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升

張雲升

張雲升,男,生於1919年,過世於1995年,畢業於南皮縣師範。文革"中被衝擊下放,平反後任成都黨校校長,及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病逝成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雲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95
  • 職業:公務員
  • 畢業院校:南皮縣師範
已故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師少將副師長,東南大學教授,個人簡介,學術成果,研究方向,

已故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張雲升(1919-1995)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馮家口鎮大王莊人。自幼讀書,1930年高小畢業後考入南皮縣師範第二期,1933年畢業後在本縣任教。1936年交河縣招聘國小教師,張雲升與曲治元赴考,張榜後,張雲升名列榜首,曲治元名次第二,當時傳為美談:南皮一個瞎子,一個聾子,奪了交河縣頭名狀元。張雲升耳稍聾,曲治元(張彥恆村人,舊屬南皮,今屬東光)患有眼疾。抗日戰爭爆發,張雲升在本縣參加抗戰。後參加第二野戰軍,隨劉鄧大軍南下,1949年解放重慶時,任二野總政治部主任。四川解放後,成立人民革命大學,劉伯承、鄧小平分任正副校長,張雲升任教育長,劉鄧未到任,他負責全校工作。"革大"結束後,成立四川新政人員訓練班,培養全省縣級行政幹部,張雲升任班主任。"文革"中被衝擊下放,平反後任成都黨校校長,及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病逝成都。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師少將副師長

張雲升(1908-)湖南常寧人,1926年10月南京中央軍校第六期,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二師少將副師長。

東南大學教授

個人簡介

張雲升,男,1974年11月生,博士,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9月入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師從胡曙光教授攻讀碩士,獲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碩士學位;2000年9月入東南大學師從孫偉院士攻讀博士,獲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4年5月留校工作,2006年晉升為副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1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3-2004年香港科技大學土木系李宗津教授課題組做訪問學者,2013-2014年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土木工程與環境系在Paulo J. M. Monteiro課題組做訪問學者。
張雲升教授張雲升教授
現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纖維混凝土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高強與高性能混凝土專委會委員、中國建築學會混凝土基本理論及其套用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混凝土學會中國分會會員、國際材料與結構研究實驗聯合會(RILEM)中國分會委員、江蘇省房建材料專委會副主任。

學術成果

先後在《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Materials Letter》、《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Journal of HazardousMaterials》,《矽酸鹽學報》等國際、國內著名學術刊物上錄用和發表了80多篇文章,其中SCI收錄30 篇次,EI收錄50 多篇次;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參與撰寫了美國ASCE協會出版的“CRC Handbook of Structure Engineering”。
近年來作為項目或專題負責人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 專題、973項目三級課題、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國防科工委前期預研項目、交通部西部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預研項目和面上)、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類)、蘇通大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重大工程項目等省部級項目20 多項。入選2010 年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畫、2009 年度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2006年度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先後獲2010年建設部華夏建設一等獎(排7)、200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排1)、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6)、2006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6)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9);博士論文獲2006年度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新型建築材料及製品、高與超高性能混凝土、工業廢渣資源化利用、結構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形成過程計算機模擬等方面的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先後承擔2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子課題、973二級課題、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博導類)基金、江蘇省自然基金(包括重大預研項目和面上項目)、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先後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霍英東優秀青年基金、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畫、江蘇省青藍工程等。先後獲國家科進步二等獎2項(排4和6)、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1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共發表學術論文近150多篇,其中SCI論文60多篇,EI論文80多篇;包括ACI MaterialsJournal 4篇、ASCE3篇、Cementand Concrete Research (CCR) 6篇、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CBM) 8篇、Magazine ofConcrete Research (MCR) 1篇、Advancesin Cement Research (ACR) 2篇、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 (CCC) 1篇、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JMS) 2篇M、NDT & EInternational 1篇等。出版專著或教材2部,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20多名。目前被10多個國外核心期刊聘為稿件評審人。
目前承擔的課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雙語)》、《綠色建材料耐久性與壽命預測》;近10年來承擔與參與的主要項目有:
(1)國家973計畫項目:“嚴酷環境下混凝土材料與結構長壽命的基礎研究”,第二課題;
(2)國家973計畫項目:“環境友好的現代混凝土基礎研究”,第二課題;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微結構的混凝土材料傳輸特性及本構關係”;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輕水泥基多孔材料微結構形成與調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性能水泥基抗侵徹防護工程材料的製備理論及其動態效應研究”;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建築材料套用發展史研究”
(7)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城鎮建築遺產適應性保護和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8)“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古代建築基本材料(磚、瓦、灰漿)科學化”
(9)交通部西部重點項目“跨江海大型橋樑結構混凝土劣化性能與耐久性對策措施的研究”
(1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水泥基吸聲屏障材料設計理論和製備技術研究”和“秸桿-泥渣複合建築自保溫材料設計與製備研究”
(11)蘇通大橋重點項目:“蘇通大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及其施工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