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鄉

後壁鄉

後壁鄉位於台灣台南縣北端,北以八掌溪與嘉義縣水上鄉、鹿草鄉相鄰,東鄰白河鎮,西鄰鹽水鎮,南接新營市、東山鄉。該鄉地處嘉南平原中段,系由八掌溪及急水溪沖積而成,東北方地勢稍高,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壁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台灣台南縣北端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歷史沿革,交通狀況,自然資源,旅遊資源,著名特產,教育機構,

歷史沿革

後壁鄉舊稱“侯伯寮”,因位於“頂茄苳”後方,當地人也以台語慣稱“後壁寮”(即後面的意思)。日據時期在此設鐵路車站,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在此地設“後壁莊”,劃歸台南州新營郡管轄,戰後改設台南縣後壁鄉至今。
後壁鄉正好在嘉南平原的中心地帶,溝渠交錯,阡陌縱橫,水利發達,灌溉方便,是台南縣的大穀倉,縱貫公路鐵路與高速公路鐵路,將其一分為二,形成東西暸大鄉境,西半部是農村景觀,東半部似有小市鎮型風貌。後壁鄉最早拓墾的地方是上下茄苳和本協一帶,約在明鄭清初時,日據時期黃家兄弟由後菁寮遷到後壁村一帶拓墾經商,帶動整體發展。而後菁寮地區也興旺到戰後初期,現今轄內有21村,北接嘉義縣,西臨高速鐵路嘉義站的太保市約八公里,交通方便。

交通狀況

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
後壁車站
台1線
縣道172甲線

自然資源

旅遊資源

黃家古厝
後壁火車站附近,有一幢聞名全省的巨屋黃厝,位於後壁村四O號,是一幢全省現存少數的四合院房屋。屋舍古色古香,左右兩邊還有兩排的外護,門前闢為西式花園,結構雄偉,頗為壯觀,被列為台南縣的一級古蹟,每天都有不少人前往參觀,中央及省府有意保存該古厝,很有可能升級列管。,建造於民國十三年,經過兩年才落成,其木雕刻之精巧,頗負盛名。門廳上橫寫著:“紫雲衍派”四個大字,正廳上懸有一匾,橫書:“肯構肯堂”四字,主要對聯:
度量當心周而不比,權衡在於得乎中庸。
東平王格言為善最樂,司馬公家訓積德當先。
常棣樹榮性歸友愛,紫荊花茂瑞兆人和。
一這幢巨屋可以表現出日治時期台胞眷念祖國,處處建造富有中土氣味的住宅。
菁寮黃家古厝
建於1928年,立面為仿文藝復興式,後屋身為閩南式建築,外觀文藝氣息濃厚,為一座融合傳統與西洋風格的建築物,一般人稱做“西洋樓仔”。
正面有雙柱式造形及洗石子的山形牆,牆額上有雙排文字,上為黃氏堂號“紫雲荔園衍派”,其下“AD1928”為西年的建築時間,“JD2588”是日皇年代,而“Shinj Yun Kow。”則系黃氏店號“黃振順”之意。兩側間則都是八角凸出式廳堂,側間正面也作山形牆,後側則是形式較簡約的欄桿。屋之後面亦作山牆形,其上書寫黃姓祖籍“江夏”。
菁寮 聖十字架堂
“後菁寮聖十字架堂”,坐落於後壁鄉菁寮國小斜對面,隸屬“聖方濟各教會”一系,民國五十五年(一九五六)以“十字聖號”在本地傳教,而這座帶有德國傳統教堂或城堡神秘氣氛的教堂,則建於一九六○年。
教堂的設計人哥特佛萊德 波姆(Gottfried Bohm),德國人,國際級建築設計師,一九八六年榮獲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普立茲獎,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更讓我興奮的是,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竟落在台南縣純樸的後壁鄉後菁寮。
從建築外觀來看後菁寮天主教堂,造型獨特,“包覆鋁皮的銀色陡峭角錐尖頂,直入天空,與傳統紅牆紅瓦,低矮樸素的街屋及合院民宅,形成強烈的對比,且成為當地明顯的地標”。
教堂分為四部份:鐘樓,洗禮堂,聖殿,聖體宮,都是陡峭角錐尖頂造型,四個頂尖處各有一代表性的飾物:雞,鴿子,十字架,皇冠。整座教堂的主要結構方面,以清水混凝土為主,而內部的處理更展現流動開放的空間效果,深紅色的細格子落地木門窗,木格子高窗,不規則紋樣的小塊花玻璃……,有人說這座教堂頗具法國,德國教堂風味。
後壁車站
後壁車站是台鐵在後壁鄉境唯一停留的一站,俗稱後壁車頭,在台鐵縱貫線屬於三級車站。
後壁車站建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當時車站附近是一片荒野,罕無人跡;後來黃冬(黃坤虎父親)兄弟在此共同經營“黃振興合資會社”,召雇海口人來此耕作後,逐漸形成一個新村落,人稱車頭村,之後車站附近逐漸成為後壁鄉的區為中心。
民國三十年,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後壁車站因而傾斜,經過兩年改建,成為現有的樣式,牆身仍為木造,作魚鱗板狀,基座為洗石子。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台南縣政府在後壁車站前廣場進行景觀美化工程,車站又呈現新的風貌。
後菁寮阮宅
阮宅古厝近三十七坪,原是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林姓 望族的祖厝,之後林家家道中落,就賣予後壁許遷,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後菁寮現址。後來許家亦式微,又轉賣與阮謙,聽說所花的錢在當時可以購買三甲良田。民國四十八年阮謙過世,這棟古厝連同中藥鋪就由其六子阮齊繼承,即今屋主。
阮宅為木造閣樓式建築,全屬大陸福杉,立面是三間起街屋店鋪形態。 宅第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材榫接而成,未見一釘一鉚。兩側原為木板的條窗,現改成玻璃窗,門楣上掛有“金德興”店號,是民國十四年書法家“景塘”的墨寶;其下的八卦形門印,各有松,鶴和竹,鹿的浮雕,分別意寓松鶴延年和竹鹿長青。
屋內可看見木造閣樓,原是臥房,後來改設為棧間(倉庫)。室內右半邊為阮家家傳中藥鋪,黝黑的藥櫃與櫃檯,異常珍稀。由於宅第古樸,常有電視劇來借景拍戲, 如早期公視的“春花夢露”,中視的“金色夜叉”等等,大愛電視台也來曾來借景拍片。
中藥鋪後還有一座院落,這是民國二十四年前後阮謙所建,屬正身五間起的傳統建築,目的是屋主生活起居之地。
烏樹林糖廠
烏樹林糖廠創設於 日治時期的明治四十三年〔1910〕,到了昭和二年〔1927〕,烏樹林製糖所出售給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民國三十五年五月,政府成立了台灣糖業有限公司,烏樹林糖廠歸設於麻豆總爺的第三區分公司所管。民國三十九年七月,台糖撤銷分公司制度,實施總廠制,這時烏樹林糖廠才改由新營總廠所管。
烏樹林糖廠台糖鐵道烏樹林糖廠台糖鐵道
到了民國六,七十年代,國際糖價迅速下滑,加上南部農民因水源問題獲得紓解而轉種稻米,台糖產量迅速萎縮。民國七十二年七月,烏樹林糖廠和小港糖廠製糖工場關閉,烏樹林糖廠組織撤銷,烏樹林糖廠這個名字走入歷史。
民國七十六年四月一日,台糖新營廠就在廢棄的烏樹林糖廠內成立台糖精緻農業發展中心〔TSCOPC〕,專門從事蘭花的栽培。幾年下來,烏樹林精農中心成了台糖最大的蘭場,台糖的蝴蝶蘭在國際市場也占有了一席之地。烏樹林精農中心以生產蝴蝶蘭苗外銷為主要業務,除供應國內市場需求外,還外銷至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地。除了蝴蝶蘭苗之生產外,精農中心尚栽植其他蘭類,如文心蘭,石斛蘭,加德利亞蘭及拖鞋蘭等,亦栽植各類觀賞植物如非洲蓳及仙人掌等。
民國八十年代末,一位台南藝術學院研究生曾吉賢因一次拍攝紀錄片的機會而來到荒廢的烏樹林車站。因為這樣的機緣,曾吉賢在完成紀錄片後,就與指導老師林信誼說服新營廠廠長鐘辛勤,副廠長黃秀雄等人,把烏樹林車站重新整建,修復與改裝以前運載甘蔗的機關車與蔗箱車。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台糖公司新營廠舉行了烏樹林驛頭建站六十周年系列活動,趁此推出“五分車懷舊之旅”,以十節運蔗車廂改裝成為田園列車廂載著遊客由烏樹林站出發到頂埤站,讓遊客欣賞田園風光,同時在烏樹林糖廠內也展示各年代火車頭,台糖鐵道文物等。從此以後,搭乘五分車成了一股持續不退的熱潮。
上茄苳埤水庫
上茄苳埤位於嘉田村,昭和十七年〔1942〕三月完工,集水面積五百五十七公噸,蓄水面積三十三公頃;其上游有將軍埤,是一座匯集上游農田排水與灌溉剩餘水而成的灌溉埤,埤水主要供應上茄苳水利小組的雙期作一百四十四公頃水稻用水。水埤堤防長九百七十公尺,南側設水閘門,可經導水路自然引灌,西南側有放水設施溢流堰一座。
上茄苳埤旁有小南海普陀寺,地近白河蓮潭社區,環境清幽,假日遊客如織,廟方亦積極開闢環埤道路,交通十分便捷。因普陀禪寺名氣日盛,上茄苳埤水庫之名漸漸被小南海所取代。

著名特產

稻米
芭樂芭樂
芭樂

教育機構

高中職
後壁高中
初級中學
南縣立後壁國中
台南縣立菁老國中
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後壁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菁老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安溪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新東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永安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樹人國小
台南縣後壁鄉新嘉國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