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指在這裡是對的,在那裡就是錯的了。出自《莊子 齊物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 出處:《莊子 齊物論
  • 釋義:在這裡是對的,在那裡就是錯的了
  • 拼音:bǐ yì yī shì fēi ,cǐ yì yī shì fēi 
解釋,出處,示例,作者簡介,

解釋

彼:那。這種情況下與那種情況下的是非標準不一。即沒有客觀的是非標準

出處

這是《莊子 齊物論》中的一句話,以強調事物的相對性而著稱,比如,人睡在潮濕的地方會腰疼,但泥鰍會腰疼嗎?人爬到高樹上會膽怯,猿猴會膽怯嗎?於是,他的結論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各有各的相對標準。

示例

團結報》曾經刊登過一篇一勺的《名師出高徒》。說康白情1919年前在北京大學選修馬敘倫先生的“老莊哲學”,沒有一次不遲到。有一次,馬敘倫責問康白情為什麼姍姍來遲。康白情回答:“住得太遠。”馬先生不以為然,反問道:從你的住處走到這裡只要三、五分鐘,怎么叫太遠!康白情也不示弱,說:先生講莊子,莊子說:“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先生不以為遠,而我以為遠。馬敘倫一時無話可說。
這句話是唯心主義在真理判斷標準方面的一個觀點,相當於是否定任何真理標準,是對真理客觀性的否定,與馬克思主義哲學裡面的真理檢驗標準相悖

作者簡介

莊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史記中司馬遷並未提起莊子的字),戰國時期宋國(河南省商丘東北)人。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孟子惠子等大體同時期,死時享年84歲。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祖上系出楚國貴族,後因楚國動亂,遷至宋國,並在宋國與惠子結識。莊子只做過地方漆園吏,幾乎一生退隱。因崇尚自由而不應同宗楚威王之聘。莊子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代表作品為《莊子》,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認為是前369年—前286年。莊子逝世的那年,宋國滅亡。《莊子》中有“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顯然宋亡以後才稱呼“舊國舊都”。
莊子屬於道家,從《莊子》很容易得出這個結論。司馬遷說莊子著書十萬餘言,而今本《莊子》僅33篇6萬5千多字,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漢書·藝文志》載“《莊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晉代郭象注《莊子》刪去了。以前一般認為《莊子》全部為莊子所著。從宋代起,竟成問題,認為內篇為莊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雜篇是後人託名。總的來說,《莊子》一書除了《雜篇·說劍》類似縱橫家所著以外,其思想還是統一的。莊子寫書風格獨特,自己稱(《雜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寫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