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祥

張駿祥

張駿祥(1910年12月—1996年),筆名袁俊,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作家,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

1940年,創作個人首部話劇劇本《小城故事》。1946年,自編自導喜劇電影《還鄉日記》。1948年,執導愛情電影《火葬》。1951年,執導劇情電影《翠崗紅旗》,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影片二等獎。1954年,擔任劇情電影《雞毛信》的編劇。 1956年,執導紀錄電影《春節大聯歡》。1959年,出版論文集《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1964年,執導傳記電影《白求恩大夫》。1966年,執導藝術紀錄片《大慶戰歌》。1982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大澤龍蛇》上映。1995年,由其主編的電影辭書《中國電影大辭典》出版。1996年,張駿祥逝世,享年86歲。1997年,關於他的文集《張駿祥文集》出版。2010年,關於他的自傳《張駿祥傳》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駿祥
  • 別名:袁俊(筆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鎮江市
  • 出生日期:1910年12月
  • 逝世日期:1996年
  • 職業:導演、編劇、作家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
  • 代表作品:小城故事、翠崗紅旗雞毛信春節大聯歡白求恩大夫中國電影大辭典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文學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後世紀念,

人物經歷

1927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1年,從清華大學外國文學系畢業,留校任助教,研究西洋戲劇。1936年,進入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專攻導演,兼學編劇、劇場建築以及布景燈光等多種課目。1939年,從美國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畢業,獲得美術碩士學位;同年,回國後任教於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1940年2月,創作五幕話劇劇本《小城故事》。
1941年5月,創作並執導五幕話劇《邊城故事》;10月,執導話劇《北京人》。1943年7月,創作四幕話劇劇本《萬世師表》。1944年1月,執導莎士比亞話劇《柔密歐與幽麗葉》;3月,創作三幕話劇劇本《山城故事》。1945年,執導曹禺的話劇《蛻變》。
1946年,自編自導喜劇電影《還鄉日記》。1947年,與李恩傑聯合執導愛情喜劇電影《乘龍快婿》。1948年,執導由白楊陶金呂恩聯袂主演的愛情電影《火葬》,該片講述了雙喜與大鵬之間的悲慘愛情故事。
1951年,擔任劇情電影《勝利重逢》的編劇,該片由湯曉丹執導;同年,執導由於藍張伐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翠崗紅旗》,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影片二等獎。1954年,擔任劇情電影《雞毛信》的編劇,該片根據華山的小說改編;同年,執導由馮喆王蓓共同主演的劇情電影《淮上人家》。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執導紀錄電影《春節大聯歡》。1958年,擔任劇情電影《新安江上》的編劇;同年,擔任卡通片《古博士的新發現》的編劇。1959年,出版論文集《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1960年,與沈浮黃宗英等共同擔任劇情電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編劇。
1962年,與顧而已聯合執導劇情電影《燎原》。1964年,執導根據周而復同名作品改編的傳記電影《白求恩大夫》。1966年,執導藝術紀錄片《大慶戰歌》。1978年,當選中國人大代表。1979年12月,擔任中國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同年,擔任上海市電影局和上影廠聯合藝委會的主任。
1980年,在期刊《電影文化》第二期上發表文章《用電影的手段完成的文學》。1982年,由其執導的劇情電影《大澤龍蛇》上映;同年,出版戲劇理論專著《導演術基礎》。1995年10月,由其主編的電影辭書《中國電影大辭典》出版,該書講述了中國電影的概況和歷程。1997年,關於他的文集《張駿祥文集》出版。2010年,關於他的自傳《張駿祥傳》出版,該書敘述了張駿祥一生的經歷尤其是在戲劇、電影創作上的探索和成就。

個人生活

1952年5月5日,張駿祥與花腔女高音周小燕舉辦婚禮。婚後,二人育有女兒張文和兒子張本。1996年,張駿祥逝世,享年86歲,後安葬於上海福壽園。2016年3月4日凌晨0點32分,99歲的周小燕因病在上海去世,她的告別遺儀在3月10日舉行。
張駿祥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82年
《大澤龍蛇》
電影
1966年
《大慶戰歌》
藝術紀錄片
1964年
《白求恩大夫》
電影
1962年
《燎原》
電影
1956年
《春節大聯歡》
電影
1954年
《淮上人家》
電影
1951年
《翠崗紅旗》
電影
1948年
《火葬》
電影
1947年
《乘龍快婿》
電影
1947年
《還鄉日記》
電影
20世紀40年代
《大渡河》
話劇
20世紀40年代
《牛郎織女》
話劇
20世紀40年代
《安魂曲》
話劇
20世紀40年代
《以身作則》
話劇
1945年
《蛻變》
曹禺話劇
1944年
《柔密歐與幽麗葉》
莎士比亞話劇
1941年
《北京人》
話劇
1941年
《邊城故事》
五幕話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60年
《六十年代第一春》
電影
1958年
《古博士的新發現》
卡通片
1958年
《新安江上》
電影
1954年
《雞毛信》
電影
1951年
《勝利重逢》
電影
1947年
《乘龍快婿》
電影
1947年
《還鄉日記》
電影
1941年
《邊城故事》
五幕話劇

文學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0年
《張駿祥傳》(作者:呂曉明)
自傳
1997年
《張駿祥文集》(作者: 陳建華)
文集
1995年
《中國電影大辭典》
電影辭書
1985年
《影事瑣議》
論文集
1985年
《張駿祥電影劇本選集》
劇本選集
1982年
《導演術基礎》
戲劇理論專著
1980年
《用電影的手段完成的文學》
《電影文化》第二期
1959年
《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
論文集
20世紀40年代
《袁俊戲劇集》
戲劇集
20世紀40年代
《美國大總統》
話劇劇本
1944年
《山城故事》
三幕話劇劇本
1943年
《萬世師表》
四幕話劇劇本
1940年
《小城故事》
話劇劇本

獲獎記錄

榮譽獎項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78義大利墨西拿電影節評審會獎《白求恩大夫》獲獎
1951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故事影片二等獎《翠崗紅旗》獲獎

人物評價

張駿祥的創作、理論和電影活動鮮明地折射了中國電影的發展軌跡。他從戰後上海進步電影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走來,完成了向新中國紅色電影的革命現實主義路線的轉型,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影的當代現實主義深化和發展中卻走向邊緣和衰落。儘管張駿祥在電影中不自覺地加入戲劇性的元素,但他對電影拍攝的技法卻是非常注重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張駿祥也不遺餘力地使用了“滑稽”的元素。他深受西方戲劇理論的影響,還有美國好萊塢電影文化的薰陶,使他的電影作品兼具戲劇性和電影性的特點,並將好萊塢早期喜劇電影與上海市民文化糅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電影喜劇觀念(《當代電影》評)

後世紀念

2010年11月22日,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影家協會、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影劇偉業·遺澤長存——紀念導演、劇作家、教育家、理論家、電影事業家張駿祥先生誕辰 100 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市文聯文藝中心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