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弓(二郎神的兵器)

彈弓(二郎神的兵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神話人物二郎神的兵器,弓形彈弓,不僅用於戰爭,還用在日常的打獵中,是很好用,也很厲害,殺傷力和威懾力極大的一種兵器。

中國古代的很多傳說、小說、歷史文獻中都記載了使用彈弓術的人物。最知名的要數二郎神,他挾彈弓,攜獵犬的形象成為古代彈弓術的最佳代言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彈弓
  • 出處:《封神演義》,《西遊記》
  • 持有者:二郎神楊戩
出處,戰績,來源,

出處

《西遊記》:二郎見他變得低賤——花鴇乃鳥中至賤至淫之物,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故此不去攏傍,即現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蝤踵。
手持彈弓的二郎神手持彈弓的二郎神
《封神演義》第八十九回寫道:二郎神“彈弓在手,隨手發出金丸”。《西遊記》中也有一首詩,傳神地描繪了二郎神彈打鳳凰、劈山救母的故事——“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清代說唱《二郎劈山救母》 :“ 手使金弓銀彈子 , 梧桐樹上打鳳凰 。

戰績

金彈弓的成績很好:在《西遊記》中:彈打鋋羅雙鳳凰,降服九頭蟲,二郎神射掉了九頭蟲一個頭,將他重傷。

來源

彈弓是歷史悠久的老物件。它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員,嚴格講來是暗器的一種。彈弓的起源要追溯到上古三皇之世。最早的先民狩獵多是拋石,後發現使用工具的幫助可以將石頭投的更遠,力量更大時,發明了彈弓。先民飢食禽獸,渴飲水露,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死了以後,用白茅裹了丟在野外,活著吃禽獸,死了被禽獸吃,人只是食物鏈的一環。可是,人與禽獸的區別在於他有思想。有的孝子見到父母親人的屍體被禽獸撕扯吞噬,肝腸寸斷,於是守在屍體旁,用彈弓驅趕禽獸的侵犯。甲骨文中,“彈”為象形字,寫法是一張弓弦的中部有個小囊,用於盛放彈丸。在彈弓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石簇、弓箭,有了“弩生於弓,弓生於彈”的說法。弓身由幾個部位構成:把手的地方叫“弣”,弓梢曰“弰”,兩邊架弦的地方稱為“峻”,兩端的彎曲處叫“弓淵”。彈弓與弓箭的構造與使用方法類似。最早的彈弓都是竹子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製作工藝也不斷改進,竹弓外再裹牛筋,內襯牛角,以增強彈力。弓弦用牛筋劈絲,加入了人發、雜絲編成,中間的兜可以放一到三枚彈丸。與竹胎、連珠弩、鐵胎的彈弓相比,“Y”字形彈弓因其製作簡單、攜帶方便,不易為人發現的特點,在民間被廣泛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