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嘉陵江

強渡嘉陵江

《強渡嘉陵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軍事,歷史劇。由導演王珈執導,夏宇立為編劇。 由樊志起何涌生常佳茵、謝曉明、周慧林領銜主演。在優酷平台播放。本劇取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它反映的是徐向前元帥和紅四方面軍的一段鮮為人知的重大歷史事件。

遵義會議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顧全大局,犧牲局部利益,面對嚴重的敵情和張國燾的不信任等重重壓力,忍辱負重,巧妙制敵,指揮八萬紅軍部隊,強渡嘉陵江,主動迎接長征中的中央紅軍,為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並實現了兩支主力紅軍部隊的勝利會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強渡嘉陵江
  • 出品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首播時間:2012年
  • 導演:王珈
  • 編劇:夏宇立
  • 集數:11集
  • 類型:軍事,歷史
  • 線上播放平台:優酷
歷史背景,演職員表,職員表,演員表,劇情介紹,分集劇情,拍攝花絮,

歷史背景

2003年3月,該劇正式在昔日渡江戰役所在地開機拍攝,除了少數鏡頭在旺蒼拍攝外,70%的內景、外景戲都是在閬中古城及該市農村拍攝。
強渡嘉陵江
2004年11月,反映紅四方面軍一段重大史實的8集電視連續劇《強渡嘉陵江》在全國各地熱播。
《強渡嘉陵江》劇本取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遵義會議後,為給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北上創造有利條件,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的指揮下,在我省閬中、旺蒼、南部三地相接的嘉陵江段發動了“渡江戰役”,一舉摧毀四川軍閥的江防陣地,部隊渡過嘉陵江,迎接長征中的中央紅軍,並實現了兩支主力紅軍部隊的勝利會師。
1935年1月下旬,駐紮於閬中的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根據黨中央指示,決定向嘉陵江西岸進攻。嘉陵江江寬水深,對於缺乏渡江工具的紅軍指戰員來說,確是一道不易逾越的天險。
當時,川內敵軍共有52個團的兵力,布防於廣元至南部的300多公里沿江防線上,並修築了無數碉堡和江防工事,妄圖憑藉大江之險和堅固的江防工事阻止紅軍渡江西進。
為此,紅四方面軍作了周密布置,精心策劃。一是發動陝南戰役,調敵北移,以掩蓋紅軍渡江意圖。二是掃清江東殘敵,清除渡江障礙。到3月上旬,紅軍在閬中、蒼溪、南部、儀隴等地作戰,殲滅了田頌堯、李家鈺、羅澤洲等部6個團的全部或大部,俘敵官兵近4000人,繳獲長短槍3000餘支。蔣介石以羅對部下“督視不嚴”,“臨陣則一再撤退,影響全線戰局”的罪名,將其撤職查辦。
至此,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東岸(除閬中城外),悉為紅軍控制,掃除了渡江作戰的障礙。
渡江得選擇渡江地點,解決渡江工具。為確保渡江作戰的隱蔽性和突然性,紅四方面軍及地下黨組織派出了偵察人員以各種職業為掩護,收集敵人的江防情報,掌握了沿江的地形、道路、渡口以及敵江防工事、縱深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以及敵人活動規律等重要情況。在此基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王樹聲和紅33軍軍長王維舟又帶領參謀人員翻山越嶺,沿嘉陵江東岸行進,了解敵情,查看地形,選擇戰機。
經過詳細調查,最終選擇了蒼溪城南4公里處的塔子山和城北25公里處的鴛溪口、閬中城北8公里處的澗溪口作為強渡嘉陵江的主要渡口。與此同時,還選擇了閬中境內的沙溪場、南津關、河溪關、茄子渡等作為強渡嘉陵江的渡口。這些主要渡口,江面寬約150米至400米。雖然江面較寬,卻是敵人整個江防的薄弱環節。該地段(指澗溪口至鴛溪口一地段)敵人僅部署了3個團,一線地區只有4個營。他們裝備差,又屢遭紅軍打擊,士氣低落。從地形條件看,東岸一般高於西岸,便於紅軍隱蔽待機和組織兵力掩護;從水文條件看,江水流速緩慢,水深只有3至5米,岸灘亦比較平緩,這對紅軍渡江是有利的。
當時,嘉陵江上沒有橋,所有的船隻不是被敵人拖到西岸,就是被敵人擊沉、燒毀了。紅軍急需解決的是渡江工具。
1935年2月,為強渡嘉陵江,紅四方面軍總部決定,由紅31軍和總部工兵營負責造船。
經過實地勘察,最終選擇了嘉陵江支流東河沿線的蒼溪王渡和閬中清泉、井溪、土埡袁家岩、魚筌場(今東興場)以及嘉陵江上游的貓兒跳、永寧鋪作為造船的地點。由閬南縣蘇維埃和蒼溪縣蘇維埃選去造船的500多位老船工、木匠、鐵匠背著乾糧,帶著工具,晝夜兼程,從四面八方趕到造船地點;年輕力壯的從數百里外肩抬背馱,運去了大批木材;老人、小孩收集了一堆堆廢銅爛鐵,送去供打釘子用,還有的把自己點燈和漆嫁妝的桐油都省下來運到工地。就這樣,經過一個多月日夜不停的緊張勞動,共造“毛蜂殼”(即五板子船)100多隻(每隻可容納一個班),還用毛竹扎了3座浮橋和數十隻竹筏,並由人工夜間抬到嘉陵江邊隱蔽好。
就在造船的同時,準備渡江的部隊也展開了緊張的水上練兵。在嘉陵江左側的東河上,指戰員們加緊學習駕駛、泅水技術,演練登入、突破,鞏固陣地,擴大戰果,縱深穿插等戰術動作。經過訓練,大家的技術越來越嫻熟,協同配合越來越密切,對渡江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紅軍經過一個多月的物資準備和水上練兵之後,強渡嘉陵江戰役便正式開始了。
這次強渡嘉陵江並取得成功的第一個突破口就在閬中城南的塔子山下,正如徐向前元帥回憶的那樣:“從陝南回來,就強渡嘉陵江。這是1935年3月的事。我們過江前,先偵察了地形。船工隊事先造好了船,抬到江邊隱蔽好,夜間強渡。總部決定我打先鋒,帶隊伍過江。第一次從蒼溪地區過江沒有成功,剛過去一個班就被敵人發現。那裡地形不好,有些同志犧牲了,少數人泅水回來。第二次改為從閬中南面的塔子山強渡。”
緊接著,分三路以突然行動大舉渡江,很快突破敵人的江防工事,向縱深進攻。
其中,中路為紅30軍88師263團兩個營和總部教導營組成的突擊隊,在蒼溪塔子山渡口登船,杜里壩登岸。左路為紅9軍之一部(25師)於28日夜,首先由突擊隊秘密從閬中城北8公里處的劉家壩渡過嘉陵江,在對岸的澗溪口找到兩條大木船劃了回來。還從老百姓那裡購買了100多個木拌桶(打穀子用的工具),抬到江邊,用木槓子將每4個拌桶連在一起(可容納24人),共組成30多隻拌桶“船”。然後,大部隊有的坐木船,有的坐拌桶“船”,迎著槍林彈雨渡過江去,一舉摧毀了敵人苦心經營的江防工事。右路為紅31軍之一部,於28日夜,在蒼溪以北的鴛溪口強渡成功。紅9軍的另一部(27師)在紅4軍一部的配合下,於28日夜,向駐守在嘉陵江東岸的敵軍發起攻擊。此時的閬中城處於紅軍的半包圍之中,已成一座孤城。
其主力便連夜向嘉陵江以西潰退,城中只留少數敵軍掩護,敵軍在逃離時,放火燒毀了閬南橋張公館堆積如山的糧食,還燒了一些木船。隨即,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遷入縣城南街的秦家大院內,徐向前總指揮進入閬中城後,就住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的後院。接著,紅四方面軍宣傳部、後勤機關也先後遷入縣城內。
當日,為阻撓紅軍渡江,敵軍派出了飛機對閬中城區和嘉陵江上的浮橋狂轟濫炸,結果,浮橋未被擊中,後被逃敵砍斷。
與此同時,紅9軍27師指戰員冒著敵機的轟炸和掃射,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線,到達了嘉陵江南岸的南津關,一舉攻占了黃花山奎星樓、錦屏山的制高點,並立即修復了華光樓到南津關的浮橋。紅軍大部隊便通過浮橋,沿錦屏、田公、富樂一線追擊敵軍。紅9軍27師之一部於閬中城南10公里處的茄子渡(今屬石龍鎮)渡口強渡,從金龜壩渡口上岸,直逼雙龍場。隨即,紅33軍之一部亦從此渡口渡江;紅9軍27師另一部於閬中城東南6公里處的河溪關渡口渡江,從七里壩河口村渡口上岸,進軍雙龍場。隨即,紅33軍之一部亦從此渡口渡江。
紅軍西渡嘉陵江之後,在控制地區很快建立了縣、區、鄉、村蘇維挨政權機構。其中,在閬中建立起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一個是中發市蘇維埃,另一個是閬中縣蘇維埃,機關均設在古城內。
就在紅軍主力西渡嘉陵江,陸續建立蘇維埃紅色政權之際,敵卻以重兵向江東根據地進攻。住閬中城的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及宣傳部、後勤機關,紅33軍軍部由閬中城南的華光樓至南津關浮橋過江,轉移到西岸。
嘉陵江以西的紅軍向梓潼、江油、北川方向逐步撤離。嘉陵江以東駐守閬中城的紅軍,除留下少部守城和江防外,大部經沙溪場渡江西進。敵軍於南岸之奎星樓、錦屏山一線布陣,向閬中城內炮擊。城內留下的紅軍、游擊隊員,於嘉陵江東岸築起工事,封鎖江岸,予以回擊。為了阻止敵軍渡江,當晚,閬中城裡的紅軍和游擊隊員,將嘉陵江邊的數十隻渡船付之一炬。
紅軍和部分游擊隊員離開閬中城,沿嘉陵江上行至沙溪場渡口過江,朝劍閣、梓潼、北川方向西進,踏上了新的征程。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美術設計錄音場記
明振江 朱彤 劉愛民 劉延夏宇立王珈劉鳳玉 張新武夏宇立任鵬 吳英傑寶玉嚴小秋許峰 宗珉玄紀成剛 馮景山何群
總顧問:洪學智
總監製:安瀾、汪國輝
總策劃:林達信、朱玉、劉懷松
監製:龐敏、戴普忠、段宇威
策劃:程振聲、謝慶山、張光本、張正力
責任編輯:張志敏
責任製片:林威
製片主任:李樹臣
插曲:《陽光之愛》
作詞:於丁
演唱:胡晶
片尾《男兒向前》
作詞:於丁
演唱:戴玉強
演奏:亞洲愛樂樂團
指揮:段立軍
音樂錄音:張曉微
協助拍攝:紅四方面軍戰史修改委員會辦公室、紅四方面軍歷史研究會、中國人民武裝警察8743部隊

演員表

劇情介紹

本劇取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而這段歷史又鮮為人知。
一九三四年秋,紅四方面軍取得了粉碎國民黨四川軍閥六路圍攻的重大勝利後,計畫奪取甘肅南部,擴大蘇區和紅軍,發展勝利。正在紅四方面軍為執行此項計畫英勇奮戰並取得重大進展的時候,長征中的中央紅軍進入貴州,召開了遵義會議,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敵人重兵圍追堵截下,處境十分困難。面對如此情況,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等領導下,顧全大局,犧牲局部利益,主動改變計畫,決心從嘉陵江中段的蒼溪儀隴地區突破敵人的重兵防線,策應和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嘉陵江天險被敵人稱為堅不可摧的鋼鐵防線。徐向前面對嚴重的敵情和張國燾的猶豫動搖和不信任等重重壓力,忍辱負重,堅忍不拔,不怕犧牲,沉著指揮,巧妙制敵。紅四方面軍八萬將士高舉“強渡嘉陵江,迎接黨中央”的旗幟,勝利突破嘉陵江天險,並向成都和川西方向大舉進擊。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和以後的一系列英勇奮戰,為中央紅軍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亦為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不久,夾金山下,兩支紅軍主力部隊勝利會師。

分集劇情

第1集
  1934年秋,川陝蘇區反六路圍攻的勝利階段,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指揮部隊緊追川軍田頌堯潰敵,乘勝渡過嘉陵江,卻被張國燾強令撤回。川軍得以捲土重來,乘機加強江防。蔣介石根據川軍的六路圍攻大敗和正在進行戰略轉移的中央紅軍向西的情況,親赴重慶指揮,在加緊對長征中的中央紅軍圍追堵截的同時,亦加緊部署對紅四方面軍的“川陝會剿”,其嫡系胡宗南部進入川北的廣元、昭化地區。在敵人重兵壓境之時,張國燾入民間了解到蘇區已慘遭破環,民窮財盡,失去了抗敵能力,這才感到當初撤兵失策,提出再向嘉陵江西進兵。而徐向前認為,敵人江防嚴固,今非昔比,渡江作戰不利,只能另作他圖。1931年張國燾為了整徐向前,在“肅反”中逮捕並最終殺害了徐向前妻子程訓宣。紅軍婦女獨立團團長高明華深知這段經歷,但是,她和同志們出於對總指揮的關愛一直替其隱瞞著。徐向前不知妻子下落,始終在思念她。高明華暗戀著徐向前,但苦於難以表達感情。
第2集
  為了打破敵軍的會剿,徐向前制訂了“川陝甘計畫”,決心向西北面行動,進兵甘肅南部,消滅胡宗南,創建川陝甘根據地。張國燾卻依然想的是向西渡嘉陵江,因而否定了徐向前的計畫。經徐向前反覆說服,雖有所動心,但又顧及傷亡,猶豫不決,最後,實在找不出更好辦法,不得不表示同意。正在這時,中央紅軍奪占遵義的捷報傳來,全軍一片歡騰,決心以開闢甘南來慶祝勝利。大進兵路上,張國燾親自來為指戰員送行。徐向前領兵進入廣元、昭化地區,戰鬥按計畫順利進行,胡宗南難以招架。高幹會議上,大家精神振奮,決心一舉打開通道,直入甘南。就在這時,張國燾從後方來電,命令撤兵回師。徐向前等從前線趕回後得知,原來,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計畫中央紅軍從瀘州段渡長江北上入川,指示紅四方面軍從嘉陵江中段蒼溪、閬中、南部處渡嘉陵江西進迎接。由於敵江防嚴密堅固,重兵集結,渡江困難很大。面對如此情況,張國燾顧慮重重。徐向前表示,我們雖然渡江很困難,但中央是大局,我們應該服從大局,克服一切困難打過江去。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和副總指揮王樹聲支持徐向前的意見。張國燾不僅不以為然,而且對徐向前產生猜疑。陳昌浩和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張琴秋很關心徐向前,既暗暗為程訓宣的犧牲而痛苦,又苦於不便告訴他真實情況,同時又準備尋找時機為高明華和徐向前牽線。
第3集
  為了創造渡江的有利態勢,徐向前反覆籌謀,決心利用紅軍運動作戰的優勢,迷惑調動敵人。計畫首先出兵陝南,造成抄胡宗南甘南後方的假象,逼迫胡宗南從川北廣、昭地區撤兵,然後再在中段的蒼溪、儀隴處尋殲敵人一部,拉開敵人的江防兵力。陝南作戰的進展,使胡宗南深感甘南後方有失,不斷電請蔣介石批准從廣、昭回師,以保甘南後方。但蔣介石多疑,仍然懷疑紅軍意圖在西渡嘉陵江上。為了進一步迷惑蔣介石,徐向前一面命令陝南部隊大造聲勢,一面親自布置給敵人的諜報人員下套。蔣介石擔心胡宗南甘南後方不保,舉棋不定,為了進一步試探紅軍虛實,命令川軍江防部隊在嘉陵江中段向蒼溪、儀隴發動進攻。對此命令,精明的敵江防總指揮鄧錫侯認為將危害江防,不惜犯顏直諫,但終被蔣介石罵退。川軍田頌堯等江防部隊奉命大舉打過江東,徐向前因勢利導,故意示弱,命令從蒼溪、儀隴先退一步。至此,蔣介石中計,誤判徐向前主力果然在陝南,從而命令胡宗南撤出廣、昭,開回甘南,並命令敵江防中段部隊大批開出接防廣、昭。待敵交接完畢,徐向前突然發起儀隴、蒼溪戰役,大量殲敵,並奪回了蒼溪、儀隴。川軍第二路總指揮田頌堯夜半裹著被單僥倖逃過江去。至此,終於拉開了敵人的江防,創造出了渡江的戰機。
第4集
  此時,南面的中央紅軍因遭敵重兵阻擊,暫時放棄了渡江北上入川計畫,轉入川黔邊活動。得此訊息後,紅四方面軍是準備繼續西渡嘉陵江,還是另作他圖?張國燾擔心中央紅軍暫不北上,紅四方面軍過江後孤軍奮戰,於己不利。徐向前認為機不可失,堅持渡江方案。夜晚,高明華率領四十餘人的突擊隊偷渡,船行江中,被對岸敵軍發覺,遭到強火力襲擊,我船隻被毀,突擊隊員大多犧牲。高明華憑著良好的水性游過了對岸,在敵軍的搜捕追擊中,得到一個尼姑的幫助。偷渡失敗,徐向前面臨巨大壓力,他帶頭總結經驗教訓。為了準備大規模強渡,徐向前布置李先念專門組織造船、親臨江邊選擇渡江登入點、突破口,訓練水兵,精心部署。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國燾發現徐向前還保留著妻子程訓宣留給他的物品,更加重了對徐向前的猜疑,甚至懷疑徐向前渡江作戰動機。
第5集
  正在這時,高明華帶著重要情報從西岸返回。大規模強渡江河作戰的方案在徐向前那裡趨於成熟。渡江前夕,高明華帶領婦女獨立團的姑娘們精心繡出一面寫著“強渡嘉陵江,迎接黨中央”的紅旗,並請徐向前莊嚴授旗。紅軍作戰指揮部里,各部爭相請戰,徐向前宣布我渡江部隊實行三點突破,多路強渡。夜裡,紅軍突然發起大規模渡江行動,三路強渡大軍突破成功,敵人的江防全線動搖。此時,早已被被紅軍的行動所迷惑的川軍將領田頌堯卻正在後方大擺喜宴,娶姨太太。紅軍的大舉渡江令蔣介石又惱又急,在撤職查辦田頌堯的同時,急令增調援兵牢控江防支撐點天險劍門關,以便將過江紅軍困在江邊。但此舉正在徐向前的預料之中,他派副總指揮王樹聲趕到前線指揮,王樹聲為了搶在敵人援兵之前拿下劍門關,打破攻關慣例,實行猛虎掏心戰法,出奇兵一舉攻下劍門關這一戰略要地,將江防守敵鄧錫侯部割為兩截。不幾天,紅軍連下數城,席捲嘉陵江西數百里。
繼續看6-8集
選集
選集

拍攝花絮

紅軍強渡嘉陵江,是一段塵封72年之久的歷史。1935年3月28日夜間,紅四方面軍為給紅一、紅二方面北上抗日創造有利條件,遵從中央軍委的命令,在閬中、蒼溪、南部三縣的嘉陵江面上打響了渡江戰役,一舉摧毀四川軍閥號稱“固若金湯”的江防陣地50餘里。後來的軍事專家們認為,如果沒有此役的成功,就沒有紅軍長征的迅速勝利。 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歷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夏宇立教授創作、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王珈導演的八集電視連續劇《強渡嘉陵江》,正夜以繼日地在閬中古城拍攝。這裡,僅以錄幾則拍攝花絮供讀者先睹為快。
費力給“國民黨”修碉堡
碉堡嘴下修碉堡,抑或是歷史的巧合?攝製組早在深入閬中布點時,就將拍攝紅軍強渡嘉陵江的地點定格在閬中市清泉鄉回龍場附近一個叫碉堡嘴的地方。這裡是嘉陵江支流東河的一個古渡口,它連線著閬中清泉鄉和蒼溪縣的王渡鎮。當年,為抵抗紅軍的進攻,四川軍閥田頌堯在山頭上築過碉堡,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碉堡嘴。這裡水面開闊、浩淼,且灘頭起伏,宜於雙方擺開“廝殺”陣勢。
根據劇情,需在東岸沙灘為防守江岸的“敵軍”構築碉堡群和工事網,清泉鄉政府義不容辭地接受了任務。為不誤拍戲,鄉長王志培親自率領清泉村的50多名民工奮戰3晝夜,終於修好了工事。王鄉長邊擦額頭的汗水邊笑著解釋說:“清泉鄉能夠攤上這么大場面的一場電視劇,真是機遇難遇。”
閬師學生欣然“入伍”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領導小組確定了《強渡嘉陵江》這個選題後,得到了中央軍委“四總部”的批准。4月中旬,劇中的木門會議、攻旺蒼、克劍門等戲中的“紅軍戰士”都是動用的當地武警。不料攝製組剛進駐閬中,正著手拍攝紅軍強渡嘉陵江等重頭戲時,恰逢非典肆虐,軍隊一律不允許出營房。這樣,攝製組面臨著眾多演員何處尋的嚴峻課題,該市的公安學校和預備役學校放假,攝製組不得不將目光鎖定在尚未放假的師範學校。經宣傳部出面協商,閬中師範學校動員了330名符合條件的男女學生扮演強渡嘉陵江的“紅軍”和“川軍”。
2006年5月3日至6日,為拍渡江戰役的戲,年輕的“紅軍”們每天清晨從7點出發,要拍到深夜的2點左右才返校,但他們無怨無悔。尤其是在兩軍交鋒激戰,炸點炸起的沖天水花和四濺的泥塊劈頭蓋臉砸下來,他們也能“前仆後繼”,奮力“拼殺”,表演得十分出色,令久經“沙場”的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老導們也唏噓不已。
幕後故事 :
紅軍當年就是從這裡打過嘉陵江,步入長征之旅。
強渡嘉陵江紅四方面軍轉入長征的決勝之戰
一部反映徐向前元帥和紅四方面軍一段重大史實的8集電視連續劇《強渡嘉陵江》在全國各地熱播。“《強渡嘉陵江》的大部分劇情是在我們閬中拍攝的,那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就發生在我們這片土地上。”閬中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李宏說,當年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在閬中古城指揮了強渡嘉陵江戰役,閬中城因此被國家權威部門認定為紅四方面軍的長征出發地。
70年前,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擺脫敵人重兵的圍追堵截,進入四川。面對如此情況,在總指揮徐向前等率領下的紅四方面軍8萬大軍,撤離川陝革命根據地,從嘉陵江中段的蒼溪、閬中、南部勝利突破敵人防線,向川西方向大舉進擊,主動策應和迎接長征入川的黨中央和中央紅軍,1935年6月,與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夾金山下的懋功(小金)勝利會師。
站在嘉陵江南岸的錦屏山上,眺望閬中古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古城顯得特別寧靜而美麗,江上往來的機動客船和上下穿梭的運沙貨船不時發出幾聲清脆的汽笛聲。“當年在嘉陵江上,紅四方面軍從江東岸蒼溪、閬中、南部的幾個渡口以排山倒海之勢強行渡江,可想當時那個戰鬥場面是何等的壯觀和激烈啊!”隨行的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謝洪才說。紅軍在川陝革命根據地駐紮了近2年時間,一直都有向嘉陵江以西拓展根據地的戰略構想,乘著這次突破嘉陵江天險的勢頭,解放了嘉陵江以西的大片土地,在南部縣皂角鄉境內建立了德豐縣委和縣、鄉、村蘇維埃政權。錦屏山下江邊的南津關渡口,是當年紅軍從閬中古城華光樓渡江後奪取的一個重要的碼頭,至今還保持著原有的原貌。碼頭上,我們採訪了熟悉當時情況的周國貴老人,老人把我們帶到江邊指著江面說,“當時江上有一座以船身相連、上鋪木板的浮橋,紅軍進入閬中城時,城內的國民黨兵聞訊從浮橋上逃過南津關渡口,砍斷浮橋,以阻斷紅軍西進的道路,並在碼頭上修築工事,架起機槍,固守江岸,但最後還是被英勇的紅軍突破了。”
閬中古城內的秦家大院是紅四方面軍政治部舊址,大院內保留著徐向前當年辦公和居住過的屋子,辦公的地方擺放著《強渡嘉陵江》劇組留下的馬燈、斗笠等道具和大幅的劇照,如今這裡已成為閬中古城的紅色旅遊景點。閬中市市長魏順澤告訴記者,閬中將抓住古城旅遊和紅色旅遊升溫的機遇,打好“閬中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這塊牌,做好紅色旅遊大文章,使閬中旅遊業有更大、更快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