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奎(山西省定襄縣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連奎(1912.11~1978.04),1912年11月出生,山西省定襄城關鎮北西力村人,1926年至1630年在太原成成中學讀書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閻錫山捕送反省院。1933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體育系後,又因參加抗日救亡運動,組織“和平門體育聯合會”,團結進步學生參加“一二·九”運動,遭軍警鎮壓,被打傷左臂。不久,由張仁槐(時任中共北師大支部書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北師大支部委員,參加民族解放先鋒隊。北師大畢業後,受黨的派遣,赴浙江省麗水縣任處州中學體育主任,傳播革命種子。“七七”事變後,返回山西,在決死隊、動委會工作。不久,擔任中共定襄縣委書記,組織游擊隊,從事抗日工作。以後調至晉察冀邊區,歷任二地委組織部長、副書記、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等。抗戰勝利後,任軍調部太原執行小組中共首席代表。解放戰爭時期,任解放軍六十六軍副政委、政委、屢建奇功。1950年10月,率軍開赴抗美援朝前線,受到彭德懷司令員的表揚,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由獨立二級勳章。建國後,先後擔任第一、三、五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粉碎“四人幫”後,擔任全國政協常委。1978年4月病逝於北京。

張連奎從小愛好體育,在太原成成中學學習時,擔任學校籃球隊隊長。在北平師範大學讀書時,被選入北平市籃球代表隊,參加第五屆、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均獲得第三名。1936年成為參加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籃球賽的運動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連奎
  • 別名:張連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2年11月
  • 逝世日期:1978年4月 
  • 畢業院校:北平師範大學
  • 出生地:山西省定襄縣
人物生平
張連奎(原名張連魁),1912年11月生於山西省定襄縣北西力村。祖父張錦堂系清朝千總。父親張瑞林子承父業掌管“元隆”號鍬鋪。1930年鍬鋪倒閉,家庭破落。母親邢改銀熱情、勤勞樂於助人。
張連奎兄弟3人,他排行第三。7歲時,張連奎入本村國小讀書。1926年從縣第一高小畢業後考入太原成成中學。太原成成中學是1924年由一批北平師範大學的晉籍校友在“教育救國”思潮影響下創辦的一所私立中學,採取初、高中“四、二”學制。學校體育設施較好,有8個籃球場。生性好動的張連奎從那時起就被籃球深深吸引,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迅速掌握了基本技術,成為學校里出色的球員。1929年,第14屆華北運動會男女籃球比賽在太原舉行,張連奎被選入山西男籃隊參賽,比賽結束後,他被評為“全國優秀的籃球運動員”,被譽為“山西五虎將”之一。
1930年7月,張連奎考入北平河北省立十七高中。該校校長畢業於北京大學,繼承北大自由學風的傳統,左派教師和學生也較多,整個學校政治上比較活躍。
入學不久,張連奎就被選入校籃球隊擔任前鋒,同時被選為學校田徑隊的跳遠運動員。學校籃球隊隊長郭文成是中共地下黨員,經常向隊員們講述革命的道理,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啟發大家的覺悟。1931年九一八事變,張連奎義憤填膺,他和同學們在一起談得更多的不再是打球、學業,而是中國的存亡、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救國救亡的道理,並與進步同學一起參加 了當時的學生宣傳遊行。
此時的張連奎思想上十分苦悶,他不知道面對帝國主義的踐踏如何實現自己的報國志向。臨近高中畢業,正值國民黨南京政府倡導“復興民族、提倡理工”,張連奎幻想從事理工尋求一條復興民族的出路。1932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平大學工學院機械系。
由於南京政府奉行對日不抵抗政策,平靜的古都籠罩著一片恐怖氣氛。張連奎感到在帝國主義宰割下的國家,連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哪裡還談得上工業的自由發展。理工救國行不通,張連奎又把目光轉向體育。他以為只要國民的體魄強健了,中國在世界體壇上有了地位,帝國主義就不敢隨意侵略和奴役中國人民了。1933年暑假過後,張連奎又考入北平師範大學體育系。
在北平師範大學的4年裡,張連奎球技大長,成為籃球運動的國手。張連奎的族兄張仁槐,當時是北平師範大學的中共黨支部書記。他倆同歲,從孩提時代直到國小、中學、大學都是同學,是最好的朋友和同志。張仁槐經常介紹革命書籍給張連奎看,講國際國內形勢及革命道理給他聽,幫助他認識拯救中國的根本出路,使他認識到“工業救國”不行,“體育救國”也不行,當前最迫切的是解決國家危亡的問題。
在華北淪亡危在且夕的嚴重時刻,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發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十大主張。中共北平市委得到這一宣言後,迅速印刷,擴大宣傳。學生市民爭相傳閱,十分振奮。中共北平市委見民眾抗日呼聲甚高,就在11月份組織學生救國聯合會,號召各校組織學生自治會,做組織準備。12月,中共北平市委得知宋哲元要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訊息,決定12月9日組織青年學生到中南海向何應欽請願,請願不成,就遊行示威。
張仁槐十分看重張連奎的人品及在同學中的威信,啟發和引導他在體育系以及他為首組織的和平門體育聯合會當中,按照中共北平地下組織的指示,利用各種機會和形式,動員周圍的青年學生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12月8日夜間,北師大黨支部的同志與學聯執行委員會的同學們分別秘密串聯進步學生,決定地處南新華街的數理學院和地處石駙馬大街的文學院的同學次日晨分頭出動,到新華門集中。張連奎堅決執行這個決定,並領取了一批抗日救國宣傳品。
12月9日這天,陰雲密布,朔風凜冽,天氣格外寒冷。一清早,師大兩處校門早已被軍警封鎖。文學院的同學化整為零,從後門走出學校。張連奎所在的數理學院的同學也避開校門口的警察,三三兩兩地從背靜處跳牆出校園,前往新華門。當隊伍途經西單時,國民黨軍警用大刀槍桿朝學生打來,隊伍中立即有人喊:“化整為零,到西四集合。”隊伍在西四重新集合後繼續東行,沿途又招呼輔仁、北大的許多同學。此時隊伍已增到數千人,一些修馬路的工人、人力車夫、市民也跟隨隊伍前進,高喊抗日口號。
張連奎走在北師大隊伍的最前面,擔任遊行隊伍的護衛工作,一路上不斷地同阻攔的警察進行鬥爭,並向他們作抗日救國宣傳,散發宣傳品。當隊伍走到王府井北口時,上千手持長槍、大刀、木棍的軍警已封鎖了路口,用水龍頭對準學生。冰冷的水柱噴射到同學們的棉衣.上,在凜冽的寒風中立刻凍成冰砣。同學們緊挽著手臂頑強抵抗,直到下午,為了避免與反動軍警直接衝突太久,遊行隊伍按計畫撤退。
12月16日,是以宋哲元為首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粉墨登場的日子。15日深夜,師大學生自治會接到市學聯的緊急通知,要在次日發動全市大中學生齊集天橋,召開市民大會,堅決反對這個偽組織的成立,16日聞鐘聲齊集二門,“恭向國旗俯首默念,沉痛致哀。”實際上這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張連奎是北師大學生自治會16日遊行示威的組織成員之一,是北師大糾察隊負責人。15日夜間,他同時聯絡和平門體育聯合會所屬各學校共同組織隊伍參加次日的遊行,並安排同學寫好“和平門遊行大軍"的大幅橫標,又將早已準備好的示威標語和小旗等分發下去,囑咐同學們準備好厚棉衣,以應付軍警的襲擊。
16日清晨,軍警戒備森嚴地封鎖了北師大校門,同學們出不去,急得團團轉。清華大學15日夜先行進城的學生敢死隊走到北師大校門口,見軍警堵住了校門,便與軍警對打起來。張連奎見狀說:“同學們,咱們打吧,衝出去!”張連奎帶領大家操起磚頭瓦塊,伏身牆頭,居高臨下,雨點般地向軍警打去。軍警慌亂退去,師大的學生乘機衝出了校門。遊行隊伍在北師大遊行大旗的引導下,在市區轉了幾個圈,與遊行人群一起聚集到天橋,參加了黃敬主持的市民大會。午後,遊行隊伍到了前門,軍警已緊閉城門。學生不得入城,又重新集合向宣武門進發。宣武門城門也緊閉著。城門內外的學生裡應外合,想將城門打開,但軍警手持武器,戒備森嚴,學生們只好站在冰雪未化的馬路上與軍警相持著。當時,附近市民給學生送水送飯,使大家受到極大鼓舞。張連奎率領著同學們不斷向市民作抗日宣傳,與反動軍警進行抗爭,一直到夜幕降臨。
傍晚,清華、燕大兩校同學因路遠先行返校,隨後學聯決定結束遊行隨後返校。奔波呼號了一天的師大同學沒有立即返校,張連奎等決定先將路途較遠的東北大學、大同中學等校同學護送回校。當隊.伍走至菜市口附近時,發現路邊聚集著黑壓壓的一片軍警,張連奎立即組織糾察隊護衛在學生隊伍的兩側。這樣堅持了近一個小時,突然路燈關滅,街上一片漆黑。原來,在這裡的軍警正是早晨在師大校門口與學生對壘的那部分人,他們要報早晨的一箭之仇。黑暗中,只見皮鞭縱橫,大刀飛舞,槍刺亂捅,許多同學受了傷,隊伍被打散。張連奎在掩護同學疏散和與軍警搏鬥中,胳臂被打脫白,腹部被刺傷。當遊行的同學三三兩兩陸續返回學校時,在校門口看到眼睛被打得青腫的張連奎站在那裡迎接大家,詢問大家有沒有負傷,後面還有沒有同學,情況怎么樣。
經過一二九運動的鬥爭洗禮和鍛鍊,張連奎徹底放棄了體育救國的幻想。他決心堅定不移地跟著共產黨,依靠不屈不撓的鬥爭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國。12月16日遊行後不久,中共北師大黨支部書記張仁槐正式通知張連奎,根據他在這次鬥爭中的表現,黨支部正式批准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6年1月,張連奎代表華北隊赴上海參加第11屆奧運會中國籃球代表隊選拔賽。經過比賽,他和隊友牟作雲、劉雲章、於敬孝等被選委會看重。然而,在代表隊人選敲定之前,當局提出,他以後不再參加反政府的政治活動,才能參加奧運會。張連奎表示:“我的抗日救國思想和行動不能放棄,它與當選國手完全是兩碼事!”反動當局最終剝奪了張連奎的籃球國手資格。他的這一決定,受到進步同學的欽佩與讚揚。
就在張連奎參加籃球選拔賽的同時,中共北平市委在組織平津學生進行南下宣傳的過程中,組織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於2月1日晚在北師大文學院召開成立大會,產生了北平“民先"總部的領導成員,發表了成立宣言、政治綱領、組織章程等。張連奎返校後即成為北師大“民先”組織的幹事之一。
北平市學聯在黨的領導下,加強對華北駐軍的宣傳工作,北師大學生自治會宣傳對象是駐在南苑的第二十九軍。張連奎受“民先”委託領導劉汝民部下的愛國軍人同盟會。在這當中,張連奎組織的體育系進步學生髮揮了獨特的作用。他們常常以運動比賽的形式接觸二十九軍官兵,在教他們打籃球、踢足球、搞田徑賽的同時,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並把抗日宣傳品傳送給他們。在融洽自然的氛圍中,同學們逐步同中下級軍官和士兵建立了友誼,並適時提出了“擁護二十九軍保衛華北"的口號。
1936年7月和1937年6月,北平“民先"總部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到京西臥佛寺櫻桃溝和大覺寺舉辦夏令營,主要內容是軍事、政治訓練,講習游擊戰術,邀請楊秀峰、施復亮等教授演講。張連奎參加了這些活動,還自編了帶有騎馬揮刀、刺殺動作的抗日救亡舞蹈給夏令營的成員。這個時期,體育已經成為張連奎抗日救亡的利器。在校內,他率領體育系進步同學積極組織全校同學出早操、跑步,開展體育鍛鍊,並自任教練;在校外,他繼續組織和平門體育聯合會,通過體育競賽活動,廣泛團結各校進步師生,宣傳愛國救亡,反對國民黨投降政策,進行合法鬥爭。張連奎1936年9月擔任中共北師大支部的小組長,1937年3月擔任中共北師大支部委員。張連奎畢業前夕,“七七”事變爆發,北師大黨支部安排張連奎畢業後暫到浙江麗水中學(因張連奎同學之兄在那裡當教務主任),以教師身分繼續宣傳抗日救國,一旦中日雙方開戰即返回北方,開展游擊戰爭。
1936年成為參加第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籃球賽的運動員。他是解放前山西省唯一選入國家隊的“籃球國手”,也是山西省參加世界運動會籃球比賽的唯一運動員。
到達麗水中學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形勢日漸明朗。張連奎決定遵照北師大黨支部的指示,返回山西投身抗日游擊戰。他以“身體不適,去杭州治病"為由辭別校長,於8月底回到太原,與返回家鄉投身抗日工作的張仁槐、楊淑英等同學重逢。9月底,張連奎參加剛剛宣布成立的由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領導的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總動委),被派往定襄一帶開展游擊戰爭。
此時,八路軍首戰平型關獲得重大勝利。9月間,張連奎回到家鄉定襄縣,與正在那裡的八路軍政治部的舒同見面,共同商議組織縣動員委員會。10月中旬,忻口會戰緊急之時,任太原總動委黨支部書記的張仁槐來到定襄,傳達總動委關於日軍占領太原後的形勢分析和在北同蒲路兩側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的指示。他同時帶來由鄧小平署名的關於張連奎黨組織關係的證明信。幾天之後,張連奎擔任中共定襄縣委書記。隨即召開了定襄縣各村代表會議,成立了定襄縣抗日戰地動員委員會(縣委的公開名義),舒同兼任主任,張連奎任副主任,同時宣布定崞聯合縣政府成立。
11月13日,八路軍總部決定建立屬於晉察冀軍區的4個軍分區。晉東北和太原以北的晉北地區屬第二軍分區,由趙爾陸任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省委同時決定,在該地區建立中共晉察冀二分區特委,由王逸群任書記,李光漢任副書記,張連奎任組織部長。
在此期間,張連奎為解決幹部的嚴重匱乏問題,先在五台縣,繼而擴展到各縣,連續舉辦了幹部訓練班。數百名學員結業後,分別補充到各區、縣、地委,以及區縣抗日政府和人民團體。在神山創辦了定襄學院是當時最有影響的幹部培訓基地。張連奎兼任定襄學院院長,並親自授課。通過辦訓練班,培養了抗日幹部,發展了共產黨員。
1938年11月初,張連奎受命深入到敵後之敵後的定襄縣,參加了中共定襄縣委擴大會議,傳達了地委關於深入開展對敵鬥爭的指示精神,結合定襄對敵鬥爭形勢的變化,進行了新的工作部署。他強調指出,日軍雖深人我區內部,並在忻窯支線上安設了據點,但廣大人民民眾仍是依靠我們的,據點以外的廣大地區仍是我們自由活動的地方,敵人是孤立的。因此,堅守陣地,堅持持久的對敵鬥爭是完全可能的,任何悲觀情緒、恐日情緒和急躁情緒都是要不得的。這次會議確定了在堅持發動民眾,堅持武裝鬥爭,堅持統一戰線,堅守陣地的總目標下要做好的5項具體工作。
1939年3月,張連奎被任命為中共晉察冀第二地委員會書記。1939年春季,日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了第二次瘋狂的“掃蕩”。他們採取步步為營的政策,向五台地區推進,許多村莊相繼淪陷。閻錫山的頑固派勢力越發猖獗。他們對犧盟會等抗日組織實行限制,不給經費和供給,公開阻撓和破壞抗日活動,甚至殘殺抗日幹部。初秋,張連奎率領地委幹部來到五台縣。那裡大都是閻錫山的武裝掌握政權,張連奎一手發動和宣傳民眾,減租減息;一手扶植以樊金堂為隊長的五台基幹游擊隊,壯大自己的武裝。他組織游擊隊和民眾,一個村一個村地打掉閻錫山的反動勢力,除奸反霸,重建人民政權。貧僱農當了區長、村長、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和擁護。
面對閻錫山的追隨者,張連奎以忠誠的愛國情感,反覆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統戰政策,得到閻派勢力中不少人的信任。他們表示擁護抗日,並回響政府“合理負擔"的號召,出錢出物支持抗日政權和人民武裝。五台山廣大愛國僧人,在中國共產黨統戰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感召下, 也積級投入抗日救國鬥爭。1941年1月,根據中共北方局的決定,晉察冀區黨委改為北嶽區黨委,中共晉察冀二地委改稱中共北嶽二地委,張連奎仍任書記。秋天,侵華日軍從華東、華中等戰場抽調了約五六萬日軍和偽軍,對晉察冀邊區根據地進行了大“掃蕩”,晉察冀軍民英勇反擊,經過3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粉碎了日偽軍的猖狂進犯。
在反“掃蕩”戰役中,二分區地區一級的後方機關都轉移到平山西部山區。張連奎率領地委部分機關堅持在二分區轄區內開展工作,輾轉在榆樹灣、黃花溝、米查灣、集古潭等村莊,常常距敵人據點只有一二十華里。張連奎高度重視地委機關的建設,無論鬥爭多么艱辛,他都隨身帶著書籍,堅持學習馬列、毛澤東著作和黨的檔案、指示,並經常給地委機關幹部上政治理論課。在他身邊工作的年輕幹部成長很快,適時被派往縣、區擔任領導工作。在鬥爭最殘酷、最困難的時期,張連奎始終要求地委機關幹部都下到區、縣鬥爭一線去,堅持游擊根據地,堅持武裝鬥爭。平日裡,他還組織地委的幹部清晨跑步、爬山,利用麥場、河灘和老百姓一起打籃球,使大家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體魄適應艱苦鬥爭的需要。
1940年秋,中共中央要求在敵後建立秘密交通線。中共北方分局書記彭真和組織部副部長劉仁親自指示交通科秘密交通站負責人王覓軒,到晉察冀二地委找張連奎,請他幫助儘快開闢晉察冀秘密交通線。
王覓軒帶著介紹信,和另外兩名交通員一起,在平山與盂縣交界處一個村子裡找到了張連奎。張連奎看過介紹信後,向王覓軒等三人詳細介紹了游擊區和敵占區的基本情況,具體分析研究了當地各縣、區黨組織狀況,民眾基礎以及抗日兩面政權的情況。建議他們在建線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地方黨組織,在地方黨組織比較弱的縣、區,只要民眾基礎好,也可以開闢交通。張連奎親自為交通站的建立與地方組織進行聯絡,並且在幹部力量十分緊缺的條件下,為秘密交通線滿員選配了政治素質高、忠實可靠、安心交通工作的交通隊長、站長和交通員。經過幾個月的籌備,以定襄縣為中心的西線交通總站很快建立起來,下設3條秘密交通線和23個秘密交通站。到1941年春,晉察冀邊區第一條秘密交通線正式開展工作。依靠這條交通線,延安中共中央的指示以及馬列主義著作、毛澤東著作和各種檔案等得以及時傳送到晉察冀邊區。這條線還承擔了往返於延安的領導幹部、民主人士、國際友人等的護送任務。白求恩、柯棣華以及中共“七大”代表等都是經這條交通線護送的。根據張連奎介紹的情況而確定的交通路線,多是崎嶇的羊腸山路,黨的工作和民眾工作基礎好,直到抗戰勝利,這條交通線從沒出過大的事故,檔案從未丟失,組織未曾受過損失,因此,受到黨中央的表揚。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第二軍分區政委趙爾陸兼任二地委書記,原地委書記張連奎改任地委副書記兼任河南分委書記,同時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河南區隊政委。為了牽制敵人的進攻,減輕對根據地的壓力,張連奎領導的中共河南分委遵照毛澤東關於“深入敵後之敵後”的戰略方針,決定從河南區隊中分出三個中隊(連),組成同蒲支隊,由區隊政治處主任楊世明帶領,深入忻定平川開展工作。張連奎向楊世明說明工作的目的意義,並交待了具體任務:一、破壞鐵路運輸線和敵人的運輸計畫,牽制敵人對我根據地的“掃蕩”;二、發動和組織民眾,打破敵人“治安強化”運動,打開忻定平川工作的新局面;三、護送東北、華北往返延安的幹部、學生等人員和物資安全通過鐵路封鎖線。
6月2日,楊世明帶領三個中隊組成的同蒲支隊,來到忻縣境內,第二天傍晚即在麻會鎮附近襲擊火車,首戰告捷。幾天之後,他們又接連破壞鐵路,搗毀敵人一輛鐵甲車和一列物資車,活捉了押車的日軍和偽軍,繳獲一批槍枝彈藥和布匹。從此,忻定平川鬥爭的局面打開了,地方武裝也得到了發展和加強。
護送任務是張連奎及河南分委領導的一項繁重而艱巨的工作。晉東北地區處在接連華北、東北通往黨中央所在地延安的重要通道上,敵人實行嚴密封鎖。不僅鐵路公路沿線據點密布、炮樓林立,就連一些大道、小徑、溝口、山口、渡口也被封鎖。這個時期,中共過往延安的人員、物資也特別頻繁,平均每星期就有一批。河南區隊先後武裝護送過聶鶴亭、鄧發、肖峰、張學詩、朱占奎、劉東紀、姜齊賢等往返延安;護送過八路軍新兵三批2000多人過封鎖線;護送過兩批500多名婦女同志過往;護送過日本人民反戰同盟的三木、西村、酒津、和田、小友、津田、小狄等到延安;護送過的物資計有布匹、現款、軍用器械、火藥等。
張連奎及河南分委領導下的對敵偽軍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分委敵工部組織各縣敵工部向日偽軍展開政治攻勢。對敵偽的工作直做到了敵人的憲兵特務部隊內部,使他們能把日軍及漢奸活動的情況、兵力調動情況和活動趨向,隨時報告八路軍,使八路軍減少了損失,提高了攻擊敵人的準確性。
1943年4月到5月,張連奎和區隊長何能彬親自安排朝鮮抗日義勇軍在定襄境內開展對敵政治攻勢。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朝鮮同志用日語對盤踞在據點的日軍喊話、唱歌、利用電話線路進行政治宣傳,並為老百姓演戲,作抗日宣傳。
1944年春天,八路軍在各戰場上節節勝利。為了牽制和打擊敵人,擴大政治影響,同時解決部隊幹部戰士的衣食困難,張連奎和河南區隊隊長何能彬研究決定,趁縣城部分日偽軍被抽調到忻縣作戰的機會,夜襲定襄城。經過周密部署,凌晨1點30分發起戰鬥。基千游擊隊和河南區分隊分別從東、西兩面開始登城。張連奎隨大隊衝進城中。區隊和游擊隊乘勢救出被關押在城中的被捕同志,從敵人倉庫里奪得了1000多匹洋布。偽縣長王雲浩和衛兵倉惶出逃,被區隊戰士抓獲,清晨4點鐘,戰鬥結束。
1944年7月28日,中共中央電示晉察冀分局,冀中、冀北、冀東形勢好轉,決定在分局和軍區以下設定4個區黨委和二級軍區及行署。根據黨中央指示,中共晉察冀二地委改稱中共冀晉二地委,屬冀晉區黨委領導。張連奎擔任冀晉二地委書記兼冀晉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1948年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0年2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次年6月任代理政委。
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突破三八線和五音山阻擊戰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彭德懷司令員和志願軍總部的通令表揚,本人被朝鮮最高人民議會援予自由獨立勳章。1951年10月回國。1952年4月任66軍政委,同年轉業到國防工業戰線,任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二局副局長、局長。1953年任二機部副部長、一機部副部長。1960年任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兼黨組書記。在建設我國第一批航空工業電子設備和武器工廠,生產第一批噴氣式飛機、坦克、火炮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1964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粉碎“四人幫”後,擔任全國政協常委。1978年4月病逝於北京。
張連奎(山西省定襄縣人)
張連奎(左一)陪同毛主席視察軍工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