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路

彭城路

彭城路是古城徐州的一條歷史文化名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澱。徐州城市風格山環水繞,四周處處有名勝古蹟,尤以漢墓群和古戰場遺址為其特色。今城區內城下有城,古城輪廓依稀可辨,古城中軸線彭城一條街保存基本完好,古城牆仍保存150餘米。以戶部山為中心的明清建築群成片保存著,大型的古建築諸如道台衙署、文廟等散布於市內各處,被譽為“青山綠水古徐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城路
  • 外文名:Pengcheng Road
  • 位於:江蘇省徐州市
  • 地位:古城徐州的中軸線
歷史沿革,沿路古蹟,西楚故宮,徐州文廟,明代鼓樓,漢代城牆,一文亭,城牆南門,戶部山,范增墓,華佗墓,相關詩歌,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徐州民俗專家李世明先生對“徐州歷史中軸線”有過多年的研究,他認為,在古城徐州,最核心的一條中軸線,應該就是“沿彭城路一線歷史廊道”。
徐州畫家劉永鈞創作的巨幅地圖畫《曙光初照古彭城》,表現的是1949年徐州的全貌。在那裡,可以看到這條中軸線上的不少地標:
“從公元前207年項羽擁立楚懷王定都彭城,緊接著項羽自封西楚霸王,都城也是彭城。那時候的西楚故宮就在現在的彭城一號上面。後來歷朝歷代,這個位置是徐州兩千多年來一貫的政治中心。”李世明介紹,彭城路過去並沒有現在這么“長”,從西楚故宮位置往南,第一段叫做鼓樓街,然後叫中道街,中間一段叫彭城路,出了老南門以後就叫南門外大街,進入戶部山區域之後叫做上街。

沿路古蹟

彭城路從西楚故宮開始一路向南,還有更多的老徐州地標:

西楚故宮

彭城路1號,就是西楚故宮、蘇軾的逍遙堂及歷代衙門所在地。近年,在金地商都工地,厚厚的黃河淤積層下,也發現從明清到宋元、唐、南北朝及兩漢時期的文化堆積,層次分明,遺物豐富。明代的青花瓷、宋代的水井、唐代的黑釉瓷盆、南北朝的糧倉、漢代的鵝卵石小路和冶煉作坊……盡現眼前。特別是多處漢代大型宮殿的夯土台基和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顯示這裡曾存在大型建築群。根據史籍,此處恰好位於古城中軸線北端,正是西楚故宮故址。
西楚故宮:西楚故宮,在(徐州)府治內。宋時猶存,俗呼為霸王殿。
霸王廳:(彭城)郡有廳事,俗謂之霸王廳,相傳不可坐,仆拆之以蓋黃樓
霸王樓:清道光28年,在霸王廳舊址又重修建3層霸王樓,設有項羽與虞姬牌位,並立重建碑於樓前。由於兵火不斷,加之洪水經年泛濫之緣故,霸王樓幾度興廢,1934年,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先生,率領中大藝術系師生游華山回來,專程到徐州尋訪古蹟西楚故宮,就在霸王樓牆邊,老先生看到一棵罕見的並蒂菊,內心頓現喜悅之情,不禁浮想聯翩。回到南京中央大學後,特地以此為素材,為老友顧蓮村作畫,並題款曰:“於霸王樓下,得見並蒂菊。鳳先生志興”。
霸王廟:徐州項王祠,故址在徐州市區,祀項羽。張以寧《徐州霸王廟》:“長洪聲動楚山虛,太息彭城霸國余。父老更堪秦暴虐,英雄空為漢驅除。苔移玉帳蛛絲暗,柳繞黃樓雁影疏。獨有春風虞氏草,魂歸為汝一沾裾。”
逍遙堂:及坡移守東徐,潛往訪之,館於逍遙堂,士大夫爭欲識面。東坡饌客罷,與俱來,而紅妝擁隨之。1077年,徐州太守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在逍遙堂會宿,1947年,張靜秋女士和顧頡剛住在霸王樓後的逍遙堂里,
蘇姑墓:(徐州府)署中有東坡祠,又有蘇姑墓。相傳東坡知徐州府時,河水驟決,城將沒矣。其幼女年甫十三,投河而死,水遽退,城獲全,至今知府歲祀其墓。墓在一室中,有磚級如螺旋然。室外有一樹,其根高二丈余,其乾不上出而旁出,夭矯蟠曲如龍蛇。有一大幹引而南,約二丈許,復曲而上出,共四五曲,懸在空中而不墜。其一小於北趨,亦然。墓後有霸王樓,高三層,無級可緣而上。樓上祀霸王、虞姬焉。

徐州文廟

文廟:位於西楚故宮東側隔壁,歷經重修,現存文物主要始建於明代。現在位於徐州二中院內。
奎星樓:原屬文廟的一部分。古人認為天上奎星是一顆保佑讀書人的星,所以在文廟內有奎星樓,也就順理成章了。

明代鼓樓

鼓樓:在西楚故宮南門外,建有鼓樓,這也是古代官方建築的一種。所謂“晨鐘暮鼓”,晚上打的鼓就在這鼓樓之上。現在鼓樓地面建築已經沒有了,不過給咱徐州留下一個“鼓樓區”,是個紀念。

漢代城牆

漢代城牆彭城廣場東側建設蘇寧廣場的時候,地下發現了一段城牆,經文物保護專家組確認,此城牆遺址為西漢楚國及後繼東漢彭城國之都城彭城的東城牆。

一文亭

一文亭:坐落在徐州古城的中軸線彭城路上,是一座涼亭。古時的一文錢,相當一分錢,俗話“分文不值”,這裡的“一文”恰恰顯示人品的高貴無比,那是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一文亭的故事,反映清代名吏陶在銘的政績。此人浙江會稽舉人出身,光緒年間歷任銅山知縣、徐州知府長達十年之久。他清正廉潔,辦過不少好事。卸任離徐時,百姓在道路旁邊放置一個簸箕,倡議過往行人各投一文錢,積少成多為陶公贈禮送別。陶在銘堅決拒收,人們只好用這筆錢建造了這座亭子,取名“一文亭”,表示感念不忘。當年為讚揚陶公品格,還築有陶公閣,後來,以閣的方位為準,分別命名兩街為東閣街、西閣街(俗稱東閣頭、西閣頭)。

城牆南門

迎恩門/奎光門(老南門):明代初期,都城定在南京。徐州在南京的北面,所以把朝向南京的南門命名為“迎恩門”。後來明代遷都北京,徐州的南門也就改了個名字,取不遠處奎山一字,叫做“奎光門”。老南門的位置,就在今天戶部山步行街北門對面,大概在泛亞大廈一帶。

戶部山

戶部山的建築包括項王的戲馬台,官紳富戶的大院,城市中產階層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雜院。其中,李蟠狀元府、崔燾翰林府、鄭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號稱徐州第一樓的李家大樓等最為有名,且相對保存完整。
戲馬台:戶部山位於徐州古城之南又稱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項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頂建戲馬台,而成為徐州的第一勝跡。
戶部山古建築群:1624年,徐州戶部分司署為避水患遷往戶部山。戶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錢有勢的官宦之家和富賈豪門紛至沓來,成為了富戶們爭相趨居之地,久之,在戶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貴和身份地位的象徵,所以有窮北關,富南關,有錢人住戶部山“之說。

范增墓

范增墓:在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宮後的土山上。范增(前277-前204),安徽桐城南人。後為項羽謀士,被尊為“亞父”。項羽聽信讒言,中了劉邦的離間計,他不得不告退回故鄉,在路中病死。據傳西楚軍人非常敬重范增,將他葬此。

華佗墓

華佗墓:在徐州市彭城路華祖廟側。華佗(?-208),東漢名醫,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後被曹操殺害於許昌。他死後各地立廟祭祀,但不知葬於何處。因華佗常來徐州行醫,明永樂初年,徐州知州楊仲節取華祖廟內之土代替衣冠建冢,並挖坑埋土築墓。

相關詩歌

【贈彭城蘇姬】
明·徐熥
蘇小門前系紫騮,隔簾相見尚含羞。青蛾暫結花間約,綠蟻能忘客里愁。
一片輕寒銷枕簟,半窗明月上箜篌。從今若過彭城路,不說張家燕子樓。
【項羽廟】
明·曾棨
百戰休論蓋世功,鴻門宴罷霸圖空。 虞歌慷慨孤燈下,楚業消沉一炬中。
露濕古牆秋蘚碧,霜含老樹夕陽紅。 英魂若到彭城路,忍聽高台唱大風。

地理位置

徐州市彭城路位於中山路東面,解放路西面,彭城廣場東側。北起彭城壹號南至和平路。
彭城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