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魁印

張魁印

張魁印,山西平遙人,生於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原型。黑龍江省軍區原副參謀長(副軍職待遇),男,漢族,1941年6月入黨,大專文化,歷任山西政治保衛隊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八路軍一一五晉西支隊一團測繪員,晉西第二軍分區偵通隊偵察排副排長、排長,第二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科科長,三十八軍113師作戰科科長,1951年1月入朝,任志願軍三十八軍偵察科科長,志願軍三十八軍司令部情報科副科長,五十軍作訓處處長,三十八軍作訓處長,三十八軍一一四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1982年1月離職休養,享受副軍職待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魁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平遙
  • 出生日期:1922年
  • 職業:軍人
抗美援朝,功勳榮譽,《奇襲》原型,

抗美援朝

1950年11月,朝鮮戰場二次戰役拉開序幕,38軍軍長梁興初決心打一個漂亮仗,他對彭德懷總司令立下軍令狀:“德川38軍包了,25日發起進攻,26日結束戰鬥。”梁興初命令偵察科長張魁印、113師偵察科長周文禮率領323人組成偵察支隊,張魁印任支隊長兼政委,周文禮任副支隊長,在二次戰役前的11月24日秘密插入敵後,務必於11月26日8時前炸毀武陵橋,堵死敵人後路,配合主力部隊殲滅德川地區的偽七師,張魁印領導的這支偵察支隊由38軍軍部偵察連、113師偵察連、兩個工兵排組成,有通訊兵、電話兵,還有13名朝鮮同志,醫務人員和英語翻譯,攜帶一部電台,600公斤炸藥,每人攜帶4顆手榴彈和充足的彈藥。
11月24日晚10時,張魁印帶隊向敵後挺進。深夜,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113師偵察連為前衛,軍偵察連和工兵排跟進,利用炮火射擊時發出的火光觀察道路和地形,繞過敵人的重重防線和警戒,很快插進敵人前沿,奔向浦洞。浦洞是敵軍兩個師之間的結合部,要炸武陵橋必須從這裡穿插過去。小分隊途經浦洞時,實際上就是走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公路兩側敵人的營房裡,燈光通明,談笑聲和軍用帳篷里的音樂聲聽得清清楚楚。迎面開來的數輛敵軍車還主動給小分隊讓路。敵人哨兵詢問時,小分隊的嚮導回答機智又巧妙,其中三句話張魁印至今難忘:”哪裡的?“”一大隊的”“哪來的”“前邊來的”“去哪裡?”“去後邊”。這些含糊的對話使敵哨兵相信了他們,小分隊順利通過了浦洞。小分隊表面輕鬆,心裡卻緊張得很,每個人的槍都打開了保險,手榴彈掖在袖筒里,隨時準備投入戰鬥。小分隊的行動準則是:途中不戀戰,走則快,打則猛。當時,小分隊嚮導對當地地形相當了解熟悉。沿途老百姓也對偵察員們幫助很大。在奔襲武陵橋途中,志願軍先遣隊一共走了兩個夜晚一個白天,與敵人進行了三次戰鬥,但是我小分隊始終以前進為主,殲敵為輔,直插武陵橋。24日晚出發2個多小時後,穿過了浦洞,來到故城江。故城江邊沒有橋,卻有一個徒涉場,就是在2米多深的水中,用石頭鋪一條1米左右高的路,這條路很寬,可以走汽車,在水中看不出來,飛機也炸不著,沿這條水中的徒涉場就能走過去。可在漆黑的夜裡,上哪兒去找這條水中通道?能不能過也不知道。這時來到一個村莊,村莊裡駐紮著敵軍,戰士們沖了進去,敵人還在睡夢中,我先遣隊便開了火,一梭子下來,把敵人打了個人仰馬翻,捉了兩個“舌頭”出來。這兩個敵軍交待出故城江上的徒涉場,小分隊順利地沿江中通道過了故城江,而後續的大部隊也是從這條隱藏在江上的特殊通道走過來的。可剛過故城江,偵察連便與敵人接上了火。當時,軍部偵察連一班長郭興運率領一名戰士打前站,想進暮灘里的一個農舍找個老鄉問問情況,沒想到屋裡的敵人正在生火做飯,一見持槍的一班長進去,便接火打起來。郭興運先敵人開火,以猛烈的火力將敵人堵在屋內,十分鐘後,敵軍一個排的兵力大部分被小分隊殲滅,郭興運同志卻光榮犧牲。25日上午,選遣隊在山上的老百姓家找了個柜子,將郭興運就地安葬,並簡單地開了個追悼會。朝鮮停戰後,我軍找到郭興運的遺體並遷入當地的烈士陵園。張魁印還清楚地記得,郭興運是山東人,是個老偵察員,只等戰鬥結束就能提幹了。他犧牲時才20歲。電影《奇襲》中唐虎犧牲一場戲便是用了這個細節,據抓獲的兩名俘虜交代:前方的暮灘里發電場大壩上有敵人的碉堡。若強行通過,一開火,怕誤了戰機。怎么辦?張魁印決定帶部隊奪路前進,命令小分隊向東登上高692米的楊柳峰,準備爭取主動,繼續向武陵橋方向挺進。
山里樹木參天,荊棘叢生,怪石嶙峋,無路可走,小分隊憑藉指北針和地圖,艱難地行軍。深夜,小分隊來到前進路上最後一個屏障——後遊仙峰,該山峰高1105.1米,坡度一般在70度以上,翻過去就是武陵里,大家就著雪吃了點炒麵,稍微休整了一下,並找到了嚮導。在一個朝鮮老大爺和他的小孫女的帶領下,歷經5個小時的艱難跋涉,終於爬上了後仙遊峰東側,於11月26日凌晨5時到達預定地點武陵里,這時離軍首長規定的炸橋時間還有最後的3個小時。
武陵里位於後仙遊峰西邊一條東西走向的山溝里,溝口大同江奔流南下,沿江東岸有去德川的主要交通幹線,並行的鐵路和公路橋跨在溝底河口上,這就是武陵橋。在橋附近,大同江西岸是懸崖絕壁,因此,武陵橋就構成了德川去南川的咽喉。橋頭築有碉堡、營房、鐵絲網,60餘人的守橋敵軍駐守在這裡。
張魁印清點一下小分隊人數,除郭興運同志犧牲外,沒有掉隊的和其他傷亡。張魁印動員:我們的任務是炸橋,毛主席、祖國人民、軍首長在等待我們勝利的訊息,我們一定要讓他們聽到勝利的爆炸聲!當時戰士們已連續行軍作戰40多個小時了,期間僅僅休息了4個小時,沒吃到熱飯,連冷水也沒喝到。8時前完成炸橋任務,這鐵的命令時刻響在戰士們的心頭。聽到張魁印的戰前動員,戰士們士氣高漲,齊聲說:“我們決不會給毛主席和祖國人民丟臉,就是犧牲了,也要堅決把橋炸掉!”
清晨6時左右,小分隊逼進橋頭,守橋之敵剛剛起床,正在洗漱,他們發現小分隊的戰士們,喧譁碉堡還沒來得及進去,就被消滅了。敵人不知所措潰逃,除傷亡、被俘外,少數逃往山里。爆破組飛速奔向大橋,大同江剛封凍,冰面剛能承住人,一不小心便滑到水裡,橋墩高有5米左右,戰士們攜帶的軟梯不夠長,為搶時間,他們搭成人梯,把160公斤炸藥安放在橋墩上,並點燃了導火索。同時,小分隊迅速渡河,占領南去公路兩側的制高點,其餘各部也控制了橋北路旁的有利地形。
這時,由南面開來大汽車5輛,滿載軍火,駛往德川前線,汽車剛上武陵橋頭,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大橋和先頭汽車一齊飛向空中,化作一個巨大的黑煙柱。此時,正是1950年11月26日7時30分,武陵橋的爆炸奏響了抗美援朝戰場第二次勝利的序曲。
武陵橋這個咽喉被我小分隊緊緊扼住,南逃的北援的敵人聯繫不上,對38軍順利全殲敵人起了重要作用。入夜時分,武陵橋南北兩邊,大同江兩岸,是一片火海,軍首長用電台指示張魁印的小分隊,取道龍源里,直插新安州以南地區,察明敵情,斷敵退路。這樣,張魁印又率部前進4晝夜,炸橋兩座,阻敵三次。

功勳榮譽

抗美援朝後,1965年調到黑龍江省軍區任副參謀長,直到離休。他的老伴遲秀琴是他的戰友,當年在志願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役後,調至志願軍司令部作戰。兩人1954年結婚,如今4個孩子都已參加工作。張魁印離休後,擔任哈爾濱市南崗區育紅國小校的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張魁印至今還珍藏著破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兩枚三級國旗勳章及解放華中南紀念章、解放東北紀念章、解放勳章獨立自由勳章抗美援朝紀念章獨立功勳榮譽章第一大堆勳章。面對 這些記載著英雄不朽功勳的勳章,張魁印首先想到的是犧牲的戰友。

《奇襲》原型

這么多年來,他從不透露自己是《奇襲》主角原型的事,直到軍史戰史研究者找上門來,大家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跡。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為祖國為人而戰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友們,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八路軍老戰士——張魁印八路軍老戰士——張魁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