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箴

張自箴

張自箴學名儒宗,人們習慣稱呼其字自箴,遂以字行。張世居恩和堡業農,系恩和小校創始人張燮廷之長子。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民國12年(1923年)畢業於甘肅省立第一中學。歷任恩和國小校長、寧夏省西路護路隊大隊長、西北軍十三師第九旅旅長、陸軍第八十一軍三十五師少校營副、中校團副、上校科長等職。

基本介紹

  • 本名: 張自箴
  • 別稱:儒宗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時間:1896
  • 去世時間:1940年9月15日
人物簡介,籌建學校,撤銷私塾,破除迷信,勇斗豪紳,投筆從戎,追求進步,

人物簡介

張自箴學名儒宗,人們習慣稱呼其字自箴,遂以字行。張世居恩和堡業農,系恩和小校創始人張燮廷之長子。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民國12年(1923年)畢業於甘肅省立第一中學。歷任恩和國小校長、寧夏省西路護路隊大隊長、西北軍十三師第九旅旅長、陸軍第八十一軍三十五師少校營副、中校團副、上校科長等職。後因肺病醫治無效,卒於民國29年農曆八月十四日(1940年9月15日)恩和本宅,終年45歲。
張自箴在民國前期軍閥混戰、地方豪紳勢力囂張的情況下,作了很多有益於社會發展的事,人們說他是衛寧地區的“風雲人物”。現在看來,一個平常人能在那樣複雜的環境下完成下面幾件事的確不容易。

籌建學校

民國12年(1923年)張自箴中學畢業後,任教於恩和國小母校。他發揚“五四”精神,宣傳新文化,為教育辦好事。那時,學生學習用的書籍和用品多靠肩挑竹簍的書客提供,既不及時,也難滿足需要。他發動熱心教育的人士集資400元銀幣,在恩和鎮開設“興中書社”,聯繫上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出版社負責供書,又訂了《大公報》、《益世報》等幾種報刊雜誌,引導學生學習新文化。後因社會不安定,郵路時通時斷,書報供不及時而停業。
恩和國小是老校長張燮廷創設的,校舍是利用孔廟擴建的。由於老校長務實、敢闖、致用的指導思想,加上張自箴任教採用新舊內容摻合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第四屆畢業生參加中衛縣城會考全部上榜,名震全縣。從此,遠近青少年爭相來恩和國小上學。由於學生年年增加,校舍、用具不足的問題日益突出。自箴校長奔走呼號,獲得了地方熱心教育人士的贊助,有錢的捐錢,有物的獻物,中衛縣政府也積極支持,於是在恩和街東選擇了約7000平方米的空地,興建新校舍。在邊施工邊籌款的過程中,曾因經費困難幾度停工,民國15年(1926年)援陝而暫駐恩和的國民軍看到建校經費困難,遂撥給軍糧若干石,作為建校補助。國民軍還積極支持張自箴開展反封建鬥爭,吸收學生孫殿才等加入共青團。後來聽說寧安堡慶泰恆商號有走私之弊,遂以罰代捐,指派慶泰恆捐助2000元建校。學校共建成房屋70餘間,教室、宿舍等各種活動場所設備用具齊全,民眾稱之為“新學校”。這個學校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在建國前參加革命成為黨的領導人的有張子華、孫殿才等20餘人。因此,新建成的恩和國小被當時的寧夏《民國日報》稱為“革命搖籃”是名副其實的。

撤銷私塾

當時,恩和鎮民眾的封建思想還很濃厚,持有舊觀念的豪紳仍熱衷於辦私塾,各地私塾林立。自箴任校長後,他的四叔仍在家設私塾,他想如不搬掉自己腳下這塊石頭,無法動員別人撤銷私塾,他首次與四叔交談,沒得到四叔的好臉。民國15年(1926年)國民軍過境,他又去談,並指著軍隊里的女兵說:“你看那些女兵,不但有文化、會宣傳,還會扛槍作戰。不識字,就是睜眼瞎。現在青年人都要求學習新文化知識,我家的私塾撤不掉,動員別人就張不開口。”四叔只是笑著點點頭。自箴為了打破封建主義束縛,開一代新風,遂決定在恩和國小開設女子班,招收女孩子入學堂學習。為開設女子班,自箴帶頭把自己的女兒玉鳳、玉琴送到女子班學習,帶動了鄰近的30多個女孩參加女子班學習。這個開天闢地的女子班在當時中衛縣是個創舉。
民國16年(1927年)秋,恩和國小舉行首次運動會,開了3天。除球類、田徑賽、短距離賽跑外,還自編自演“私塾”、“纏足之害”等新戲。參觀的人勝過逛廟會的,個個拍手稱快。大家都稱讚張自箴灌輸新文化,帶來了新氣象,宣傳了新思想。自此,東營子、向家山頭、孫家河灘、崗梁廟、下經堂廟等地的私塾撤的撤,改的改,很快換成了新文化課程。

破除迷信

張自箴在恩和國小時,清楚地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根本阻力是封建勢力。他利用學校陣地大力宣傳破除封建迷信。民國17年(1928年)農曆四月初八是華嚴寺的廟會,適逢沙灘村常巫婆在戲台上跳神,她嘴裡喃喃地唱著:“不信爺爺的人,看三日後天兵下降,抓你們黃毛小子……”自箴一聽怒不可遏,叫學生一擁而上,奪過她的羊皮鼓,砸斷她的麻鞭。常巫婆見來勢兇猛,跳下戲台就跑了。學生回校路過其家又進去搗毀了她的“神龕”。從此,常巫婆的神靈掃地,很少再有人去問信了。
自箴反對女子纏足,他說服自己的老婆和女兒放了足,影響到親鄰的女孩都要求放足。學校高年級的學生帶上“誓死不要纏足女子”的臂章進行宣傳,又演出了“纏足之害”的新戲。運動會上的女學生有的赤著腳賽跑,有的到水池裡赤腳清淤,衝破了女孩纏足的舊習。

勇斗豪紳

恩和國小一直是在和地方豪紳、封建勢力軟磨硬碰中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張自箴和一些青年教師任教後,組織清查隊,將豪紳霸占的米糧市管理權收歸學校,從豪紳支配的地方征糧賬中查出被貪污的款項,收歸學校充作建築費。豪紳們的既得利益失去,怎能善罷甘休。他們背地裡唆使地痞流氓張三在街上謾罵教員萬餘三為“害人蟲”。張自箴到跟前質問,張三氣急敗壞地說:“後天集上見面。”自箴說:“好!我們奉陪。”張自箴認為這件事關係到學校的存亡,於是作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第三天張三帶了百十個人,用車拉著刀棒,邊走邊喊要砸爛“洋學堂”,打倒“洋先生”。走到街東祁家橋,突然由江家園子跳出十數個巡警擋著張三問:“你要乾什麼?”呵令綁上張三,並收繳了他們的兇器,還將張三送往寧夏巡管處。民眾一看上當受騙,調頭就跑。後來又有土豪萬某經常在街上謾罵侮辱教師,誹謗學校,並向中衛縣政府誣告“張自箴私打倉糧,統同分肥。”經縣府查證:憑據打糧是為建築學校之用。縣府遂以誣告罪對萬管教,押送途中萬還被憤怒的民眾痛打了一頓。從此,地方豪紳的囂張氣焰大為收斂。
恩和鎮商號正興源的經理、商會會長宋某經常騎上騾子在學校操場練跑,操場上被刨起一層浮土,影響學生的體育活動,師生對此很氣憤。一次,張自箴碰見宋又騎騾子練跑,張說了聲:“這太欺負人了!”話音剛落,孫殿才、李生榮、張崇等學生跑向操場,將宋拉下騾子,拖著其雙腳抹平蹄跡這才撒手。事後有的人議論:學生以後不要太任性。張自箴說:“物不得其平則鳴,誰能擋住那些不怕老虎的孩子。”
張自箴在和地方封建勢力鬥爭上絲毫不讓。當時恩和堡轄三莊,張在存莊鬥敗雄據一方的二王;在蔣莊鬥垮朱、蔣、萬三姓大戶;在曹莊鬥倒二張。這對推動當時社會風氣的轉變起了積極作用。

投筆從戎

張自箴一生不吸菸、不喝酒、不打麻將,但愛騎馬,愛玩槍。民國17年(1928年)冬,流匪千餘人攻入中衛縣城,搶劫財物,俘虜縣長吳福申。張聯結宣和、香山等地的民團,機智果敢地收復縣城,逼匪安全放還縣長。從此,他的勇敢、機智又出了名。民國18年(1929年)冬,寧夏省主席馬鴻賓調張自箴為寧夏省西路護路隊大隊長,統率指揮張恩、鳴沙、恩和等地保衛團,保境安民。於是,張離開恩和國小,開始戎馬生活,並在第一次遇到的“寧安蘇馬之戰”中立了首功。民國19年(1930年)5月,蘇雨生千餘騎兵奉命援陝,行抵固原,藉口受阻返回寧安(現中寧縣城),於是,蘇雨生與馬鴻賓部爭奪寧夏地盤的戰火爆發。當時馬部旅長冶成章駐寧安部隊只有100餘人,駐在南門外。城鎮和四周的要點皆被蘇軍占領,冶部被困已六七天,冶本人日夜堅守,兩眼赤紅。在這危急關頭,馬鴻賓命令張自箴星夜趕往恩和,帶領恩和堡保衛團前去援冶。當天下午,張即收復窪路王麻子寨,第二天早晨攻克東門外郭家高莊,下午打南門和冶接頭。接著收復南門外郭家南莊、魏家寨。第三天,分隊長鬍彥景收復西門外郭家連三寨,把蘇軍逼入城內。馬家其他部隊也隨後趕到將蘇軍圍困月余,徹底瓦解之。馬鴻賓在慶功會上獎給張自箴一枚胸章,說他是“文武全才”。冶成章說:“沒有張自箴援救,我的老命完了,寧夏也完了。”
當張自箴圍困蘇軍之際,一天夜裡接到白馬灘父親被流匪抓走的訊息,張遂帶隨從5人連夜趕到朱家路,獲悉父親已逃入朱家寨。3個流匪向朱家要人,聲言不交人拿出300塊銀元也可了事。自箴趕到圍住流匪並擊斃之,為百姓除了害。

追求進步

1930年,蘇、馬之戰結束後,護路隊被編人三十五師二○七團一營,張自箴任營副,因病常在家休養。時中共寧夏地下黨人和他聯繫,秘密策劃兵暴。他和萬餘三(時任連長)研究,讓萬在特務營找內線。於是萬和特務營連長孫天才等結為金蘭之交。自箴密告特務營孫進朝(自箴學生)、班長黃生華(自箴侄婿)、黃生萬(恩和人)等作內應,和萬餘三直接聯繫。1931年春,馬軍又暗派人監視張,張和萬商議把隊伍先拉到環縣甜水堡聽候命令。他自己以到北平協和醫院查病為由,向馬請假離開中寧。到天津後他住惠源長貨棧,和表弟張子華聯繫,每隔三五日必徹夜暢談。子華又介紹他與鐘姓朋友相交,鐘讓他到西北建立武裝,並安置了建軍費。他繞道西安拜會楊虎城部下某參謀。後到平涼見陳湉璋,陳請他幫忙,任命他為十三師第九旅旅長,他暫此立足,再作打算。同年11月,寧安兵暴失敗,部分人跑到平涼,他作了安置。1932年6月,陳湉璋遇害,部下逃散,各謀出路。張自箴率部退入環縣,和梁大鈞商議重新整頓。不期趙老五民團突然襲擊,自箴為流彈穿胸,戰士陳萬忠等陣亡,部隊衝散,剩下數十名親隨護持自箴返回中寧,為馬鴻賓收編。1932年冬,他託詞到蘭州治傷,乘機到天水找鄧寶珊。鄧寫信讓靖遠駐軍李復清暫作安排。李讓他任靖遠縣稅務局長。從政非張之心愿,遂回中寧。1933年春,馬鴻賓忽然接到馬鴻逵批轉的匿名信,稱張“通匪”(指通共產黨),讓馬趕快將他殺掉。馬鴻賓未究,以防孫殿英犯寧為由,復授予張自箴中校團副,令他招新兵200人。
1937年,中共代表張子華到寧夏和馬鴻逵交談未果,返陝路過海原乾溝自箴防地,便前去看望久別的表兄。他倆徹夜交談,天明時自箴派劉永國、劉名海等送張子華出固原,確保子華行程安全。為了表示他抗日救國的決心,他在乾溝十字路口豎立兩大木牌,上寫“團結一致,抗日到底”;“寧作戰場鬼,不當亡國奴”大字標語。1938年,八十一軍奉命開赴綏西前線抗日。他自謂抗日救國的機會到了,可以實現夙願,不料肺病復發,日夜吐血不止,而後病勢有增無減,馬遂令其回中寧療養。終因醫治無效而病逝。三十五師師長馬惇靖、中寧縣縣長張業成等均親去送葬。
解放後孫殿才得知自箴老師的遭遇,惋惜地說:“有遠見,有膽識,愛國情深,事業心強,可惜天不假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