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園作迴文詩

《後園作迴文詩》是南北朝時期南朝齊詩人王融(一說梁元帝蕭繹)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詠後花園的詩,也是一首迴文詩,正讀、逆讀含意互相補充。詩句正讀是由遠景寫到近景,依次從遠處的山中小徑,山上石頭寫到近處的花鳥、樹蟬;逆讀則由近景寫到遠景,依次從近處的花鳥、樹蟬寫到遠處的山石和曲徑。後園的全景隨眼移動,游賞興致借景傳出。全詩順讀迴誦音節諧和,琅琅上口,構思巧妙,對仗工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後園作迴文詩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漢魏六朝詩選》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王融(一說梁元帝蕭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後園作迴文詩
斜峰繞徑曲,聳石帶山連。
花餘拂戲鳥,樹密隱鳴蟬。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後園:此處後園即王融自家後園。
2.迴文詩:迴文詩傳雲起自苻秦時竇滔蘇蕙的《織錦圖》,後來文士時或仿作。中國文字組成詞句相當靈活,而且字詞一經顛倒,含義即顯差別。由回文詞組可聯綴成回文句,再由回文句即可結合為迴文詩,它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詩歌體。回文能作一種特殊辭格,不得純以文字遊戲觀之。五言迴文詩大抵每句的一二字和四五字各構一個詞組,中間甚具關鍵性的第三字常用動詞系聯,在順讀和逆讀時,往往造成前後的主謂詞組與偏正詞組遞相更換,從而意義發生改變。因此五言迴文詩較之七言迴文詩容易作,但也容易流於平板。
3.花餘(yú):花殘。

白話譯文

正讀:
山峰緩緩傾斜,一條小徑蜿蜒環繞於斜峰之間,山上多石,石頭聳拔如屏如林,山連山,石連石。
春天已盡,枝頭只剩殘花,活潑的鳥兒時時從花底掠過,花樹漸成濃蔭,碧樹蔥蘢中時時傳出蟬聲。
逆讀:
一片蟬鳴聲響遍園林,然而聞其聲不見其形,那蟬已隱入蓊鬱的綠樹叢中。鳥兒嬉戲在花間,它們拂過花梢輕躍枝頭,振動了枝上的殘花。
園中山勢綿延,亂石嶙峋,一塊塊矗立的石頭高高聳起。曲徑縈迴繚繞,依稀可辨,通向峰巒幽深之處,山勢向下緩緩傾斜,漸遠漸低。

創作背景

古代藩王權貴的花園規模宏大。例如漢代劉武營建的梁園,竇武奪占的沁園,皆系歷史上的名園,曾被詠於詩歌,寫入文章。王融在齊武帝時歷任秘書丞、丹陽丞、中書郎等職,此詩所描繪的後園,便是王融自家的後園,也是峰繞山連,包容廣袤,極具宏麗大觀。這首詩系王融於後園即景吟成,時令當在夏初。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具迴文詩的典型句式結構,然因其構思佳妙,措辭精當,使迴文詩與正文意義適相補充,從而更豐富了全詩意境,無妨將順反讀連成一氣,作為八句詩來賞鑒。
先看正讀,是出遠景收入近景。首句“斜峰繞徑曲”。總敘峰勢傾斜坡陀,而非陡峭絕壁。一條小徑蜿蜒屈曲,環繞於斜峰間。斜峰為小徑所穿插,遠望峰徑出沒,明滅可見。“斜”和“曲”交織在一起,呈現出一種角度美、曲線美。峰中出徑,圖景大中見小。作者用擬人手法,把峰的態勢、徑的位置、峰與徑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
“聳石帶山連”。補敘山上多石,而且逐處聳拔,仿佛破土而出,紛呈異狀。山連山,石連石。合觀前句曲徑,由峰前繞峰後,自峰下及峰顛,可想像出石列如屏如林,漫山夾徑,從中展示出平遠、深遠、高遠的“三遠”境界。“聳”和“連”以立體結合平面。石遍覆山,圖景是小中見大。作者仍用擬人手法,概敘石的形狀、山的構成、山與石的關係,盡皆包舉無遺。劉熙載藝概·詩概》云:“詩中言景,既患大小相混,又患大小相隔。”此詩可謂恰到好處。
“花餘拂戲鳥,樹密隱鳴蟬。”寫出了滿園花樹。暗示春事已盡,節交夏令,枝頭只剩餘花,葉茂漸成濃蔭,花樹中復點綴著戲鳥和鳴蟬。鳥主要寫其活動,那活潑快樂的鳥兒,時時從花底掠過。“戲鳥認花枝”,生趣盎然。蟬主要寫其聲音,園中碧樹蔥蘢,可以藏得住鳴蟬。濃蔭中續續傳出蟬聲嘒嘒,翳葉抱枝的蟬,正在自鳴得意。這兩句在園景的輪廓添上濃抹,加上工筆,構成一幅紅稀、綠稠、花鳥動、樹蟬靜、動中見態、靜中傳聲的悠美圖畫。
再看逆讀,卻由近景拓出遠景。首句“蟬鳴隱密樹”。先寫所聞。一片蟬噪,流響遍傳園林,然而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那鳴蟬已隱入蓊鬱的綠樹叢中。
“鳥戲拂餘花”。接寫所見。一群鳥兒正在花間嬉戲,它們快拂花梢,輕躍枝頭,振動了枝上殘花,於是落英紛紛飄墜。“鳥散餘花落”,場面熱鬧,引人入迷。
“連山帶石聳,曲徑繞峰斜。”賞景擴及全園。園中山勢綿延,山上亂石嶙峋。全山仿佛藉石頭而連成,復又牽帶著一塊塊矗立的危石,一齊向空高高聳起。這曲徑兩側也布滿犖确亂石,行徑甚微,縈迴繚繞,通向峰巒幽深之處,依稀可辨,而這翠峰峰勢向下緩緩傾斜,漸遠漸低,色彩也漸淡化了。飽覽後園全景,逸興遄飛,自是不言而喻。
作者僅使用了兩組對偶句,反覆顛倒,騰挪化變,渲染園林風光,攄寫游賞興致,發抒歡娛情懷。隨景移而遍觀,借奇景而寓情,托物性而傳意,情景自然交融。遣辭出神入化,如用一“帶”字寫出石依附山,山牽動石;用一“拂”字寫出鳥滑花底,花為鳥觸。這些均足以感染讀者,加之正、反文全用和諧的平聲韻調,使人迴環吟誦,愛不忍釋。

名家點評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曹旭《齊梁蕭氏詩文選注》:首二句寫園中怪石,“斜峰”、“聳石”使得園中之景顯得頗為雄壯。後二句寫園中細緻之景,花與鳥仿佛在相互嬉戲,樹葉甚密,但聞蟬鳴而不見蟬。“花余”句寫疏景,“樹密”句寫密景。由此可見該詩短短四句,卻壯與纖,疏與密巧妙結合。

作者簡介

此詩的作者有爭議。一說此詩為王融所作。《詩紀》題作粱元帝詩,恐系因風格相近而誤。一說《回文類聚》將此詩誤列王融名下。《詩紀》云:“此詩《藝文》次王融迴文詩後,然觀簡文諸人和詩,知此詩為元帝作,《藝文》逸名耳。”蕭綱有《和湘東王(蕭繹)後園迴文詩》一首,順讀、倒讀都是風景絕句:枝雲間石峰,脈水浸山岸。池清戲鵠聚,樹秋飛葉散。
王融(466-493),南朝齊詩人。字元長。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齊武帝時歷任秘書丞、丹陽丞、中書郎等職。竟陵王蕭子良以為寧朔將軍軍主。鬱林王蕭昭業嗣位,收融下獄賜死。他的詩清麗婉約,講究聲律,是永明體的代表濤人。著作有《王寧朔集》。
蕭繹(508-554),即梁元帝。字世誠,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梁武帝蕭衍第七子,蕭綸之弟。幼時聰敏,博覽群書,下筆成章。初封湘東王。侯景廢簡文帝、豫章王自立,蕭繹命王僧辯平定侯景,即位。在位三年,為西魏人所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