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母豬

後備母豬

後備母豬是豬生產學的術語,一般是指被選留後尚未參加配種的母豬。在多數種豬場及某些情況下,也指青年母豬、雌性豬被選留種用後到它第一次分娩時的豬。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後備母豬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介紹,挑選,肢蹄,乳頭,自身,同胞,母系,性能評價,配種,飼養管理,成活率因素,做好產前準備,注意保溫、防寒,接好產,仔豬要吃足初乳,固定奶頭,及早補料,勤觀察,防好病,斷好奶,

介紹

關於後備母豬的定義說法不一,矛盾主要集中在它的結束時間。因為養豬生產學中對於雌性豬在初次配種後到分娩的時間沒有一個專業術語。然後,雌性豬在初次參加配種後還有返情的可能。前者可作為行業約定的定義,但從細節劃分和科學嚴謹方面考慮,後者定義要略好於前者。
一般後備母豬用於補充因年齡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豬,從而使生產母豬保持以青壯齡為主的組成結構。

挑選

養豬生產中,須不斷更新母豬,即在淘汰發情遲緩、年老體弱、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礙母豬的同時,及時挑選優質良種後備母豬補充生產。所謂後備母豬,就是指子豬育成到初次配種前留做種用的母豬。在養豬實踐中,挑選後備母豬技術性很強,貫穿其生長發育全過程,要依據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種綜合性能及表現進行全面考察。

肢蹄

肢蹄問題是後備母豬不能留種的第二大原因。裂蹄和關節腫大的後備母豬在將來的使用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問題。

乳頭

乳頭對於所有後備母豬的乳頭都必須進行外觀評價及評分。應當排斥任一側有效乳頭數低於7個、存在瞎乳頭、乳頭間距或位置太差以及翻轉乳頭的母豬。外陰對外陰的檢查主要集中在大小、形狀及受傷情況,應選擇外陰發育良好的母豬。另外,陰戶向上翹起的母豬發生子宮炎和膀胱炎的可能性較高。

自身

優質後備母豬自身生產性能標準:外形(毛色、體形、頭形、耳形等)符合本品種的標準,且生長發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寬長,後軀大,體形豐滿,四肢結實有力,並具備端正的肢蹄,腿不宜過直;有效乳頭應在7對以上(瘦肉型豬種6對以上),排列整齊,間距適中,分布均勻,無遺傳缺陷,無瞎乳和副乳頭;生殖器發育良好,陰戶發育較大且下垂、形狀正常;出生重在1.5千克以上,28日齡斷奶體重達8千克,70日齡體重達30千克,且膘體適中,不過肥也不太瘦。在初配前再進行1次篩選,凡性器官發育不理想、發情周期不規律、發情現象不明顯的母豬應及時予以淘汰。

同胞

同窩子豬胴體性狀好,整齊度高,個體差異小,同胞中無疝氣瞎乳隱睪、脫肛等生理遺傳缺陷

母系

後備母豬必須來自產子數多、哺育率高、斷奶窩重較高的良種經產母豬,以選留2胎~5胎母豬的後代為宜。後備母豬的父母應生產能力強、抗逆性好、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等。

性能評價

生長速度後備母豬的生長速度應該是同批次豬中最快的50%~60%,因為充足的生長能保證母豬的生殖器官發育良好。同時,生長速度較慢的後備母豬也可能出現初情期太晚及使用壽命太短等問題。繁殖性能一般選擇產仔數高、斷奶窩重大的高產母豬後代作為後備母豬。背膘厚度背膘厚度的標準會因品種、環境和終端市場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豬的蹄板腐爛,不宜留種豬的蹄板腐爛,不宜留種

配種

一般後備母豬的配種日齡在220天~230天左右,此時的體重約在130kg~140kg。

飼養管理

瘦肉型後備母豬如果自己選留,要求在60公斤前從育肥豬群內撥到後備母豬圈內飼養。不能以育肥豬的方法一直養到配種前。如果從外面購買後備母豬,也要求在60公斤前購買。如果購買得太晚,母豬體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豬的方式飼養的,對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購入的後備母豬太晚,到自己豬場後沒有足夠的時間適應,很可能造成繁殖失敗。
從60公斤以後進入後備母豬培育階段,飼養管理不同於育肥豬。每天生長速度保持在500克~600克左右即可。這要求適當控制後備母豬的飼料量。建議改成每天飼餵2頓,最好飼餵濕料。後備母豬的飼料最好單獨配製,飼料蛋白質、胺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水平要求略高於育肥豬。這樣有利於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壯的後備母豬。
當後備母豬達到7月齡、體重達到110公斤以後,注意觀察母豬的初情期。要求在第二個發情期配種。配種前可增加飼料量,促進多排卵,多產仔。
從外面購買後備母豬,一定要從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豬場購買。新買來的後備母豬應當隔離飼養一段時間(一般4周~6周),不能立即與本豬場豬混群,容易暴發傳染病。在隔離觀察期間,做好各種疫苗接種,注意觀察後備母豬的健康狀況。如果一切正常,就要開始接觸本場豬群,讓後備母豬適應本場的微生物環境,增加抵抗力。這種接觸應當循序漸進。可讓後備母豬接觸本場健康老母豬。增加接觸本場老母豬可讓後備母豬產生強有力的免疫力,保證繁殖成功。
管理上應當增加後備母豬的活動面積,保持圈舍衛生,訓練後備母豬良好衛生習慣,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驅蟲。

成活率因素

春季氣溫回升,正是產仔豬的季節,但是由於受氣溫忽高忽低、溫差較大等諸多因素,影響了仔豬的成活率。因此,必須注意做好以下九點。

做好產前準備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豬乳房、乳頭及外陰部附近的清潔和消毒,並對分娩圈舍或產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當天對母豬飼餵少量飼料或不餵料,以免母豬吃的過飽而影響仔豬的產出。另外,要準備好碘酒,結紮線、剪刀等工具。

注意保溫、防寒

新生仔豬最適宜溫度為:1日齡~3日齡30℃~32℃,4日齡~7日齡28℃~30℃,8日齡~14日齡25℃~28℃,15日齡~30日齡22℃~25℃,31日齡至分窩維持在22℃,冬春季節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母豬產仔前,產仔箱應達到要求溫度30℃~32℃,使仔豬有一個溫度舒適的環境。

接好產

母豬產仔時飼養員必須在場,仔豬出生後及時用毛巾擦去口內鼻外粘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淨全身,然後在距仔豬臍部3厘米~4厘米處將臍帶剪斷,塗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內。對於假死的仔豬,可採取在鼻部塗擦酒精等刺激動物或針刺等方法進行急救。

仔豬要吃足初乳

初乳對仔豬的抗病防病和成活發育非常關鍵,應讓仔豬儘早吃初乳,對弱小仔豬應給人工輔助,以增加體力,恢復體溫,補充水分等。

固定奶頭

固定奶頭應堅持“自選為主,適當調整,控強扶弱”的原則,方法是:先讓仔豬自行選擇奶頭,再按體重大小,體格強弱進行調整,一般是把弱小仔豬圈定在母豬中前部乳頭吃乳,強壯的固定在後面,這樣可使同窩仔豬生長整齊良好,不出現僵豬,也可避免仔豬為爭奪乳頭而咬破乳頭。

及早補料

在7~10日齡時,給仔豬料槽內放入少許乾淨和新鮮的乳豬場料進行誘食,亦可將仔豬料放在乾淨的地面上,讓仔豬效仿母豬採食,投餵量要由少到多,並保證每天給仔豬料都是新鮮的。

勤觀察

仔豬出生後五天內,要有專人輪流看護值班,隨時觀察仔豬的發育、吃奶、吃料,糞便等情況,若發現仔豬瘦弱,就要適當補充精料,發現仔豬拉稀或不食,要及時診治,還要勤清點仔豬頭數,以免母豬壓死仔豬。

防好病

首先要防疫。在仔豬處理完臍帶,擦乾身上的粘液後,隨即肌肉注射豬瘟單聯苗,1頭份劑量(150免疫單位),1小時後再吃初乳。二是要防貧血。可用2毫升右旋糖酐鐵鈷注射液,在仔豬3日齡時肌肉注射。三要防下痢。首先在母豬產前15天注射仔豬黃白痢多價苗;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潔衛生,經常消毒,不讓仔豬亂飲髒水。四是防治母豬產後疾病。要及時觀察母豬的呼吸,體溫,糞便及乳房情況,以防患產後疾病,影響泌乳和仔豬生長發育。五要勤消毒。每月用百毒殺、abb、1210等消毒藥交叉使用消毒豬舍和用具等。

斷好奶

一般在30日齡後即可斷奶,最好採用移母不移仔斷奶法,儘量做到飼料、環境、管理三不變,以防仔豬發生應激反應,以後的管理、環境、飼料要逐步改善,使仔豬有一個適應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