為蝴蝶形灰質,周圍由白質組成。灰質中央有中央管切面。灰質向後外突出的部分為后角,與脊神經的後根相連,內含中間神經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為前角,內含運動神經元,其纖維構成脊神經前根;側角內含植物性神經元。白質由神經纖維組成,按位置可分前索、側索和後索。分別把腦和脊髓及脊髓內各段聯繫起來。脊髓的功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傳導功能,來自大部分器官的神經衝動,先經後根入脊髓,後經上行傳導束到腦,腦發出的大部分衝動,通過下行傳導束傳到脊髓,再經前根傳至全身大部分器官。二是反射功能,脊髓灰質中有許多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排便、排尿等內臟反射和膝跳反射、跖反射等軀體反射。正常情況下,脊髓的反射活動都是在高級中樞控制下進行的。當脊髓突然橫斷,與高級中樞失去聯繫後,會產生暫時性的脊休克。脊髓損傷可中斷某一水平的生理功能。目前由於醫學進步,許多脊髓損傷病人已有可能恢復其生理功能。

脊髓白質

白質主要成自縱行的有髓纖維,因含髓磷質較多,所以呈現白色。白質借脊髓的縱溝分為3個索。前正中裂與前外側溝之間為前索;前、後外側溝之間為外側索;後正中溝與後外側溝之間為後索;在灰質前連合的前方,有連線兩側白質的橫行纖維,叫白質前連合。白質中的縱行纖維組成脊髓與腦之間的上下通路。常常是起始、終止、走行和機能相同的纖維集聚在一起,形成纖維束或傳導束。纖維束一般是按它的起止命名。在成人脊髓的切片上,各束境界不易分清,在胎兒脊髓切片上,由於各束髓鞘化時間不同,染色的深淺不一,比較易於分辨。對於纖維束的研究方法很多,經常利用潰變染色切片,依據潰變的位置和形態追蹤纖維的行徑,脊髓的纖維束包括上行纖維束、下行纖維束和固有束。長距離的上、下行纖維束位於外周,而短距離的固有束則緊貼灰質的邊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