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村(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下轄村)

張營村(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五里鎮下轄村)

張營村陝西秦嶺南部安康市西北部五里鎮月河流域以北,管轄有8個村民小組、2000人口。村內有竹園、樹林、河流、蔬果大棚等。各村民自主經營,主要產品有:糧食(水稻、麥子、玉米等)、食用油(菜籽油、芝麻油等)自供自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營村
  • 外文名:ZhangYing village
  • 地點:陝西省
村莊概況,張氏起源,張姓祭祖歌,

村莊概況

張營村為漢濱區五里鎮管轄,東面與安康最大儲油基地——“749”油庫接壤,南接陽安鐵路,西面與民強鄉以山為界,北與建設鄉接壤,屬於河流川道土坡結合地段。
村內有竹園、樹林、河流、蔬果大棚等。管轄有8個村民小組、2000人口。有兩條5米寬的村級水泥公路,村內有安康氮肥廠,以前全村3/1人口依賴安康氮肥廠工作生活,現氮肥廠已經倒閉,人們朝著各行各業突破發展,大量人口外出自謀生路。
各村民自主經營,主要產品有:糧食(水稻、麥子、玉米等)、食用油(菜籽油、芝麻油等)自供自給。
中華人民共和國 陝西省 安康市 漢濱區 五里鎮 張營村
張氏字輩派行
俊 蘭 永 立 朝 明 大 道 世 代 恆 昌 藝 斐 陽

張氏起源

Zhāng)姓是軒轅黃帝的後代,得姓始祖:揮公。黃帝少昊青陽氏之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他從星宿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發明(或改進)了弓。於是,黃帝封揮公為專門負責製造弓的長官——“弓正”,其子孫以官名為姓,即“張”。張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人口過億,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新百家姓2013年數據)。
起源主要有四:
1、出自黃帝之後揮公。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黃帝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的發明者揮,其後有以張為姓氏的。是為河北張氏。揮也成為張姓得姓始祖。
2、出自黃帝姬姓後代。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其子孫以字命氏,也稱張氏。又載,張氏世仕晉,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後,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隨著三國遷都而遷移。是為山西、河北、河南之張氏。
3、出自賜姓。如雲南南蠻酋長龍佑那,被諸葛亮賜姓張。元朝末年蒙古將領伯顏帖木兒歸附明朝後,明成祖朱棣賜張姓。韃靼人哈剌爾敦被明成祖朱棣賜姓張,名隆善。另一個韃靼人奴兒為北方邊疆守將,屢立戰功,憲宗皇帝朱見成賜姓張,名友。女真族叫咎卜官女真千戶,領兵征戰,勇猛異常,明成祖朱棣賜姓張,名志義。
4、其他姓氏改姓。如秦末韓國貴族姬良,謀刺秦始皇未成,改姓為張名良。三國時魏國名將張遼,本姓聶,後改為張氏。元代馬札爾檯曆任武宗、文宗、惠宗三帝,其後人伯爾格,乾隆年間定居任岫巖,子孫都改姓張氏。赫舍里氏清代有一部分改姓張。扎庫塔氏、扎拉哩氏、愛義氏等清代全部改為張氏。藏、回、瑤、壯、侗、朝鮮、彝、苗、高山、阿昌、納西、僳僳等少數民族也都有張姓。

張姓祭祖歌

巍巍中華,山高水長,浩浩張姓,族史輝煌。
始祖揮公,英武非常,軒轅嫡後,帝胄世昌。
其父玄囂封邑青陽,清河之濱,滋潤成長。
手足情深,顓頊臂膀,生而穎悟,巧技尤強。
體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觀天象。
頓生靈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書記詳。
用於狩獵,獵物盈倉,衣食無憂,黎庶讚揚。
用於禦敵,威力無雙,大勝凱旋,拓土開疆。
諸侯鹹服,顓頊帝王,華夏共主,萬民敬仰。
揮公功德,萬古流芳,顓頊嘉之,封為弓長。
以職為姓,乃賜姓張,張姓始祖,肇始四方。
瓜瓞綿延,繁榮盛昌,遍及全球,遠播五洋。
英賢輩出,崢嶸自強,為將為帥,入閣拜相。
科技藝文,工農學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
而今我等,飛臨濮陽,不遠萬里,祭祖上香。
始祖功德,銘記心上,不忘故土,為國增光。
揮公後裔,再創輝煌,祖神有靈,來格來嘗。
張營村 衛星地圖張營村 衛星地圖
俯覽 張營村俯覽 張營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