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草

律草

莖纏繞,莖長1—5m,具縱行稜角;莖、葉柄上具倒鉤刺。葉具長柄,對生,葉片掌狀5—7深裂,裂片約長6~12厘米,寬5~8厘米,裂片卵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均具粗糙的毛。單性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圓錐形,雄花淺黃綠色,雌花序穗狀,一般10餘朵花相集下垂;花梗細長,有短鉤刺。瘦果淺黃色,扁圓形,先端有圓柱狀突起。成熟後形成球狀果,種子繁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律草
  • 拉丁學名: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
  • 別稱:拉拉藤、牽牛藤
  • 二名法: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蕁麻目
  • :桑科
  • :葎草屬
  • 分布區域:生於山區空曠地、路邊、竹籬旁或林緣。
解釋,形態特徵,生態特點,用途,

解釋

律草學名 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
律草律草
屬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別名拉拉藤牽牛藤。除新疆、青海外,全國均有分布。主要為害小麥玉米棉花、果樹等。

形態特徵

莖纏繞,莖長1—5m,具縱行稜角;莖、葉柄上具倒鉤刺。葉具長柄,對生,葉片掌狀5—7深裂,裂片約長6~12厘米,寬5~8厘米,裂片卵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均具粗糙的毛。單性花,雌雄異株,雄花序圓錐形,雄花淺黃綠色,雌花序穗狀,一般10餘朵花相集下垂;花梗細長,有短鉤刺。瘦果淺黃色,扁圓形,先端有圓柱狀突起。成熟後形成球狀果,種子繁殖

生態特點

生於溝邊、路旁或農田中。8—10月進入花果期,抗逆性強,耐寒、抗旱、喜肥、喜光,長勢旺盛,易形成群落。

用途

性味甘、苦,寒。果實為健胃劑,有利尿,止水痢,消癩瘡及涼血作用;又治蛇、蠍傷。莖、葉除瘧虛熱渴,治血尿,蛇、蠍咬傷。用量:全草3~6錢。
藥用部位:
全草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莖枝和葉柄有倒刺。葉紙質,對生,葉片近腎狀五角形,直徑7–10厘米,掌狀深裂,裂片(3–)5–7,邊緣有粗鋸齒,兩面有粗糙刺毛,下面有黃色小腺點;葉柄長5–20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小,淡黃綠色,排列成長15–25厘米的圓錐花序,花被片和雄蕊各5,雌花排列成圓形的穗狀花序,每2朵花外具1卵形、有白刺毛和黃色小腺的苞片,花被退化為1全緣的膜質片。瘦果淡黃色,扁圓形。
分 布:
遼寧、湖北、海南
生 境:
溝邊和路旁荒地
習 性:
陽生
繁殖方式:
種子
功 能:
清熱解毒、利尿、消瘀
主 治:
清熱解毒、利尿、消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