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田(新聞人物)

張青田(新聞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青田,1936年生,重慶市開縣(今開州區)臨江鎮福德村二組村民,村裡的五保戶。

2005年,村里為這個五保戶修了房,拉起了電線,安了燈泡。2010年,一位剛畢業的村官在走訪村民時無意發現,老人家的電錶5年來總共只走了6.1度。成為網路上著名的“最節約老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青田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重慶市開縣臨江鎮
  • 性別:男
摘要,個人簡介,震撼,家電就兩個5W燈泡,天黑就睡覺 基本不開燈,每天用0.0033度電,

摘要

歲月蹉跎,這位地道的農家人已經白髮蒼蒼,行動緩慢,耳朵也不好使了。村裡的文書田大本說,張青田一生務農,沒離開過村里,也沒有妻兒。直到他60歲時,才上報成為五保戶,每年可享受國家的補貼2200元,節假日還會收到村裡的慰問金,維繫一個人的生活還是不成問題。這位年輕的村官萬分感慨,將老人的事情發到了網路上,短短3天裡,有21568位網友持續關注,紛紛留言表示深受震撼,心裡“酸酸的”,向這位“最節約老人”表達崇高的敬意。
電燈是唯一的電器電燈是唯一的電器

個人簡介

重慶開縣一個偏遠山村里,住著一位年過七旬的張青田老人。5年前,村里為這個五保戶拉了電線安了燈泡,5年後,一位剛畢業的村官在走訪時無意發現,老人家的電錶5年來總共只走了6.1度。老人的事情曝光於網路後,短短數日,有數萬網友持續關注,向這位“最節約老人”表達敬意。張青田老人5年,6.1度電,這對比太震撼了。於是有人說,“5年了,老人只用了6.1度電。不是電錶壞了,也不是老人偷電,更不是老人給不起電費”——結論就是:老人是節約先鋒,是低碳模範,是現代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楷模;還附贈小品文般的總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真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張青田家張青田家
不妨看看“最節約老人”的家境吧:“60平方米的磚瓦房被隔成兩間,一間堆滿柴火和雜物,另一間房裡只有一張簡易的木板床、一個破舊的木櫃、一個木凳,還有鍋碗和鋤頭。在這兩間房的房頂,各掛著一個已經滿是灰塵的5W燈泡,它們就是家中唯一的電器”……
如此節約,與其說是主動為之,不如說是“被節約”。兩隻5W燈泡,映照出老人5年的生活質量——而這,是比節約更讓人愧疚的東西。
電燈是老人唯一的電器節約的意思,是儘量少占用或消耗資源。但節約有個前提,就是要讓人生活得更好。如果節約就是降低生活質量,甚至是犧牲基本權益,那么,這種“節約”有什麼意義?
譬如眼下一些地方的“集中斷電”,顯然與節能減排的旨歸相去甚遠。在節約問題上,我們還應秉持一個基本邏輯:公權或公共部門當是節約的先鋒,在節約的起跑線上,不能指望公民個體“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地沖在最前面。
電錶顯示只有6.1度電
“最節約老人”,感動不了真想節約的民眾,其節約的真相反倒令人揪心。任何美德的標桿,首先是人性的、柔軟的、充滿煙火味的。如果有可能,我寧可“最節約老人”的燈泡亮一點、家電多一點,這“5年6.1度電”的悲愴,能讀出“節約”的喜感嗎?

震撼

2010年10月21日,網友“BENZ”在網路發了一篇帖子《“最節電的人”五年只用6.1度電!》。他在帖中這樣寫道:5年前,村里出錢給這棟房子的主人——一位五保戶老人安裝了一塊電錶。之後的每一年,老人都主動交電費,但是收電費的同志都婉言拒絕了,對老人說:“還是以後一起給吧!”
“看過電錶之後,我終於明白了。”網友“BENZ”在帖中說,5年了,老人只用了6.1度電。不是電錶壞了,也不是老人偷電,更不是老人給不起電費。“只是想讓大家明白,其實我們也可以節約一點。”
老人使用過的煤油燈發帖者名叫黃闖,今年22歲,大學畢業後來到開縣臨江鎮福德村當村官。黃闖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在挨家挨戶走訪村民,在山上見到了這位老人。“看到他家電錶的時候,心裡是說不出的滋味。”第一反應是“電錶壞了嗎?”直到和村里人聊起這位“節能先鋒”,才深有感觸,“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真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5年用6.1度電5年用6.1度電

家電就兩個5W燈泡

這位“節能先鋒”到底是誰?老人名叫張青田,74歲,開縣臨江鎮福德村二組村民,村裡的五保戶。歲月蹉跎,這位地道的農家人已經白髮蒼蒼,行動緩慢,耳朵也不好使了。村裡的文書田大本告訴記者,張青田一生務農,沒離開過村里,也沒有妻兒。直到他60歲時,才上報成為五保戶,每年可享受國家的補貼2200元,節假日還會收到村裡的慰問金,維繫一個人的生活還是不成問題。
老人的家 在城裡人看來,張青田老人的家裡已經不能再簡陋了。60平米的磚瓦房被隔成兩間,一間堆滿柴火和雜物,另一間房裡只有一張簡易的木板床,一個破舊的木櫃,一根木凳,還有鍋碗和鋤頭。在這兩間房房頂,各掛著一個已經滿是灰塵的5W燈泡,它們就是家中唯一的電器……
46歲的張本學目前是福德村的計生專乾。他表示,2005年之前,張青田一直住在山溝的一個窩棚里,用的是煤油燈。每當下雨時,他都要在床上鋪一張塑膠,這樣被子才不會被雨打濕。2005年,村里花了7000多元,為老人在離村委會1公里不到的坡上新修了一棟60平方米的磚瓦房,還牽了電線,安了電錶和燈泡。

天黑就睡覺 基本不開燈

每次查電錶的工作人員都很苦惱,張青田老人家的電錶像沒轉似的。後來,村幹部才了解到,老人住進新房之後,用慣煤油燈的他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習慣。因為平時只種點蔬菜自給自足,老人天亮起床,天黑就睡覺,基本上不開燈。 62歲的戶吉全和張青田做了5年的鄰居。“我曾經還以為他屋頭的燈泡是壞的。”這位樸素的老人說,平時偶爾也會到張青田家裡串串門,只要有點光線老人就不開燈,天黑了就進屋睡覺。

每天用0.0033度電

開縣中和鎮供電營業所派出的工作人員到現場查看。維護人員徐心義向記者確認,張青田家的電錶並沒有故障。 老人是如何做到5年只用6.1度電的?網友算了一筆賬。每年老人家裡只用1.22度電,也就是說每天只用0.0033度電。老人家裡有兩個5W的燈泡,從沒有同時開啟過。也就是說,張青田只要每天開一個燈泡不超過39.6分鐘,5年就可能只用6.1度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