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畫作

中國古代建築工程中為了裝飾和保護木構部分,在建築的某些部位繪製粉彩圖案和圖畫的專業。在宋《營造法式》中,彩畫作的作業範圍包括對柱、門、窗及其他木構件的油飾。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把彩畫歸入畫作,把作地仗和油飾歸入油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彩畫作
簡介,主要手法,疊暈,間色,瀝粉,貼金,彩畫工藝和品種,宋式彩畫,清式彩畫,

簡介

中國木構建築上繪製彩畫,源遠流長。《論語·公冶長》中有“山節藻梲”一語,表明至遲在春秋時,建築上已有彩畫。甘肅麥積山石窟北周窟中的彩畫繪在柱、枋上,已出現近似宋式角葉、清式藻頭的圖案。在敦煌石窟五代、宋初建築的窟檐和南唐二陵中都有以紅為主調的彩畫。對古代彩畫的圖形、用色、做法記載最詳的文獻是《營造法式》彩畫作和清工部《工程做法》畫作。按照這些做法繪製的彩畫分別稱為宋式彩畫和清式彩畫。此外,歷代還有不同於這些官式做法的民間做法。
彩畫用的顏料以礦物顏料為主,植物顏料為輔,加膠和粉調製而成。礦物顏料覆蓋力強,經久不變色,有的有毒,能起一定的防蟲作用。

主要手法

歷代彩畫雖在圖案、用色、做法上有所不同,但長期以來形成一些具有穩定性的手法,如疊暈、間色、瀝粉、貼金等。

疊暈

用同一顏色調出二至四種色階,依次排列繪製裝飾色帶的手法。疊暈一詞始見於《營造法式》。用在構件外緣時,深色在外;用在構件中圖案四周時,淺色在外。內外疊暈間各留一白道後填底色,稱剔地。這樣畫出的彩畫可突出構件形體和主要圖案。兩組疊暈相併時,淺色在內,稱為對暈。明清畫作稱疊暈為退暈,使用很普遍。疊暈最早的實例見於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漆棺,可見已有悠久的歷史。

間色

在建築相鄰各間的同類構件上,或在同一構件的不同段落或分件上有規律地交替使用幾種冷暖、深淺不同的底色的手法。如在青地上畫紅綠花,綠地上畫青紅花,紅地上畫青綠花,間隔排列,以較少的顏色造成較富麗的效果。在明清彩畫中,以青綠相間為定法。

瀝粉

用膠、油、粉調成膏,在彩畫上畫凸起的線,上覆明亮顏色,以加強彩畫立體感、層次感的手法。這種手法最早的實例見於長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漆棺,在宋元壁畫上大量出現,在明清建築彩畫中廣泛套用。

貼金

用膠畫線和圖案,上貼金箔的手法,可以調和不甚諧調的色彩間的關係;輝煌璀璨,多用於重點裝飾。可以平貼片金,也可以瀝粉貼金(貼在瀝粉線上)。

彩畫工藝和品種

宋式、清式彩畫工藝和品種分述如下:

宋式彩畫

《營造法式》規定,畫彩畫處先遍刷膠水,再按所畫品種分別刷白色或棕灰色襯地。襯地上先按花紋略鋪底色,再細畫花紋。畫時顏色重疊處先刷礬水,全畫完成後罩一層膠水。目前所見宋以前唐代和宋以後元代的建築彩畫也都是這種做法。宋式彩畫主要有五個品種。①五彩遍裝彩畫:以暖色調為主,多用等色。疊暈除青綠外,還用朱,為其他品種所無。所用圖案有各種華文(幾種花形圖案)、瑣文(密紋圖案),大型構件還在華文、瑣文中間畫飛仙、飛禽、走獸、雲紋等。闌額兩端畫各式如意頭裝飾,稱角葉。梁周邊疊暈,中心畫華文、瑣文。柱子上下畫錦文或疊暈,柱身畫纏枝花或團窠(團花)。這是用色和圖案最繁富的彩畫,用於重要宮殿。②碾玉裝彩畫:包括柱子在內,均以青綠為主調,不用紅色。其圖案與五彩遍裝彩畫基本相同,但不用飛仙、飛禽、走獸。③青綠疊暈棱間裝彩畫:也以青綠為主調,但不畫華文、瑣文,只用疊暈,柱身用青綠或素綠圖案。④解綠裝飾彩畫:上部以紅色為主調,斗栱梁枋滿刷土朱,邊緣用青、綠相間疊暈,如正面青暈則側面綠暈,相鄰構件青綠暈互換。但柱子仍畫綠暈,僅把柱頭、柱腳畫朱色或五彩錦地。⑤丹粉刷飾彩畫:又稱赤白彩畫,全部以紅為主調,斗栱梁枋和柱子滿刷土朱,下棱畫白線,構件底面通刷黃丹,然後表面通刷一道桐油,是彩畫中最簡單的一種。以土黃色代土朱時稱黃土刷飾。上述五種有時可在同一建築中同時使用兩種,相間布置,稱為“雜間裝”。宋式彩畫遺物極少,而《營造法式》所載圖樣的圖形和所標顏色位置頗有錯亂,因之目前對宋式彩畫只了解一個概貌,尚待進一步研究。

清式彩畫

和宋式最明顯不同處是除遊廊仍用綠柱外,建築都用紅柱,檐下彩畫以青綠為主。清式彩畫柱子除金龍柱外,一般不加彩畫。彩畫重點在檐下,挑檐桁和下面的大小額枋都分五段,兩端稱“箍頭”,稍中稱“藻頭”,中間稱“枋心”,枋心邊線稱“楞線”。根據圖案,用色的差別,清式彩畫大體可分為三類。①和璽彩畫:用在主要宮殿,以龍為主要題材,其中又可分為金龍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金琢墨和璽等。和璽彩畫的藻頭作Σ形。在箍頭、 藻頭、 枋心上都畫龍。用色規律是明間挑檐桁為青箍頭,青楞線,綠枋心;下面的大額枋和相鄰間的挑檐桁為綠箍頭,綠楞線,青枋心。即同一間的上下構件和相鄰各間的同種構件青綠互換。每攢斗栱中,斗用青則栱用綠,相鄰各攢斗栱青綠互換,柱頭科的斗一律用青色,平身科斗栱雙數時中間並列兩朵用同色的。和璽彩畫中金龍和璽使用大量瀝粉貼金,最為富麗。②旋子彩畫:以在藻頭上畫旋子得名,枋心上畫龍、錦、西番蓮,或只在素地上壓黑線,稱一字枋心。旋子彩畫的構圖源於圓花藻頭,旋子是渦卷瓣旋花的簡化形式。明代的旋心部分常用貼金的如意頭、石榴或紅暈蓮花,色調鮮艷奪目。清代旋子和旋心都簡化成圓形,趨向定型化;著重構圖變化和旋子的組合,以適應大小額枋高度不同的要求,藝術性較差。清代又將旋子彩畫按退暈和貼金的多寡,分為六個等級,用在不同等級的建築上。按順序為:金琢墨石碾玉、煙琢墨石碾玉、金線大點金、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③蘇式彩畫: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布局與和璽彩畫、旋子彩畫不同之處是在檁、墊板、枋三構件上相當於枋心處,統一畫一很大的畫心,稱“包袱”。包袱內塗淺色地子,上畫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等圖畫。兩端的箍頭也三件連在一起畫。但箍頭內相當於藻頭外端的位置又三件分開,各畫對稱的花紋,稱卡子。畫曲線的花紋稱軟卡子,畫折線的花紋稱硬卡子。包袱外緣由多折曲線組成,畫多層退暈。蘇式彩畫的題材多畫折枝花卉、花果、仙人、動物、魚鳥、草蟲、博古、福壽字等,比較靈活,多用在園林中。(見彩圖) 彩畫作
彩畫作
明代禁止一般住宅用紅色彩畫,現存大量明代建築也確是用黑柱,上部用棕、黃綠等暖色調畫彩畫。在一些中小城市中,清代建築的柱枋油飾仍沿明代舊制,以黑色為主調。清代江南的住宅和園林建築的柱枋油飾則以栗色為主調,和粉牆配合,色調雅潔,與官式彩畫風格迥然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