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橋(蘇州市虎丘區橫塘鎮彩雲橋)

彩雲橋(蘇州市虎丘區橫塘鎮彩雲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彩雲橋位於蘇州市郊橫塘鎮,跨越京杭大運河,橋始建無考,。橋身東西走向,東端引橋折北,與長堤相接,由此經驛亭去胥門;西端引橋南北落坡,向南步人市鎮。三孔石拱橋全長38米,中寬3.7米,中孔淨跨8.5米,矢高5.6米。東次孔設有纖道。因大運河拓寬,1992年遷建此橋於胥江上。今橋西堍與驛亭相接,東去數百步即唐寅墓。大橋本身原樣遷移,為不影響太湖水進入蘇州古城,在西堍引橋部分增闢橋洞數孔。在施工中遇到河床流沙層,所以把橋墩改為反拱狀,現橋洞實為完整的圓圈。

另外,歷史上在山塘街也有一座彩雲橋,現已不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彩雲橋
  • 地理位置:橫塘鎮
  • 重建時間:1928年
  • 類型:三孔石拱橋
位置,旅遊信息,誤解,歷史傳說,現狀,百度地圖,

位置

彩雲橋位於蘇州市郊橫塘鎮,跨越京杭大運河,橋始建無考,1925年重建。
描述
橋身東西走向,東端引橋折北,與長堤相接,由此經驛亭去胥門;西端引橋南北落坡,向南步人市鎮。三孔石拱橋全長38米,中寬3.7米,中孔淨跨8.5米,矢高5.6米。東次孔設有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
纖道。因大運河拓寬,1992年遷建此橋於胥江上。今橋西堍與驛亭相接,東去數百步即唐寅墓。大橋本身原樣遷移,為不影響太湖水進入蘇州古城,在西堍引橋部分增闢橋洞數孔。在施工中遇到河床流沙層,所以把橋墩改為反拱狀,現橋洞實為完整的圓圈。橋與驛亭相輝映,為橫塘右鎮的重要古蹟。現為市文物保護單位。
蘇州是全國最著名的橋城,唐時就有“紅欄三百九十橋”之稱。蘇州橋中“三鼎甲”當為寶帶橋、彩雲橋、楓橋。楓橋因唐詩而聲名素著;寶帶橋、彩雲橋則以造型奇妙而稱勝。
另一座彩雲橋坐落在山塘街上,橋齡已有990歲,由工字型三橋合一而成:夾山塘河為平行對峙的兩橋,北側嵌入街身者為半塘橋,南側嵌入街身者為廣福橋,中間跨河而南座墩於廣福橋拱頂正中,北座墩於半塘橋拱頂正中。三橋橋身都是拱式石級,委實奇妙之極!半塘,原是“山塘河上最佳勝處”,清代朱宗淑有詩:“山塘七里舊繁華,園客家家盡種花。一種清香遠近聞,半塘橋外月初斜。”

旅遊信息

彩雲橋位於蘇州市區西南方向的橫塘鎮東側大運河上,在晉源橋上向北可以看到。可以先到橫塘鎮,公交或自駕均非常方便。

誤解

半塘橋又名彩雲橋,宋政和元年(1111)重建,明嘉靖年間(1522-1566)修,清初南堍已毀,康熙二年(1663)僧試寶募建。該說明不準確,根據周國榮
吳靖宇的研究,“坐落在山塘街的彩雲橋,橋齡已有990歲,由工字形三橋合一而成:夾山塘河為平行對峙的兩橋,北側嵌入街身者為半塘橋,南側嵌入街身者為廣福橋,彩雲橋中間跨河而南座墩於廣福橋拱頂正中,北座墩於半塘橋拱頂正中,三橋橋身都是拱式石級……”可見,半塘橋和彩雲橋不是一座橋,而是連在一起的兩座橋。如今,這一造型別致的古橋早已毀圮,代替它的是一座橫跨山塘河兩岸的平橋,站在橋上,如果不去想腳下的水泥板橋面以及手扶的鐵質橋欄,多少還是可以體會到“臨水數家門半掩,更無人處有垂楊”的意境的。半塘橋西不遠處有一座碩大的門庭,與四周其他民居相比,尤其顯得氣派不凡,這就是當地人稱作“王宮”的怡賢親王祠,祭祀雍正皇帝的弟弟“十三阿哥”允祥。據說這是山塘街規模最大、祭祀規格最高的祠堂。
彩雲橋彩雲橋

歷史傳說

山塘街是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一條老街,"七里山塘到虎丘",這是歷古至今蘇 州人口頭禪式的一句大白話。不知什麼時候冒出了另一種說法:"七里"不是指這條路的長度,而是指這條路上有七隻石狸頭,它是劉伯溫為破山塘河的"龍氣"而特意雕立的。這種無根的民間野話,讓它瞎撰傳也無傷大雅。但若把它寫入某類文化讀物中進行"正名",卻會以訛傳訛,貽誤後人的。茲先引《蘇州文化叢書》之《千年閶門》一段:"山塘街習慣上都說是七里山塘,於是都誤以為從閶門外渡僧橋到虎丘正山門的這條街長有七里,其實不是這么回事。一條山塘街精確計算,不足七華里,它的正確說法應是'七狸山塘'.這條街上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七個石雕狸貓頭,'七狸山塘'由此得名,後來訛傳為'七里山塘'.至於這條街上為什麼聳立著七個石狸貓頭,至今尚未有所考證。相傳,明朝初立,朱元璋放心不下曾是張士誠大本營的蘇州,特派劉伯溫到蘇州來視察。劉伯溫在蘇州東轉轉西轉轉,一轉轉到了山塘街,發現山塘河橫貫在白堤旁,狀如臥,他擔心這兒要出真龍天子,將與朱元璋爭江山,便施展法術,設定七隻石狸貓頭在山塘街上,並分別 予以名號,山塘橋畔為美仁狸,通貴橋畔為通貴狸,星橋畔為文星狸,彩雲橋畔為彩雲狸,青山橋畔為海涌狸,西山廟橋畔為分水狸,普濟橋畔為白公狸。傳說七狸有千斤巨鎖之功,能牢固地永久鎖住龍身,朱明江山就可傳至萬世萬萬世了……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筆者看到山塘街上的狸貓頭只剩下一隻 了,在桐橋堍對面一家小煙紙雜貨店門前……".無獨有偶,也是新出的《山塘鉤沉錄》中這樣說道:"山塘街上原有青石雕刻的七隻石狸,分別落在七座橋堍,其形態各異,風格古樸,因此人們又稱為'七狸山塘'.……他(劉伯溫)想出一法,在山塘河上造了七座橋,這好比七把鎖……又在橋堍安置了七隻狸,讓它來看守這七把鎖,破了'風水'".上引兩書無非告訴人們三點:一是石狸有七隻;二是每隻各安置在七座跨河橋的橋堍;三是應為"七狸山塘"正名。我們知道,這跨山塘河的七座橋依次為山塘橋通貴橋星橋、彩雲橋、普濟橋、望(便)山橋和西山廟橋。《山塘鉤沉錄》說這七座橋是劉伯溫為鎖住山塘河而造的,其說不通。因為劉伯溫是元末明初人,而七座橋中至少有三座橋(山塘橋、彩雲橋、望山橋)早在宋代就已經存在,文見宋代范成大的《吳郡志》 。 《千年閶門》中將七隻石狸分別和七座橋對號入座,其中兩處對得有問題:白公狸應對白公橋,而不是普濟橋,因為普濟橋建於清康熙年間,但白公橋又不是跨河橫橋,而是山塘街的街身豎橋;海涌狸應對望山橋,而不是青山橋,而且青山橋和白公橋一樣,也是街身的一座豎橋。既然是豎
1930年彩雲橋1930年彩雲橋
彩雲橋彩雲橋
橋當然無所謂鎖住河身了。由此可見,前兩說實在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更有甚者,山塘街也不止七狸,我也親眼見過第八隻石狸,在桐橋堍間,桐橋也不是橫跨山塘河的橋,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可能是七隻中的某隻被挪到了這裡――不論官府和任何個人,有什麼必要出大傻力把它搬動好幾百米到山塘河支浜桐橋浜的桐橋堍呢?!於是,若聯繫不跨山塘河身的小豎橋青山橋也有一隻石狸這個現象,我們就可以初步得出推論:石狸不單是安置在跨河之橋,也安置在與山塘河平行的豎橋旁,順次為白姆橋、毛家橋、青山橋、綠水橋、斟酌橋、范店橋,那么石狸守鎖(跨河橋)之說也就不攻自破了。另外,所有的地方志書中均無"七狸說"的載述,有者均為"七里"兩字。明《長洲志》:"自閶門至虎丘計七里。語云'七里山塘行至半塘三里半'"明代大名士王。
彩雲橋彩雲橋

現狀

古彩雲橋遍體鱗傷
這座古老的三孔石拱橋彩雲橋,橫臥在胥江口的河面上,面迎運河, 東接姑蘇啤酒廠前的河岸,西北與橫塘驛亭相連,南面200米處便是倒塌的亭子橋。彩雲橋東端與姑蘇啤酒廠接壤的那邊,橋坡沿北的一塊條石橋板,斷裂後懸在橋洞中,煞是危險。南邊的幾塊橋欄石及橋石柱子,不翼而飛,據介紹這些橋欄、柱子都掉入了中。橋西也缺了幾塊橋石欄板,後來竟然在橋的一塊貼著水面的側板上找到了一塊已斷裂的石欄板。緊挨東橋堍的是一個塗料廠的石膏倉庫,那些石膏粉都是由二三百噸的大鐵運來的。從四川來蘇在那裡開家具廠的劉師傅告訴記者,運送石膏粉的大鐵船在上貨時把纜繩拴在橋的石柱上,由於船隻經過時頭很大,纜繩就把橋石柱及橋欄板拉入河中。一次,有兩隻大鐵船正在上貨,翌日早上後就發現一塊橋石欄板和一根石柱子不見了。人們說:彩雲橋的損壞與大鐵船拴纜繩有關,據說已經掉入河中。彩雲橋原本東西跨越運河,始建無考,1928年重建。三孔石拱橋全長38米,中寬3.7米,中孔淨跨8.5米,矢高5.6米。因大運河拓寬,1992年又遷建此橋於胥江上,與驛亭遙相呼應,並被列為市級文保單位。善待古石橋,是每個市民應盡的義務,希望相關部門採取積極措施儘快加以保護。
彩雲橋彩雲橋

百度地圖

地址:金閶區山塘街通貴橋附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