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儲蓄效應

強迫儲蓄效應它是通貨膨脹的社會經濟效應之一。假定經濟已經達到充分就業水平,用擴展性的貨幣政策強制儲蓄會會引起物價水平的上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迫儲蓄效應
  • 外文名:the effect of compelling deposit
  • 主要來源:家庭、企業與政府
  • 概念通貨膨脹的社會經濟效應之一
the effect of compelling deposit
這裡所說的儲蓄,是指用於投資的貨幣積累,主要來源於家庭、企業與政府。
正常情況下,三個部門各有各的儲蓄規律:均由其正常收入中形成。家庭部門儲蓄由收入剔除消費支出構成,企業儲蓄由用於擴張性生產的利潤和折舊基金構成,政府儲蓄的來源,如果政府用增加稅收的辦法來籌資搞生產建設,相當於是從其他兩個部門擠出,全社會的儲蓄總量並不增加。但若政府以向中央銀行借債,從而增發貨幣,這種籌措建設資金的辦法就會強制增加全社會的投資需求,結果將是物價上漲。在公眾名義收入不變的條件下,按原來的模式和數量進行的消費和儲蓄,兩者的實際額均隨物價的上漲而相應減少,其減少部分則大體相當於政府運用通貨膨脹實現的強迫儲蓄的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