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遇賢

張遇賢(?-943),五代時期粵贛農民起義首領。一作張茂賢。循州博羅人。初為縣吏。942年,被推為首領,起義反抗南漢統治。攻克循州,自稱中天大國王,改元永樂。起義軍皆穿紅衣,稱“赤軍”。次年往南唐虔州,據白雲洞為根據地。後被南唐擊敗,被俘遇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遇賢
  • 出生地:博羅(廣東)
  • 逝世日期:943
  • 職業:五代時南漢農民起義軍領袖
人物生平,歷史記載,

人物生平

張遇賢(?~943),南漢禎州博羅縣人。原為縣吏。因禎州發生民變時,群龍無首,眾人依託“神旨”,稱張遇賢為“羅漢托生”,理當為主,被擁戴為首領。942年(南漢光天元年)七月率眾起義,反抗南漢腐敗統治。起義之時以僧景全為謀主,自稱“中天八國王”,建號“永樂”,署置百官,部眾一律穿紅衣,時謂“赤軍子”,眾達數萬。南漢殤帝劉玢急派越王劉弘昌為都統、循王劉弘杲為副都統,統南漢軍鎮壓。起義軍將官軍重重圍困在錢帛館,“矢下如雨,軍人多死。”隨後,乘勝攻打潮、循等州,連克“東方州縣”。十月,進克循州,殺南漢刺史劉傳。接著,又敗南漢援軍。943年(應乾元年)三月,指揮使萬景忻率南漢軍反撲,圍攻循州。起義軍失利,被迫放棄粵東,越過梅嶺,北上進襲南唐虔州(今江西贛州)。起初,起義軍乘虔州駐軍不多,防務鬆弛,累敗南唐兵,連克諸縣,隊伍發展到10餘萬人。張遇賢以于都縣白雲洞為據點,建造宮室、營署,率部四面出擊。南唐中帝李璟命洪州營屯都虞侯嚴思(一作嚴恩)為統帥,通事舍人邊鎬監軍,進行大規模軍事圍剿。同時還發布《招妖賊制》,懸巨賞,以圖擒殺張遇賢及其部屬首領。南唐軍至虔州後,伐木開道,突襲白雲洞。張遇賢不善於軍事指揮,部屬又各行其是,導致全軍潰散。張遇賢求神不應,被迫棄營撤離。同年十月,其部將李台等在南唐軍事進攻和分化瓦解之下,見大勢已去,發動叛變,執張遇賢及其部下黃伯雄、僧景全、降恩等人投降南唐。隨後張遇賢一行被押至金陵(今南京)殺害。

歷史記載

癸卯,有神降於博羅縣民家,與人言而不見其形,閭閻人往占吉凶,多驗,縣吏張遇賢事之甚謹。時循州盜賊群起,莫相統一,賊帥共禱於神,神大言曰:“張遇賢當為汝主。”於是群帥共奉遇賢,稱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置百官,攻掠海隅。遇賢年少,無他方略,諸將但告進退而已。漢主以越王弘昌為都統,循王弘杲為副以討之,戰於錢帛館。漢兵不利,二王皆為賊所圍;指揮使陳道癢等力戰救之,得免。東方州縣多為遇賢所陷。
冬,十月,丙子,張遇賢陷循州,殺漢刺史劉傳。
秋,七月,己丑,漢指揮使萬景忻敗張遇賢於循州。遇賢告於神,神曰:“取虔州,則大事可成。”遇賢帥眾逾嶺,趣虔州。唐百勝節度使賈匡浩不為備,遇賢眾十餘萬攻陷諸縣,再敗州兵,城門晝閉。遇賢作宮室營署於白雲洞,遣將四出剽掠。
冬,十月,戊申,唐主遣洪州營屯都虞候嚴恩將兵討張遇賢,以通事舍人金陵邊鎬為監軍。鎬用虞州人白昌裕為謀主,擊張遇賢;屢破之。遇賢禱於神,神不復言,其徒大懼。昌裕勸鎬伐木開道,出其營後襲之,遇賢棄眾奔別將李台。台知神無驗,執遇賢以降,斬於金陵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